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明朝女官沈清漪 > 第46章 盟友之力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明朝女官沈清漪 第46章 盟友之力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璿璣閣內的日子,彷彿一池被冰封的春水,表麵平靜無波,內裡卻暗湧潛藏。沈清漪被軟禁的訊息,如同一塊投入深潭的石頭,雖未激起滔天巨浪,但那擴散的漣漪,終究觸動了某些一直關注著她的人。

最先察覺到異常並探知部分內情的,是大理寺卿陸明軒。他在宮中經營多年,自有隱秘的訊息渠道。當得知沈清漪因“靜養”被限製在璿璣閣,且皇帝曾單獨召見她並罕見地情緒波動後,陸明軒便知出了大事。結合之前春獵西暖閣的蛛絲馬跡,一個驚世駭俗的猜想在他心中逐漸成形。他設法通過極其隱秘的方式,收到了一封來自璿璣閣內、經由那名灑掃小內侍輾轉送出的,沈清漪親筆書寫的密信。信中,沈清漪並未過多贅言,隻坦然告知身孕之事,以及她向皇帝陳情,欲攜子離宮的決定,並懇請陸明軒,若時機恰當,能在禦前為她的“選擇”進言,陳明利害。

饒是陸明軒曆經風浪,閱信後亦是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平靜。他立於大理寺衙署的書齋窗前,望著庭院中蒼勁的古柏,眉頭深鎖。沈清漪的選擇,太過大膽,太過離經叛道,完全超出了世俗禮法和宮廷規則的範疇。一旦處理不當,不僅她自身萬劫不複,連她腹中皇子乃至所有關聯之人,都可能被捲入滅頂之災。

然而,與沈清漪亦師亦友的相處,讓他深深瞭解這個女子的心性。她絕非一時衝動,更非欲擒故縱之輩。她那份超越年齡的清醒、對局勢的洞察以及對自身命運的掌控欲,陸明軒比誰都清楚。她所求的,並非妃嬪的尊榮,而是一個母親對孩子最深沉的保護,和一個智者對皇室未來一種近乎悲壯的佈局。

“遠離權力中心,方能安全長大……由她教導,必成棟梁……”陸明軒反複咀嚼著信中的字句,眼中光芒漸銳。他意識到,沈清漪此舉,看似大逆不道,實則是在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中,為那個未出世的孩子,也為這大明江山,硬生生闖出的一條險路,或許也是一條生路。於公,他欣賞這種魄力與遠見;於私,他無法坐視自己一手提拔、寄予厚望的後輩身陷絕境。

他必須出手,但必須謹慎,要在最恰當的時機,以最無可辯駁的理由,去說服那位心思深沉的帝王。

**\\\\*

\\\\*

\\\\***

幾乎在同一時間,尚宮局女官蘇月明也得知了沈清漪被軟禁的訊息。她與沈清漪情同姐妹,在宮中相互扶持,此刻更是心急如焚。她利用掌管部分宮人名錄檔案的便利,

subtly

打探訊息,並從一些內侍的閒談碎片中,拚湊出“沈令史觸怒天顏”、“陛下心情不佳”等模糊資訊。她雖不知具體緣由,但深知清漪品性,絕不信她會做出悖逆之事。

蘇月明無法直接麵聖,但她有自己的方式。她尋了個由頭,去給幾位地位尊崇、且能在皇帝麵前說得上話的太妃請安奉茶,在與太妃們看似無意的閒談中,總是“不經意”地提起璿璣閣那位聰慧能乾的沈令史,說起她如何破獲奇案、如何在春獵中機敏護駕,言語間滿是欽佩與惋惜,稱其“性子雖有些執拗,卻是一片赤膽忠心,如今病中靜養,實乃宮中之損失”。她深知,這些話語終會通過不同的渠道,或多或少地傳入皇帝耳中,至少能在皇帝心中,不斷強化沈清漪“忠誠”、“能乾”的印象,抵消可能因“忤逆”而帶來的惡感。

**\\\\*

\\\\*

\\\\***

而負責宮禁部分守衛,且因春獵護駕有功更得信重的侍衛副統領顧慎行,則是從另一個角度察覺了異樣。他麾下的侍衛發現璿璣閣外的守衛無形中增加了,且有一些麵生的內侍頻繁出入彙報。顧慎行立刻警覺,他不動聲色地調整了巡防路線,讓自己能更“順理成章”地經過璿璣閣附近。他雖無法進入,也無法傳遞訊息,但他用這種方式,默默地向閣內的沈清漪傳遞著一個資訊——他已知曉,並在外守護。同時,他也利用職務之便,嚴密監控著任何可能對璿璣閣不利的動向,尤其是與萬氏、寧王殘餘勢力相關的蛛絲馬跡。他是一名武人,心思不如陸明軒縝密,言辭不如蘇月明巧妙,但他有自己的忠誠和方式,那就是用手中的刀與腳下的崗位,為她構築一道無聲的屏障。

**\\\\*

\\\\*

\\\\***

時機,在各方暗流湧動中,悄然來臨。

這日,皇帝朱見深在文華殿召見陸明軒,垂詢一樁涉及邊鎮軍餉的貪墨案。案情複雜,牽扯甚廣,陸明軒條分縷析,應對得當,展現了極高的辦案能力,皇帝頗為滿意。

正事議畢,皇帝心情稍霽,似乎隨口問道:“陸卿,近日朝中可有甚非常之議?或宮闈之間,有何風聲?”

