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劍師 第175章 走水路
秦溪在壽春待了兩日,這兩日裡幾乎時時與王曠待在一起。
正如王曠所言,他對秦溪倒是十分禮遇,一方麵是覺得秦溪或有挽大廈將傾的能力,另一方麵,也是想讓秦溪在未來多多照顧下小王羲之。
在王曠的認知中,秦溪終究會回到江東,而且是以一種無人可與之匹敵的身份。
畢竟算下來,秦溪也僅僅十二歲而已,武功見識均已是人中翹楚,假以時日,必將不可限量。
當然,秦溪自己很清楚,這份禮遇大部分是因為王曠目前的尷尬處境,明麵上是威震一方的淮南太守,實際上處處受製於人,如王曠這般人物,當然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翻盤的機會。
然而路還是要走,畢竟青竹在洛陽等著。
六箱軍器還剩四箱,雖然秦溪有意再留一些給王曠,但王曠拒之不受,隻說秦溪若見了皇帝,總不至於太過寒磣。
王曠帳下有兩員副將,其一便是統領騎兵的曹超,另一將名為施融,初見時,秦溪見其膚白身弱,還以為是個文官,但王曠卻道施將軍懂兵法,善行軍布陣,欲讓施融作秦溪向導,一並前往洛陽。
權衡之下,秦溪還是婉拒了這個提議。
一來是不願白白削弱王曠的實力,以備戰時之需。
二來,也不願承太多人情,恐有不必要的麻煩。
「好吧,那就按秦公子自己的意思。」王曠也不再強求,撫須道:「這一路往司州,中間還需經過豫州地界,此地多封國,梁王司馬禧與睿王乃平輩,庸而無能,汝南王司馬熙剛承了其父司馬亮之位,幼而勢微,在下倒是建議,秦公子可不與這些人照麵,自穎水逆流而上,直抵滎陽。」
「如此甚好!」秦溪撫掌而笑。
於是第三日的清晨,秦溪拜彆王曠,一行車隊出了西門,向穎水而去。
隻是這一回,與秦溪並轡而行的是孫小玉。
孫小玉終究還是自己騎了匹馬,小小的身子在馬上顛來晃去的,卻十分喜悅,隻是秦溪卻覺得有些尷尬。
也不知孫小玉從太守府何處尋得,這一趟出來居然著了女裝,青簪蘭綢,足登白靴,儼然是個眉清目秀的女孩子,哪裡還有半點邋遢小子的模樣,笑靨熠熠,顧盼流連,出落得十分水靈,目光卻離不開秦溪半分,將秦溪盯的十分不自在。
「秦大人有故人在洛陽,是男子還是女子?」
「……女子。」
「哇!那一定是秦大人的心上人了!」
「……不算吧,我當她是我姐姐一般。」
「不算吧?那就是了,秦大人肯定還是喜歡她的是不是?」
「……小玉,你才八歲,哪裡聽得這些喜歡不喜歡的事……」
「這哪還要聽得,男歡女愛不是人之常情嗎?再說了,我孫小玉雖然才八歲,見識可不一定比秦大人少。」
秦溪啞然。
二人身後的小牛車內,輝夜幽子從車簾縫中看著秦溪的背影,若有所思。
輝夜幽子的車簾是秦溪下令放開的,這一路過來,或許是孫小玉的緣故,秦溪動了一絲絲惻隱之心,能優待的也便優待了。畢竟這輝夜幽子武功不濟,也沒什麼威脅,在出了揚州的地界上,她若是敢逃,隻怕下場會更加悲慘。
五輛牛車,一輛坐著輝夜幽子,四輛載著軍器,分彆由五名甲士馭駛,還剩下的一名甲士,起馬提槍跟在隊伍最後,權做壓隊。
山穀夜襲一戰後,睿王的甲士僅存此六人,秦溪本想讓這六人返回建鄴,不必再跟著自己往危機四伏的洛陽去,但這六人似都是鐵骨錚錚的軍人,半步不言退,秦溪隻得又一路帶上。
論實力而言,這車隊比剛出建鄴時差了不止半點,七男兩女五牛三馬,僅此而已。
路還很長。
行不多時,車隊便到達穎水畔,孫小玉一聲清越,一艘寬板桅船緩緩靠岸,一名頭發花白的船家遙遙揮手,笑著致意。
在決定走水路之後,秦溪就安排孫小玉在壽春城內尋找船家了,龐薇給的銅錢起了作用,重金之下,還是有人願意冒險去一趟司州的。
「走吧。」
秦溪略一揮手,連車帶人一並登上甲板。
「大人,俺這船不錯吧!這是壽春城內最大的!」船家笑嗬嗬道。
秦溪微笑點頭:「這怕是水師的戰船改裝的吧!」
「誒呦!」船家麵露震驚,稱讚道:「這位大人眼力真不錯,這船原本是魏武帝所造,流徙於世,輾轉落到我手裡啦!」
「這麼老?」孫小玉皺眉道:「你不是說新造快船嗎?」
「對,沒錯呀,新改造的快船!」船家毫無愧疚之意。
孫小玉眉頭一擰,似要發飆,秦溪忙道:「能走就行,可彆半道上沉了就好。」
「呸呸呸!」船家立即怒道:「大人說什麼晦氣話,我這船怎麼會沉呢!」
秦溪尷尬笑笑。
孫小玉隻覺有氣沒處撒,又對船家道:「我囑你做的旗子呢!」
「在這,在這!」
船家走進船艙,不多時取出一長長的白布卷,在甲板上呼地展開。
「全按小娘子吩咐,做好啦!」
輝夜幽子此時已下了牛車,在甲板上走動,潛伏江東許久,自然也識得幾個漢字,上前看曰:
「琅琊王睿獻軍器於帝」
輝夜幽子大驚,隻盯著秦溪,也不敢說話。
孫小玉道:「秦大人覺得這旗可還行?」
秦溪略略皺眉:「字跡還可以,隻是這樣式少了些霸氣。行吧,就這樣吧,一會給它掛起來。」
「好咧!」孫小玉開心地答應了聲,又好奇道:「不過還是沒想通,秦大人要掛這旗作甚,王大人不是說走水路可以避開那些封王來著?」
「避得開諸王,避不開水匪。」秦溪立於船首,眺望河麵:「在揚州地界尚且會遇敵,出了揚州更不好說。先把這大纛打出來,有敢來的,等於同時與睿王和當今皇帝為敵,任誰也得掂量掂量。」
「呦,秦大人怪聰明的!」孫小玉笑嘻嘻誇讚,秦溪頓覺渾身不自在。
大船迎著晨風起行,大旗招招,兩岸早有人看得真切,流傳開去。
不出一日,洛陽城內一座三層樓閣之上,一紫衣女子讀著手中信箋,撫摸著邊上一隻咕咕叫的灰鴿,笑道:「這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