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女官沈清漪 第22章 信任之基
遼東軍械案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顆石子,在朝堂之上激起圈圈漣漪後,表麵很快恢複了往日的平靜。然而在璿璣閣內,一些微妙而深刻的變化,正在悄然發生。
最顯著的,莫過於陸明軒對沈清漪態度的轉變。這位素來以冷峻、不苟言笑著稱的大理寺卿,如今看向沈清漪的目光中,那抹審視與探究漸漸被一種更為深沉的倚重所取代。他不再僅僅將她視為一個需要教導、有待觀察的新人,而是真正開始將她納入璿璣閣的核心事務圈層。
這日,陸明軒將沈清漪單獨喚至密室。這裡比外麵的密檔庫更為森嚴,存放著標注為“絕密”、“僅限禦覽”的最高等級卷宗,連蘇月明和趙文書都極少被允許進入。
“這份,是錦衣衛關於都察院左副都禦史張鑾的暗查密檔。”陸明軒將一份薄薄的、卻彷彿重逾千鈞的卷宗推到沈清漪麵前,聲音壓得極低,“張鑾表麵清流自居,彈劾官員不遺餘力,但暗查發現,其與幾位江南鹽商過從甚密,且有跡象顯示,可能涉及科場請托。此事牽涉言官體麵,乾係重大,陛下命我司暗中核實,不得泄露分毫。”
他將如此機密的案件交給她初步梳理,其意味不言而喻。這已不僅僅是考驗,而是真正的托付。
沈清漪心中凜然,雙手接過卷宗,隻覺那紙張都帶著一股寒意。她深知其中分量,鄭重道:“奴婢明白,定當謹慎。”
陸明軒微微頷首,又道:“日後,凡標記為此等密級的文書,由你先行閱覽,提煉要點,附上初步研判再報於我。尋常密報,你可自行決斷處理流程,若有拿捏不定之處,隨時來問。”這便是給予了她在資訊處理上相當大的自主權和過濾權。
“謝大人信任。”沈清漪深深一福。這份信任,是她用敏銳的洞察、嚴謹的分析和那份直指要害的條陳換來的,沉甸甸的,也暖融融的。
除了接觸更高密級的資訊,陸明軒在一些涉及多方勢力、需要微妙平衡的事務上,也開始偶爾詢問她的看法。雖未明言,但沈清漪感覺得到,陸明軒正在將她培養成不僅僅是一個分析工具,更是一個能參與謀劃、提供策略的臂助。
與此同時,蘇月明對沈清漪的態度,也從最初的夥伴情誼,更多了幾分發自內心的欽佩與信服。軍械案之後,她曾私下拉著沈清漪感歎:“清漪,我如今才真真明白,你當初說的‘實力遠比言語更有分量’是何意。柳如煙之流,整日鑽營,不過是狐假虎威。唯有像你這般,憑真本事立下功勞,才能贏得陸大人這般人物的青眼,纔是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
她不再因自己進度稍慢或思路不如沈清漪敏捷而氣餒,反而更加努力地向沈清漪學習,主動分擔那些繁瑣的資料核對和初步歸類工作。“清漪,你腦子活,負責抓那些藏得深的大魚,這些蝦米,我來幫你篩!”她拍著胸脯,笑容爽朗依舊,卻多了份踏實。
兩人在這幽深的璿璣閣內,相互扶持,分工協作。沈清漪負責核心的分析與判斷,蘇月明則以其耐心和細致,確保基礎資訊的準確與完整。閒暇時,她們也會分享各自聽到的宮中瑣事,分析其中可能隱含的資訊,或是僅僅靠在一起,分享一塊從尚食局偷偷帶來的精緻點心,驅散這深宮中的孤寂與寒意。這份在冰冷規則下淬煉出的友情,愈發堅不可摧。
而沈清漪自己,也在日複一日與海量資訊的搏鬥中,逐漸摸索並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高效的資訊篩選與判斷方法。
她不再像初時那般,試圖記下所有看過的細節,而是學會了快速抓取關鍵要素——人、事、時、地、數、關聯。她製作了許多隻有自己能看懂的符號卡片和簡易圖表,將不同來源的資訊進行視覺化關聯,往往能更快地發現矛盾點或異常模式。
她更加註重資訊的來源和背景。一份來自邊關將領的密報,與一份來自地方言官的彈劾,其立場、動機和可信度需要區彆看待。她會刻意追蹤某些重點人物或事件在不同時期、不同來源資訊中的形象變化,從中分析輿論的操縱或事實的演變。
她也學會了馮保所說的“知道得巧”。有些資訊,明知其重要,但時機未到或牽涉過廣,她會選擇暫時歸檔,標記待查,而非急於上報;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瑣碎資訊,她卻能敏銳地捕捉到其背後可能連線的更大圖景,提前佈局關注。
她的心智在無數卷宗的磨礪下,愈發沉靜如水,也愈發銳利如刀。她開始真正理解這“璿璣”二字的含義——不僅要能接收紛繁複雜的“資訊碎片”,更要有一雙能將其拚湊成完整星圖、窺見天機的眼睛。
信任,源於實力,源於共同的經曆,也源於日積月累的默契。在陸明軒的倚重、蘇月明的支援以及自身能力的飛速成長中,沈清漪在璿璣閣的根基,日益深厚。她不再是一個漂浮無依的闖入者,而是真正成為了這座隱秘中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路依舊莫測,但她的腳步,卻愈發沉穩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