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陌上劍師 > 第113章 旁觀者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陌上劍師 第113章 旁觀者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阿泰,準備招待客人。」

「哦,見過諸葛公子!」

孔侃引著諸葛稷歸家,當頭便見到老實巴交的侍從阿泰。再往內走,孔宅已然不再如當初的清冷,散出去尋找孔明月的侍從都已返回,全府上下雖不喧鬨,也常見到有人走動。

「明月已經回鏡湖山莊了。」孔侃邊走著邊淡淡道:「這裡有太多傷心事,待久了也不利於排出餘毒。」

諸葛稷並未言語,目光已被遙遙可見的鏡湖秋色吸引。

孔侃自然心知肚明,引著諸葛稷便往宅內的小碼頭走去,不多時,天光萬頃的鏡湖便毫無遮攔的呈現在眼前。

一張小桌幾道小菜,正在小碼頭邊的小亭內。

諸葛稷愕然:「孔伯伯將膳廳移到此處了?」

孔侃微笑道:「此處風景絕佳,不是麼?若明月歸來,此處也可早些看見。」

諸葛稷暗暗感慨,父與女情之深厚,皆在微末不言處,而自己的父親早逝,打小相依為命的,也就隻有祖奶奶與龐薇,但祖奶奶輩分相差太大,對自己多是較嚴厲的要求,成長路上,也就隻有龐薇這冷麵熱心的女子相伴。

要說人情淡漠之人,怕是自己也算的上吧。

相較之下,秦溪反而要幸福很多,至少在離開五色湖前,爹孃兄妹和師傅都對他傾心以待。

孔侃招呼諸葛稷坐下用膳:「吾兒孔坦在外遊學,今日府上並無他人,賢侄切莫拘禮。說起來,這鏡湖毒霧散儘,重現湖光山色美景,也算是賢侄之功。好比籠罩山陰多年的陰霾散開,這些日子,鏡湖比往日熱鬨多了。」

諸葛稷放眼眺望,晌午時分,湖麵波光粼粼,多有輕舟蕩漾,對麵山色蔥鬱,隱約可見高爐吊腳樓。

不同於洞庭的浩渺無際,這鏡湖整體狹長,既有水天茫茫處,又能見對岸茂林修竹,一時竟有心曠神怡之感,

「八百裡鏡湖水,真乃天作之秀!」諸葛稷由衷稱讚道。

孔侃哈哈一笑:「鏡湖之秀美自然是獨一無二,但卻並非是上天佳作,反而是前人功績。」

「哦?」諸葛稷頓覺驚異:「願聞其詳。」

「說起來這也是當地的一段舊史,諸葛公子未曾聽聞也很正常。前朝和帝在位時有一位會稽太守名叫馬臻,本即山陰人士,感山陰以北的海灣多有大潮,傾覆良田,荼毒百姓,更以鹹水改變土質,令糧食無法生長,所以發動民眾開灘塗,鑄堤壩,遂成此鏡湖之水,上蓄河洪,下拒鹹潮,旱則泄湖溉田,使山陰與上虞一帶近萬畝良田得以旱澇保收。」

「真乃先賢大德!」諸葛稷由衷讚歎。

「但這馬臻卻未得善終。」孔侃淡淡道:「鏡湖始創,淹沒了許多當地豪強的田地族墓,受豪強嫉恨,在馬臻退位後使計誣告,最終害得馬臻落了個受刑致死的結局。」

諸葛稷愕然無語,半晌歎道:「不論前朝還是今時,原來都是一樣的。」

孔侃點頭道:「所以看著這鏡湖水,當知世事不易,有些選擇,一旦做了,便再無後悔的機會。」

諸葛稷凝視湖麵點點帆影,喃喃道:「怎會不知道抉擇之難呢,但是真不希望見到此處變為亂矢舟沉的模樣啊。」

「賢侄讀的是聖賢書,受的也是先賢的教誨,與這世人已然大不同了。先番我就問過你關於北方士族與江東士族的選擇,你給自己選了一條最難的路。而如今,你若真阻止這一戰,怕是觸了睿王身邊權勢最大之人的逆鱗,你就不怕報複?」