這是一個極其敏感的問話,皇帝顯然意有所指。陸明軒心念電轉,知道關鍵時刻到了。他整理衣冠,鄭重下拜,沉聲道:“陛下垂詢,臣不敢不直言。朝中諸事紛繁,然皆在陛下掌控之中。唯宮闈之內……臣聽聞,璿璣閣沈令史因‘靜養’被限足閣內,外界已有諸多猜測。”

皇帝麵色瞬間沉了下來,目光銳利如刀:“哦?陸卿也聽說了?那你可知,她做了何事?”

陸明軒深吸一口氣,坦然迎向皇帝的目光:“臣,略知一二。沈令史……懷有龍裔,且向陛下陳情,不願入後宮,欲攜皇子離宮撫養。”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意外,隨即是更深的慍怒:“你果然知道!陸明軒,你可知她此舉是何等狂悖?!皇室血脈,豈容她如此兒戲!朕未治她大不敬之罪,已是開恩!”

“陛下息怒!”陸明軒並未退縮,聲音反而更加沉靜有力,“臣初聞此事,亦覺驚世駭俗。然,臣與沈清漪共事多年,深知其為人。她絕非狂悖無知之輩,此舉看似忤逆,實則……或是一片苦心,更是為陛下、為大明,謀一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暗棋!”

“暗棋?”皇帝冷哼一聲,“你倒是說說,如何暗棋?”

陸明軒直起身,目光澄澈,開始了他深思熟慮後的陳詞:

“陛下,首要之利,在於‘安全’。”他開門見山,“後宮之地,風波險惡,陛下比臣更知。皇子若降生其中,即便有陛下護佑,亦難免成為眾矢之的。萬氏雖頹,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寧王餘孽未必甘心,更有其他勢力虎視眈眈。皇子年幼,如何經得起明槍暗箭?沈清漪攜子離宮,隱於市井,則如潛龍入淵,可最大程度避開這些惡意,安然成長。此乃保全龍裔之上策。”

皇帝目光微動,並未反駁。後宮傾軋,皇子夭折,是他心中難以言說的痛。

陸明軒繼續道:“其次,在於‘成才’。沈清漪之才學心智,陛下親眼所見。她通曉經史,明達事理,更兼有刑名之才、謀略之能。由她親自教導皇子,非僅限於詩書禮樂,更可授以民生疾苦、軍政實務、乃至權衡之道。陛下試想,一位自幼知曉民間虛實、通曉文韜武略、且對陛下心懷孺慕之情的皇子,較之一位長於深宮婦人之手、隻知權術傾軋的皇子,孰更能成為陛下未來之臂助,國家之棟梁?”

這番話,深深觸動了皇帝。他渴望一個有才能、接地氣、並且忠誠的繼承人(或重要藩王),沈清漪描繪的圖景,陸明軒此刻的闡述,都精準地擊中了他的需求。

“其三,在於‘製衡’。”陸明軒聲音壓低,卻字字清晰,“皇子養於宮外,身份隱秘,不涉朝局,則不會過早捲入立儲之爭,亦不會成為外戚、權宦用以攀附或挾製的目標。待其長成,文武兼備,陛下再量才施用,或鎮守邊關,或輔佐朝政,皆是一支完全忠於陛下、超然於現有派係之外的奇兵。此於穩固朝局,大有裨益。”

他最後叩首,言辭懇切:“陛下,沈清漪之誌,非為自身榮辱,實乃為皇子計深遠,為陛下分憂思。其忠心可鑒,其遠見卓絕。若陛下能成全其誌,則皇子安全可保,成纔可期,朝局亦添一穩定之基。臣懇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殿內陷入長久的寂靜。皇帝背對著陸明軒,望著殿外蒼穹,無人能看清他臉上的表情。陸明軒的每一句話,都像錘子敲打在他連日來反複權衡的心上。安全、成才、製衡……這些理由,比他獨自思索時更加清晰、更具說服力。

而就在此時,殿外內侍輕聲稟報,言及蘇月明借太妃之名,送來一些安神靜心的香料,並“順便”回稟了些許宮中瑣事,言語間又提到了沈清漪往日的功績。幾乎同時,亦有侍衛統領按例彙報宮禁安全,副統領顧慎行在彙報中,格外強調了已加強對各重要區域包括“靜養之地”的巡查,確保無任何閒雜人等驚擾。

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在此刻,都與陸明軒的慷慨陳詞形成了奇妙的呼應。它們無聲地印證著沈清漪的忠誠與能力,也彰顯著她在不知不覺中,已然凝聚起的力量——有陸明軒這般肱骨之臣的理解與支援,有蘇月明這般宮中舊友的維護與周旋,有顧慎行這般忠勇之士的默默守護。

皇帝緩緩轉過身,臉上的怒容已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極其複雜的情緒,有感慨,有審視,也有一絲如釋重負。他看著依舊跪伏在地的陸明軒,良久,才輕歎一聲:

“陸愛卿……起來吧。”

他沒有立刻表態,但這一聲“愛卿”,和緩了的語氣,已然說明瞭一切。堅冰,在盟友之力的共同作用下,開始悄然融化。

“此事……容朕,再思量一二。”皇帝的聲音帶著一絲疲憊,也帶著一絲新的考量,“你,先退下吧。”

“臣,遵旨。”陸明軒知道,火候已到,不能再逼。他恭敬行禮,退出了文華殿。殿外的陽光照在他身上,他知道,他為沈清漪,也為那個未出世的孩子,爭得了一線至關重要的生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