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人民中來到人民中去 第16章 土法煉焦
昨天在平安堂中和各位主事說了這事,大家對周懷民跳脫的思路嚴重不理解。
禹允貞道:「民哥,你每天這裡弄一下,哪裡弄一下,一會做煤球,一會弄紡紗坊,一會弄農會,忽然就帶著社兵搭建廁所堆糞,回來洗洗,又說要燒焦炭。想起一出是一出,看著沒個規劃,你到底想乾啥呢?」
周懷民哈哈大笑:「允貞,你下過圍棋嗎?我這是叫散棋佈局,看著到處落子,實則自有道理。」
年邦弼笑道:「金角銀邊草肚皮,前期這裡一子,那裡一子,看著無序,實則隨著下子越來越多,就霍然起勢。」
周懷民道:「年叔說的對,周記負責組織村民參與工坊掙錢,農會負責組織村民自保和花錢,而廁所、堆糞、焦炭,這三個看著風馬牛不相及,實則是一條很重要的格學路線。以後你們會明白。」
禹允貞撇嘴道:「還不一下子說完,這格學路線是什麼?」
周懷民道:「格物致知,富民強國之利器也。對咱們周記和農會而言,是實現貨通天下的神兵利器。搗鼓廁所、堆糞、焦炭這三樣,就是為了保證咱們在這大旱大荒之年,先吃飽飯。」
沒有什麼比先吃飽飯更重要的了。
糧食就是民心,民心就是糧食。
後山原叫南侯山,在村東北一帶,村民早習慣叫後山,也是周懷民及眾兄弟幼時經常玩耍之處。
後山是周家墳塋所在,早被周懷民祖上買下,山上栽種鬆樹等林,禁止周邊村戶砍伐。日常還派有佃戶看護山林。
兩人找到一處地勢平坦,四周皆是黃土崖的山穀,形如葫蘆口。周懷民打算在這裡做焦炭。
焦炭,就是把煤炭乾餾,和木柴乾餾的燒炭技術沒什麼大的區彆。
單個拎起來看,都是特彆簡單的工藝。
但想把許多簡單工藝都合理的串起來,就需要百年無方向的積累和探索,這個纔是最難的事。
喊來周德標及村裡其他幾個老把式,劃定煉焦區,從窯場拉來窯磚和粘土建造密閉的焦窯。
焦窯其實和瓷窯沒啥區彆,周懷民又對焦窯做了改造,招呼眾人在窯頂排煙處接上陶管,用木架頂著,串聯起所有焦窯,最終排煙管通向一個大水缸裡。
「民哥,這窯通著管子,這是要做什麼?」周懷祺看著各窯上麵架著陶罐,非常奇怪。
「煉焦時,會排出廢煙,把廢煙通往水中,會收取一些其他廢物。」
「既然是廢物,何必再這麼麻煩呢。」
當然不是廢物,煉焦廢煙中含有煤焦油、氨氣、煤氣、硫化物等其他物質。
煤氣就算了,這玩意易燃易爆,現在工藝水平也達不到收集氣體,隻能白白扔掉。
氨氣通往水中,會溶於水,形成氨水,這可是很好的肥水,氨水飽和之後,舀出倒入陶缸,放到庫窯存起來。
煤焦油冷卻沉澱,會在水缸下沉積一層黏糊糊的油狀物,挖出來也封在壇子裡,放到庫窯存起來,這也是做防水的好東西。
焦炭三寶,這是周懷民急著做焦炭的目的。
乾餾煤炭,也是極其簡單的活。不過周懷民加入了洗煤環節。
「標叔,這煤一定要先用石碾粉碎,到泗河中淘洗乾淨,用咱窯場的上好黏土混拌均勻,做成煤餅,再放入焦窯。」周懷民囑咐道。
「二民,碎煤洗煤,費工費時,何必這麼麻煩,直接堆煤燒窯不就行了?」周德標質疑道。
周懷民道:「這樣的工藝太粗糙,出來的焦炭質量達不到我的要求。你隻需按照我說的照做即可。」
周德標能成為好手,也是有工匠精神的,不服歸不服,但從經驗中,也看出來周懷民這些要求的門道。
這幾日飯都不回家吃,和幾個窯工反複燒製,摸索配比、火候及時間,連燒了四五次,周懷民都不滿意。
「二民,看這次燒的焦炭如何?」焦窯主事周德標從焦窯中掏出一堆焦炭,心情忐忑的看著周懷民。
已經燒了好幾窯了,都沒達到周懷民的要求。
周懷民撿起一塊焦炭,觀察表麵呈銀灰色至深灰色,表麵均勻,無雜塊,於是敲斷觀察斷裂麵,斷麵呈現玻璃狀光澤,因高溫碳化充分,所以反光明顯。
又用鐵錘敲了敲,發出清脆的金屬聲。
「這次可以,燒製工藝你都記下了吧。」
周德標鬆了口氣,終於讓東家滿意了,忙道:「用多少料,摻多少土,燒多長時間,我都記準了。」
周懷民攪了攪陶缸,一股刺鼻的味道撲麵而來。
交待了周德標開始量產,便到工具坊拿了幾個鑄造零件和工具,到主院的庭院裡拚裝起來。
小翠和三妹蹲在旁邊閒看。
「小翠,你家原是哪裡的?」周懷民一邊打磨鑄造的零件,一邊和小翠閒談。
「我來家的時候才五歲,已記不大清,娘說我是爹從開封那邊的買來的,是老家的爹孃沒飯吃,把我賣了。」
「你現在有八歲?」
「我九歲了,二叔。」
「怎麼又叫我二叔了?」
「我娘說,既然你說的就聽你的。」小翠蹲在旁邊,穿著一土黃色的破棉襖,棉是多年的老棉,也不暖和,兩隻小手和臉蛋已凍的裂紅。
「小翠,去食堂拿一些豬油來。」聽到周懷民招呼,她趕忙跑去。
周懷民拿著豬油,去屋裡煤爐烤了烤,抹到幾個鐵軸連線處,上下擺弄,一個極其簡單的槓桿式軟金屬衝壓機做好了。
「好了,你倆回屋去吧,小翠,以後衣服都送到李升娘那裡,你不用洗衣服,我和你娘也說一下。」
「好。」小翠一聽再也不用洗衣服,心裡開心的很。
黃冶村之戰時,收繳了不少金銀器物,已當著各隊長的麵,全都熔為金餅。
周懷民把衝壓機搬到書房,拿出已經融好的幾個金餅製作了幾個小徽章。
製作徽章的目的,是想給在黃冶村之戰中表現優異的社兵,頒發獎勵。
目的其一是為了鼓舞士氣。
其二是為了提高社兵的榮譽感。
有獎無懲不行,有懲無獎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