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明末:從鐵匠世家開始 > 第239章 唇槍舌劍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明末:從鐵匠世家開始 第239章 唇槍舌劍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淮安行轅的正廳,案幾被重新佈置成談判桌,兩側各置四張座椅,中間擺著一壺剛沏好的雨前龍井,水汽氤氳,卻壓不住空氣中的緊繃。趙羅身著藏青色常服,腰束玉帶,端坐主位,身後站著李銳和陳璘,神色沉穩;對麵的徐孚遠則依舊是緋色官袍,兩側是鄭氏的兩名幕僚,一人持筆記錄,一人手按腰間燧發槍,目光警惕。

“趙大人,昨日徐某已將我家王爺的提議言明,今日便請大人給個準話。”

徐孚遠端起茶盞,卻沒喝,隻是用杯蓋輕輕刮著浮沫,語氣看似溫和,實則帶著逼問,“永曆聖上已在滇南下詔,若複國軍肯上表擁戴,即封大人為‘江淮總督’,節製江淮水陸兵馬,官居從一品,此等榮寵,乃是聖上對大人抗清功績的認可,也是我鄭氏在聖上麵前力薦的結果。”

他放下茶盞,目光直視趙羅:“隻是,既受朝廷冊封,便需遵朝廷法度。複國軍的兵馬需造冊上報,官員任免需經朝廷核準,賦稅也需按例上繳三成,以充國庫,這是臣子的本分,也是聯盟的根基。”

“徐先生此言差矣。”

趙羅抬手打斷,語氣平靜卻帶著鋒芒,“複國軍的兵馬,是弟兄們在鐵石山用鋤頭拚出來的,是淮河岸邊用命守下來的,不是朝廷‘賞賜’的;江淮的官員,是百姓認可的,是能為他們謀生計的,不是靠朝廷‘核準’的;賦稅是用來養兵、修工事、造戰船的,是江淮百姓的血汗,不能拿去填南明國庫的窟窿,這不是‘不遵法度’,是複國軍的根本。”

他頓了頓,拿起案上的淮河防務圖,推到徐孚遠麵前:“先生請看,去年清軍南下,淮河防線告急,南明的兵馬在哪裡?是複國軍七千弟兄戰死,才守住了這條生命線。今年造‘肇基號’,工匠們熬了三個月,用的是咱們自己煉的鐵、鑄的炮,不是鄭氏的支援,也不是朝廷的撥款。複國軍能有今日,靠的是自主,不是依附。”

徐孚遠臉色微沉,放下茶盞:“趙大人這是要‘裂土自治’?既奉明室正朔,又不受朝廷節製,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若是如此,與割據軍閥何異?我家王爺恐難應允。”

“割據軍閥?”

趙羅冷笑一聲,聲音提高幾分,“若南明有能力抗清,有能力保百姓安寧,複國軍自然願俯首稱臣。可如今,永曆帝被吳三桂追得流離失所,魯監國困守舟山,朝廷連自身都難保,如何能節製江淮?徐某,咱們開啟天窗說亮話,鄭氏要的,是‘正統聯盟’的名頭,好招攬天下義士;複國軍要的,是自主發展的空間,好守住江淮、對抗清軍。合則兩利,分則兩傷。”

他站起身,走到廳中央,目光掃過鄭氏的幕僚:“我可以答應奉永曆正朔,用永曆年號,公文上署‘大明江淮複國軍’;也可以在抗清戰場上與鄭氏呼應,互不掣肘。但地盤、軍隊、賦稅、官員任免,複國軍必須完全自主,鄭氏不得調遣一兵一卒,不得乾預一官一吏,更不得索要分毫賦稅。這是底線,絕無商量餘地。”

“趙大人這是把話說死了?”

徐孚遠也站起身,語氣帶著不滿,“我家王爺誠心結盟,願開放貿易、支援技術,換來的卻是‘隻認名分,不認節製’?如此聯盟,與互不往來何異?”

“當然不同。”

陳璘忍不住開口,“咱們可以聯手守住長江口,對抗荷蘭人的封鎖;可以共享清軍的情報;可以在南洋貿易中合作,鄭氏出航線,咱們出貨物,利潤均分,這纔是平等的聯盟,不是一方對另一方的施捨。”

徐孚遠的目光落在陳璘身上,又轉向趙羅,沉默片刻,突然話鋒一轉:“趙大人,我家王爺久聞複國軍的‘肇基號’,不用風帆,能逆水而行,艦炮威力更是驚人。昨日徐某去船廠參觀,見那蒸汽機組精巧非凡,實乃當世奇技。”

他語氣放緩,帶著一絲暗示,“我家王爺對這蒸汽炮艦技術,頗為感興趣。若是複國軍肯在技術上‘互通有無’,或許……王爺對‘自主’一事,能多些通融。”

趙羅心中瞭然,這纔是鄭氏的另一層訴求。他們想要蒸汽船技術,想用“放寬節製”來換。但他早有準備,當即回應:“技術互通,可。但需在聯盟達成後,以平等的方式交流,鄭氏教咱們造西洋艦炮,咱們教鄭氏造蒸汽機組,互不藏私。但這絕不能與‘自主’掛鉤,更不能作為交換條件。”

徐孚遠臉色陰晴不定,他沒想到趙羅如此強硬,既不肯讓步實權,又把技術交流與聯盟分得清清楚楚。他本以為用“正統”和“技術支援”能拿捏住複國軍,卻沒想到趙羅對核心利益寸步不讓,反而把鄭氏的訴求看得通透。

“趙大人,此事關乎重大,徐某做不了主。”

徐孚遠終於鬆口,語氣帶著無奈,“需修書回廈門,請示王爺定奪。”

趙羅點頭,語氣緩和幾分:“理應如此。本督也需時間安撫內部,畢竟擁明派的同僚,對‘自主’一事仍有顧慮。”

他抬手示意,“今日暫且到這裡,徐某可隨時修書,本督會派人護送信件,確保儘快送達廈門。”

徐孚遠拱了拱手,不再多言,帶著幕僚起身離去。走到廳門口時,他回頭望了一眼趙羅,眼神複雜,有敬佩,有不滿,也有幾分無奈。他知道,這場談判絕不會輕鬆,趙羅不是那些可以用“正統”輕易拉攏的軍閥,而是一個有自己章法、有堅定底線的對手。

廳內,李銳看著徐孚遠的背影,忍不住道:“大都督,鄭氏肯定不會輕易答應,接下來怕是還要拉鋸。”

“拉鋸就拉鋸。”

趙羅坐回原位,端起早已涼透的茶,“咱們有時間耗,清廷和荷蘭人卻未必。隻要咱們守住底線,鄭氏遲早會妥協,他們比咱們更需要聯盟,畢竟,單憑鄭氏,也擋不住清廷和荷蘭人的聯手。”

陳璘點頭:“沒錯,‘肇基號’的技術是咱們的籌碼,他們想要,就得拿出誠意。”

趙羅望著窗外,目光深遠。第一輪談判雖無果而終,卻也摸清了彼此的底線,鄭氏想要名分和技術,複國軍想要自主和支援。接下來的博弈,就看誰能沉住氣,誰能抓住對方的軟肋。而他心裡清楚,時間站在複國軍這邊,因為清廷的陰謀已在醞釀,鄭氏若不儘快結盟,恐怕連廈門的防線,都要岌岌可危。

唇槍舌劍的第一回合結束,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