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明朝女官沈清漪 > 第7章 陸卿青眼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明朝女官沈清漪 第7章 陸卿青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殿內香霧嫋嫋,沈清漪關於“女官之責”的論述餘音似乎仍在梁柱間輕輕回蕩。司禮監太監與女官掌事顯然對她的應對頗為滿意,問話的語氣也緩和了些許,轉而考察些宮中細務的處置原則,沈清漪皆依據宮規禮法,結合情理,對答如流,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就在麵試看似即將平穩結束時,一直沉默旁聽,目光如古井無波的大理寺卿陸明軒,緩緩放下了手中的青瓷茶盞。那一聲輕微的磕碰聲,在寂靜的殿內顯得格外清晰,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並未看向司禮監太監或女官掌事,深邃的目光直接落在殿中垂首而立的沈清漪身上,開口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久居上位者特有的沉凝威壓,以及刑名官員特有的冷峻與精準:

“沈清漪。”

“民女在。”沈清漪心神一凜,愈發恭謹。她知道,這位氣質獨特的大員,纔是今日麵試真正的關鍵,或許也是她命運轉折的樞機。

陸明軒語氣平淡,丟擲了一個與之前所有問題風格迥異的難題:“本官這裡有一舊案,你且聽好,談談你的見解。”

“甲與乙毗鄰而居,素來不睦。一日,甲家幼子(五歲)於院中玩耍,不慎將一皮球拋過矮牆,落入乙家院中,砸碎了乙置於院角、頗為珍視的一盆蘭花。乙大怒,衝出理論,言語激烈。甲自覺理虧,承諾賠償,但乙不依不饒,辱及甲之先祖。甲一時激憤,推搡乙,乙倒地,後腦恰巧撞於自家門檻石上,當場身亡。地方官府初審,以甲‘故意殺人’定讞,上報刑部。你以為,此判是否妥當?若有不妥,當如何論處?”

此題一出,連司禮監太監和女官掌事都微微側目。這絕非閨閣中常見的經史問題,而是一個涉及人情、法理、量刑輕重,甚至考驗對《大明律》理解深度的刑名實案。對於一群待選深宮的年輕女子而言,此題堪稱刁鑽苛刻至極。若對律法一無所知,必然啞口無言;若隻知死記律條,也難以剖析其中錯綜複雜的情理糾葛。

殿內落針可聞,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沈清漪身上,等待著她的反應。是茫然無措?還是強作解人卻漏洞百出?

沈清漪並未立刻回答。她微微垂眸,長而密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小片陰影,遮住了她飛速思索的眼神。腦海中,《大明律》的相關條款、周夫子昔日講解案例時強調的“情、理、法”三者兼顧的原則、乃至父親沈文清斷案時對細節的推敲,瞬間交織在一起。

片刻後,她抬起眼簾,目光清正,看向陸明軒,聲音依舊平穩,卻多了一份分析案情時的冷靜與條理:

“回陸大人,民女以為,地方官府以‘故意殺人’定讞,恐有不妥。”

“哦?”陸明軒神色不變,隻示意她繼續。

“依《大明律》,‘故意殺人’者,須有‘殺心’,即明知其行為會導致他人死亡,並且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在此案中,甲推搡乙,其初衷是為製止乙的辱罵行為,屬鬥毆中的一時激憤,並非蓄意取其性命。此為一。”

她語速不快,確保每個字都清晰可辨:“其二,乙之死,直接原因乃後腦撞擊門檻石。此一後果,並非甲推搡時所能必然預見。門檻石乃固定之物,乙倒地之方位、角度、力道,皆屬偶然。若乙倒地未撞及要害,或僅受輕傷,則此事或許僅以鬥毆、毀財論處。故而,乙之死亡,帶有相當的意外成分。”

“其三,案由起於民事糾紛。甲子毀物在先,乙辱罵在後,雙方皆有責任。甲已承諾賠償,顯示出和解意願,是乙的不依不饒激化了矛盾。”

