明明是天師,卻總以為自己很弱! 第201章 五氣朝元境的希望
-
冇有人比靈雀更瞭解自己的孃親。
在她印象裡,身為聖教之主的阿孃,一直都很要強。
而今日,卻向張天師單膝下跪,並且承諾,今後聖教以龍虎山馬首是瞻。
這當中蘊含的份量可見一斑。
但靈雀也並未太過於驚訝。
方纔聖教主施展的手段,乃是‘血蠱’。
此蠱可以算得上是聖教的必殺手段了。
哪怕是半隻腳踏上長生路的強者也可殺。
古往今來,在苗疆裡,隻有聖教主懂得如何化解此蠱。
然而,如此殺招,卻被張天師輕易化解。
實在是讓人難以思量。
張道之親自將聖教主攙扶起來,笑嗬嗬道:
“龍虎山、聖教,今後自當親如一家。”
他能夠輕易化解那種血蠱,不隻是因為自身無垢體魄。
還有已踏入三花聚頂境的原因。
他的三花,非同尋常,可以說勘破三花虛幻,返璞歸真。
而血蠱不僅會啃噬中蠱者的血氣、修為,還會以頂上三花為目標。
但張道之踏入三花又滅三花,自身已達到肉身元神混元一體的狀態。
是以,那所謂血蠱,纔對張道之毫髮無損。
聖教主不知其中玄妙,而她剛纔也的確清晰感受到了,來自張道之體內的無窮殺力。
為此,她深覺震撼。
世人皆知曆代龍虎山天師修為高深。
但像眼前這位追求極致殺力的張天師,隻怕是少之又少。
稍後。
聖教主將十萬大山裡的情況詳細告知張道之。
對於異士界來說,十萬大山,就像是一個三不管地帶。
佛不管,儒不問,道不理。
乃為亂法之地。
十萬大山裡的異士勢力,主要來源於三部分。
其一,各大派叛徒在走投無路時,都會前往十萬大山尋求避難。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個叫做‘無法門’的組織。
這個組織,隻有一個規矩,那就是冇有規矩。
是徹頭徹尾的魔道組織。
其二,因曆代大劫而逃遁於十萬大山的奇特種族。
比如力絕存在的蠻族,這個種族的特性是力大無窮,身強體壯。
還有號稱是炎帝後裔,人麵魚身的氐人族。
背後生有雙翅的羽人族以及傳聞中的巨人族等。
這些種族抱團取暖,用來抵抗入侵者,被世人統稱為‘異人族’。
如今,蠻族之王,也就是四絕中一的力絕,便為異人族的共主。
這個異人族,可以說是十萬大山裡最強也是最為複雜的組織了。
其三,因十萬大山中有片三千裡的瘴林,終年遮雲蔽日。
這使得一些妖魔鬼怪可以於此潛居下來。
久而久之,便就形成了一股勢力。
當然,這隻是十萬大山裡表麵的異士組織而已。
對於常年混跡於十萬大山的異士來說,還有一種可怕的存在,是散修。
他們最喜歡的就是背後下黑手,不背靠任何勢力。
即使在他們手上吃了虧,事後想找他們,都不知他們身在何處。
聽到這裡,張道之便對十萬大山中的情況有所瞭解了。
總結來說,十萬大山,更像是一座縮小版的異士界。
在這片世界裡,冇有任何的規矩、章法可言。
更不分什麼正魔兩道。
強者為尊。
張道之想要尋覓的酆都壓運之物,應該就在聖教主所言的第三種勢力中。
畢竟,玄虛子曾說,酆都壓運之物,是被一隻強大的鬼怪所盜竊了。
隻是,他搞不懂的是。
陽間判官筆,對陰司鬼物有著天然的剋製力。
那鬼怪,又是如何盜取的?
這一切,可能要等到去了酆都之後,才能知道了。
“天下間,不乏有異士想往十萬大山,是因其中強者墓穴極多,流傳寶物極廣。”
“說起來天師可能不信,十萬大山靈氣之濃鬱程度,最接近洪荒時代。”
“那裡,流傳著三寶,其一為不死術,修煉此術,並非不死不滅,而是一種偏向殺伐之力的體魄。”
“其二為萬魂幡,乃是洪荒時代的遺留至寶,不過至今已不知所蹤。“
“其三為玄黃氣,相傳此氣乃開天辟地之後,於天地間誕生的第一縷氣體。”
“天地大開之後,此氣已愈發稀薄,極為稀缺,其作用遠勝天地之間的靈氣,異士若得之吸納,可謂妙用無窮。”
聖教主所言十萬大山三寶,張道之還真是第一次聽說。
心中有所留意。
晚些時候。
張道之在正一觀內請來三位師叔。
要向他們討教修行之事。
“不瞞三位師叔,自我踏入三花聚頂境界之後,實力雖有提升,但卻好似前路儘斷。”
“無論如何修煉,始終如何修煉,都無法將靈氣蘊於五臟,化為五行之氣。”
“如此,十年內,師侄難以步入五氣朝元之境。”
這些時日以來,張道之雖然忙個不停,但也一直冇有落下修行。
按照他的體魄來說,踏入三花聚頂境界以後,一切都該水到渠成。
實則不然。
就好似湖麵上的一艘小舟,無論如何,都行不到終點。
即使剛踏入三花聚頂境,一時半刻,難以踏入五氣朝元境,但也不該毫無波瀾纔對。
所謂五氣,是指人體五臟之氣。
心藏神,後天為識神,先天為禮,屬南方赤帝之火氣;
肝藏魂,後天為遊魂,先天為仁,屬東方青帝之木氣;
脾藏意,後天為妄意,先天為信,屬中央黃帝之土氣;
肺藏魄,後天為鬼魄,先天為義,屬西方白帝之金氣;
腎藏精,後天為濁精,先天為智,屬北方黑帝之水氣。
在修行上來說,是以靈氣入五臟,鍛鍊神魂的同時,蘊出五行之氣。
然而,張道之壓根就無法凝聚出最開始的赤帝之火氣。
也就意味著,他連五氣朝元中的心藏神都達不到。
不入五氣朝元境,麵對十年之約,他還是心存憂患。
麵對這種情況,哪怕是資曆老道,經驗深厚的玄靈子與玄成子二人都無計可施。
因為,無垢體魄實在是太特殊了。
這種體魄,於修行上每前行一步,都猶如跨過一道天塹一般。
到最後,還是玄虛子給了張道之一個希望,
“所謂五氣,乃人為練就的後天之氣。”
“你入三花聚頂,可謂困難重重,凝聚三花而又滅了三花,更是亙古未有,不曾聽聞。”
“哪怕是初代祖師,也是在踏入長生路時,纔敢滅三花,決意追求肉身與元神長存的混元一體之境界。”
“如今,怕是尋常的後天之氣,難以讓你步入五氣朝元之境。”
“不過,後天之氣不行,不妨就試一試先天之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