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隻想種田 66 洋芋
-
66
洋芋
◎推廣洋芋種植,擔憂爺爺康健◎
送走京城來的天使,
阮玲瓏打開新帝周衡昌的回禮。
那幾大包來自遙遠異邦的種子,瞬間點燃了阮玲瓏眼中探索與希望的光芒。
她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挨個辨認著裴餘亮隨種子一起附上的簡要說明:番薯、洋芋、番茄、辣椒。
阮玲瓏的心,
怦然而動!
末世來臨後,
植物全部變異,她隻能在留檔的文字資料中,瞭解到過去的一些糧食作物的基礎資訊。尤其是番薯和土豆,阮玲瓏對這兩種作物並不陌生。
番薯和土豆那驚人的適應力和頑強的生命力,
以及作為“救命糧”的關鍵屬性,如同烙印般刻在她的認知裡。
“洋芋,這種作物成熟期短,
約莫60-90天即可收穫;它們喜冷涼,
耐瘠薄,塊莖富含澱粉,
可煮、可烤、可做粉。”
“番薯的生長期稍長,
約120-150天;它們喜溫暖,耐旱,塊根澱粉含量極高,藤蔓亦可食用,
可以說全身是寶。”
阮玲瓏幾乎立刻鎖定了洋芋作為突破口。在當下這糧荒如火如荼,急需見效快的救命糧的關頭,
洋芋那短且快的成熟週期,
無疑是雪中送炭!
說乾就乾,阮玲瓏冇有絲毫耽擱。
值得慶幸的是,她出嫁的那個小院被趙錚給買了下來,
一直作為她的秘密實驗基地。
於是,
阮玲瓏帶著新帝送來的外番種子,
來到自家那個帶水井、私密性好的小院裡。
她挑選出最飽滿健康的洋芋塊莖作為“母種”,按照其可能發芽的位置,將洋芋切成小塊備用。阮玲瓏隱約記得自己好像在哪本書上看到過,切好的洋芋塊需要在草木灰中“打個滾”,這樣有了草木灰的保護,可以預防一些病蟲害的發生。
阮玲瓏熟練地用鋤頭打窩,相當於給切好的土豆塊在地裡安個家。
然後,阮玲瓏挨個將土豆塊種進去,再給它們蓋上泥土被子。
將所有的土豆塊播種完畢後,阮玲瓏催動木係異能,將精純的生命能量注入土壤。在木係異能的催動下,那些土豆塊莖以遠超自然的速度生根、發芽、抽莖、開花,最終在地下孕育出更多、更飽滿的新塊莖。
短短數日,原本數量有限的“洋芋種子”,在阮玲瓏的異能催育下,如同滾雪球般迅速增殖,達到了可觀的數量。
種子有了,下一步便是推廣種植。
阮玲瓏深知,僅靠她一人之力,杯水車薪,達不到想要的效果。於是,她立刻行動起來,召集平安鎮的鄉親們,在打穀場上開了一場彆開生麵的“推廣會”。
她拿出自己催熟收穫的、碩大飽滿的洋芋實物,聲音清亮地講解:“各位叔伯嬸孃,大家請看,此物名叫‘洋芋’,是朝廷從海外尋來的新糧種。”
“你們可彆小瞧了洋芋,它最大的好處有三。”
“其一,洋芋長得快!根據外番老百姓的種植經驗,洋芋從種下到能挖出來吃,最快隻要60多天。它比咱們的麥子、稻子成熟快得多。”
“其二,洋芋不挑地!山坡旱地、沙土地,都能種,它不怎麼怕旱。”
“其三,洋芋產量高,吃了後特彆頂餓!這東西澱粉多,煮著吃、烤著吃、燉著吃都行,一個大洋芋頂幾個饃饃,它的葉子也能當菜。”
說著,阮玲瓏拿起一個洋芋,用小刀熟練地切成帶芽眼的小塊,在現場給大家演示具體的種植方法:“你們看,就這麼切,一塊帶個芽眼,打窩埋土裡就行,深淺大概4寸(13厘米)”
“朝廷信任咱們平安鎮,先給咱們試種。我這兒有洋芋的種子,大家想種的,儘管來拿,不要一文錢。隻求大家用心播種,咱們一起幫朝廷,幫外麵那些快餓死的鄉親們,多掙出一條活路來!”
阮玲瓏的話,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巨石。
“兩個多月就能收?這也太好了!”
“山坡地也能種?”
“頂餓,還不要錢種子!玲瓏姑娘,給我來點。”
人群瞬間沸騰了,經曆過饑荒的恐怖,平安鎮的百姓太明白收成“快”和“頂餓”意味著什麼了。
這意味著能在最短時間內,能看到實實在在的糧食!意味著家裡灶台不會空太久!
“我要種!阮姑娘,給我留點。”
“我家後山有塊薄地,正愁種啥呢,給我來點!”
“我也要,給我家娃兒們添口吃的!”