諸葛稷苦笑道:「當然怕,我在吳縣竭力與士族交好,便是知曉借勢之理,但眼下這一戰牽涉太多身邊之人,我又有什麼辦法。」

「其實賢侄也可以安排你身邊之人提前撤走,就好比我已囑咐那仡濮深在明晚前將明月帶回來,你江湖上的朋友若在鏡湖山莊,勸其儘早離開便是。」

諸葛稷一怔:「原來孔伯伯早已知曉了。」

「賢侄身邊有位墨家钜子,誰人不知?敢獨自一人潛入鏡湖山莊且攪了個天翻地覆,定然有你這位钜子朋友的暗中助力。隻是,你卻沒有必要因為一時的年少氣盛便往自己肩膀上放太多的擔子。方纔回來路上,我問你陰陽家的暗線是否儘數拔除,就是想確認此件事情的邊界。」

「邊界?何為邊界?」諸葛稷一時有些聽不明白。

「事事都有邊界,明月失蹤一案的邊界是尋回明月,王家遇刺一案的邊界是清繳匪患,而賢侄你不僅想查到這邊界,甚至想查過這邊界,向下深挖,追根究底,那麼你就會碰到埋得太深的事情,但這些事,不一定是你能招架過來的。」

諸葛稷沉思道:「就比如逍遙閣之事?」

「不錯,若你不查,紀景不會死,私售兵甲就讓他私售好了,這種事曆朝曆代都有,朝廷與地方都有得利。但你查了,還冒著永遠與紀家為敵的風險,若日後被紀瞻知道了,你諸葛家滿門休矣!」

「所以孔伯伯的意思是……陰陽家若已拔除,這整件事情就已經算到了邊界,足以輪功行賞,無需再去做阻撓朝廷與江湖一戰的事?」

孔侃點頭道:「旁觀者清,賢侄試著跳出眼前的種種,難道不覺得強行阻撓此戰有些畫蛇添足嗎?王導用的是陽謀,削士族,振君威,至於江湖亂不亂,反不反,他纔不會管。所以這事情不僅牽涉了南北兩方的博弈,跟觸及皇權,你一個人是萬萬扛不起來的。退而求其次,保護身邊重要之人,避開應當躲避的鋒芒,也不失為一道良策,不是麼?」

諸葛稷望著粼粼湖麵,陷入沉思,半晌,開口道:「假若,朝廷按計劃起兵,按常理會如何排布?」

孔侃聞言一愣,還以為諸葛稷會打消阻撓此戰的念頭,誰知卻沒頭沒腦地問了這麼一句,卻又不好不答,隻得回道:「揚州軍水師強大,但主力多在淮南,這一戰王大人能依仗的,無非是諸縣士族親衛,頂多再加上睿王府的精銳。要說打頭陣,定然還得靠熟知鏡湖水文地理的會稽水師。庾亮不是在將軍府上已承諾點兵四千麼,那這頭陣,非他莫屬。」

孔侃略一抬手,遙遙指著山陰以東,鏡湖北岸的一片水寨:「那裡便是會稽庾家水師駐地,樓船大約二十多艘,輕舟快帆約百計,隻是江東太平,並無太多兵士而已。」

諸葛稷眉頭緊鎖:「如此多的艦隻,若是滿員儘出,鏡湖山莊當真彈指可滅。」

「正是,所以我才說此戰沒有阻撓的必要,退一步說,在絕對的皇權武力麵前,江湖散勇又算得了啥呢。至於賢侄欲往鏡湖尋那些倭人,倒是可為之事,畢竟清繳水匪,順帶捉住刺殺王家的匪患,於你,於王家,於山陰子民都有利。」

諸葛稷沉吟道:「且容小侄三思。」

孔侃點頭道:「孔伯伯也就說這麼多了,做與不做,皆在賢侄自己決斷。」

諸葛稷離席長揖而拜:「多謝孔伯伯為小侄傾心指點迷津。」

「賢侄不用客氣,你既傾力尋回明月,我孔家定永遠視你為自家人,朝堂之謀,步步驚心,賢侄方纔入仕,需得藏匿鋒芒啊!」

孔侃抬手一指:「賢侄所需輕舟已在小碼頭處,至於我說的那個人,也已到了。」

諸葛稷回身一看,卻見仍是那老實巴交的侍從阿泰立在舟邊,向孔侃狐疑道:「他?」

孔侃笑道:「阿泰不是本朝人士,他乃是年少時期在海上落難的倭人,所以他懂得倭語,我想你定然用得上。」

諸葛稷欣喜再拜道:「多謝孔伯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