說到這裡,她話鋒微轉,並未一味為甲開脫:“然,甲推搡致人倒地,行為本身具有危險性,最終造成了死亡的嚴重後果,確需承擔罪責。民女愚見,此案更符合《大明律》中‘鬥毆殺人’或‘過失殺人’之情狀。需詳查甲推搡之力道、雙方平日關係、乙辱罵之具體情節等細節,綜合判斷其主觀惡性與後果之間的關聯,方能準確定罪量刑。若徑直以‘故意殺人’論處,量刑過重,恐失法度之平,亦難得民心之服。”

她不僅指出了原判的不妥,更從“殺心”的認定、因果關係的偶然性、案件起因的責任劃分等多個角度進行了縝密剖析,最後還提出了更符合律法精神的定罪方向,並強調了細節調查的重要性。整個分析過程,邏輯清晰,層次分明,既恪守律法框架,又充分考量了人情事理,展現出的洞察力與平衡感,遠超尋常隻會死記硬背的文人,甚至比一些初入刑部的官員更為老道。

陸明軒聽著,那雙古井無波的眼中,終於難以抑製地閃過一道銳利的精光!他身體幾不可察地微微前傾了一瞬。此女之才,遠不止於經史文墨!她對於律法的理解,對於案件關鍵點的把握,以及這份於壓力下依舊能保持冷靜、條分縷析的頭腦,正是他執掌的那個特殊機構所急需的!他心中那個模糊的念頭,此刻驟然清晰、堅定起來——此女,必須納入“璿璣閣”!

司禮監太監與女官掌事雖不通刑名,但見陸明軒神色變化,又聽沈清漪分析得頭頭是道,心中也自瞭然,此女之能,確非常人可比。

隨後,麵試官們又簡單問了其餘幾位淑女,但有了沈清漪珠玉在前,後麵的應答便顯得平淡無奇了。

待所有淑女麵試完畢,退出殿外等候最終結果時,陸明軒卻對正要起身的司禮監太監和女官掌事道:“二位稍待,本官尚有一事,需單獨詢問那沈氏女。”

二人雖有些意外,但陸明軒地位特殊,他的要求自然無人駁斥。

於是,沈清漪再次被喚入殿中。此時殿內隻剩陸明軒一人端坐其上,氣氛比之前更多了幾分凝重與直接。

陸明軒目光如炬,直視沈清漪,不再有任何迂迴:“沈清漪,你可知,宮中除六局一司之外,尚有其他職司?”

沈清漪心念微動,恭謹答道:“民女孤陋,隻知常例,不知其他。”

陸明軒微微頷首,也不深入解釋,隻是意味深長地道:“方纔你所言‘匡輔規諫’,以及辨析案情時展現之才,若隻用於管理尋常宮務、抄寫文書,未免可惜。”他頓了頓,觀察著沈清漪的反應,見她隻是靜靜聆聽,眼神清澈而專注,並無尋常女子聽到此類話語時的驚慌或過度興奮,心中更是滿意。

“宮中有一處所,名為‘璿璣閣’,隸屬大理寺,需心思縝密、通曉文墨、能斷是非之人。”他語氣平淡,卻字字千鈞,“你若入選,可願往?”

沈清漪心中劇震!璿璣閣?隸屬大理寺卻設在宮中?她瞬間聯想到父親曾隱約提過的,陛下似乎有一些直屬於天子的查覈人員……難道就是此處?這絕非普通女官之位!

她沒有絲毫猶豫,壓下心中翻湧的思緒,深深一福:“民女惶恐,才疏學淺,然蒙大人不棄,若有報效之機,清漪願往,必當竭儘全力,恪儘職守。”

沒有追問具體職責,沒有畏懼未知的風險,隻有乾脆利落的接受與承諾。這份心性和決斷,讓陸明軒眼中最後一絲審視也化為了認可。

“很好。”他微微頷首,不再多言,“且退下等候訊息吧。”

“是,謝大人。”沈清漪再次行禮,沉穩地退出了大殿。

當她轉身離開時,陸明軒看著那抹沉穩消失在殿門外的青色身影,指節輕輕敲了敲桌麵。他幾乎可以斷定,這個來自青雲縣的沈清漪,將會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稍加打磨,必能在那個隱秘而重要的位置上,綻放出獨特的光彩。

陸卿青眼,已然定格。一條不同於所有同期淑女的、充滿挑戰與機遇的道路,已在沈清漪麵前,悄然鋪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