平安鎮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種洋芋”熱潮。家家戶戶都在房前屋後、坡地邊角,甚至利用菜畦的間隙,種下了阮玲瓏免費發放的洋芋種塊。
人們像照顧眼珠子一樣照料著這些寄托著希望的綠色幼苗,澆水、施肥、除草,滿懷期待地計算著收穫的日子。
整個平安鎮瀰漫著一種積極自救、共克時艱的蓬勃生氣。這讓新上任不久的盧縣令驚訝不已,他冇想到阮玲瓏竟然有這麼大的號召力。
為了將這份希望的火種更快地播撒出去,阮玲瓏冇有滿足於平安鎮一隅。
她帶著自己精心整理的《洋芋種植要點及注意事項》冊子,找到了新任的盧縣令。這位年輕的寒門縣令,務實勤勉,對阮玲瓏十分敬重。
“盧大人,”阮玲瓏將冊子鄭重遞上,“這是洋芋種植的方法,也是緩解當前糧荒的急策。洋芋耐瘠薄、週期短、產量高、可裹腹。若能在受災各州縣大力推廣,搶種一季,或可解燃眉之急!懇請大人速速上報朝廷。”
盧縣令接過冊子,隻粗粗翻看幾頁,便被其中清晰實用的種植方法和那“六十日見糧”的前景所震撼。
他深知此事關乎國計民生,刻不容緩。
“玲瓏姑娘大義,本官即刻上奏!”盧縣令冇有絲毫猶豫,當天便以八百裡加急,將阮玲瓏的冊子和平安鎮試種如火如荼的盛況,詳細稟報給了刑部侍郎裴餘亮,並懇請速呈禦覽。
這封奏報如同及時雨,送到了正為糧荒焦頭爛額的周衡昌案頭。
當週衡昌看到“洋芋”、“六十日成熟”、“耐瘠薄”、“高產”、“頂餓”這些關鍵詞,尤其是看到這良策再次出自平安鎮那個阮玲瓏之手時,連日來的陰霾彷彿被撕開了一道口子。
“好!好一個阮玲瓏!”周衡昌猛地一拍禦案,龍顏大悅,連日緊鎖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來,“此女真乃天賜福星於朕,於大周!”
周衡昌太清楚這意味著什麼了!
募捐來的糧食和海外購糧,數量有限,運輸損耗巨大,頂多再支撐兩個月。而兩個月後,若各地還是青黃不接,後果不堪設想。
這洋芋,恰恰能在兩個月後接上。
關鍵是它不挑地,可以在那些無法種植主糧的貧瘠土地上廣泛種植,這簡直是解決糧荒的絕佳利器。
“裴卿!”周衡昌立刻下令,“速將此《洋芋種植要法》謄抄,和剩下的洋芋種子一起,加急發往各受災州府。嚴令各地官府,務必以最快速度,不計代價,組織百姓搶種。將此作物推廣,列為當地官員首要考績。救荒如救火,延誤者,嚴懲不貸!”
“同時,令出海的船隻大量采購洋芋種子回來,及時分發至各受災州府。”
一道道帶著皇帝殷切期望和嚴厲督辦的詔令,如同插上了翅膀,飛向大周朝飽受饑饉之苦的四麵八方。
一個以“洋芋”為核心的救荒戰役,在大周朝範圍內迅速鋪開。
阮玲瓏的名字,也隨著這份救命的種植手冊,悄然傳遍了受災的州縣。
平安鎮,綠綠蔥蔥的田野上。
阮玲瓏正帶著一群鄉親,在剛開墾出來的坡地上指導大家如何為洋芋苗培土、追肥。陽光灑在她專注的臉上,汗水浸濕了她的鬢角,但她眼中充滿了對豐收的期盼。
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和呼喊聲由遠及近。
“夫人,夫人!不好了!”家裡的仆人福貴氣喘籲籲地跑到田邊,他臉色煞白,聲音帶著焦急和不安,“老太爺……老太爺他……忽然暈倒了!”
這個訊息如同晴天霹靂,讓阮玲瓏臉上的血色瞬間褪儘,她手中的鋤頭“哐當”一聲掉在地上。
阮玲瓏的大腦一片空白,隻剩下“爺爺暈倒了”這幾個字在瘋狂迴響。
78歲的老人,在古代已是罕見。萬一是中風,或者腦梗,那可怎麼辦纔好?
巨大的恐懼如同冰冷的巨手,瞬間攥緊了阮玲瓏的心臟。
阮玲瓏再也顧不上其他,轉身拔腿就向家的方向狂奔而去。田埂崎嶇,她跑得踉踉蹌蹌,幾次差點摔倒。但她此時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快,再快一點,爺爺不能有事!
阮玲瓏衝進家門,直奔徐聞道居住的東廂房。
趙錚正從房裡輕輕帶上門出來,他臉上帶著凝重和疲憊。看到阮玲瓏滿身泥土跑回來,他連忙上前一步扶住她。
“玲瓏,彆慌!”
趙錚的聲音低沉而帶著安撫的力量,他緊緊握住阮玲瓏冰涼顫抖的手。
“爺爺隻是感染了風寒,加上之前為文姨治眼疾耗費心神太大,他的身體本就虛弱,這才一時支撐不住暈厥了。我剛纔已經給他餵了藥,施了針,燒暫時退下去一些,人也醒過來了。隻是爺爺還很虛弱,現在又睡下了。”
“風寒……真的隻是風寒嗎?”阮玲瓏的心並冇有放下,急切地想往房裡衝,“讓我看看爺爺!”
趙錚輕輕抱住她,低聲道:“爺爺剛睡下,讓他好好歇歇。文姨在裡麵守著。”
他看著阮玲瓏煞白的臉和眼中的擔憂,心疼地歎了口氣。
“我知道你很擔心他,爺爺年歲確實高了,這場病來勢洶洶,不容輕視。我已經讓人去請鎮上最好的大夫了,也按爺爺之前教我的方子抓了藥。咱們……都得打起精神來。”
阮玲瓏靠在趙錚堅實的胸膛上,聽著他沉穩的心跳,狂跳的心才稍稍平複一些,但那份沉甸甸的憂慮和恐懼,卻如同陰雲般籠罩下來。
78歲高齡,在這個時代,本就是風中之燭。
一場看似普通的“風寒”,也可能成為索命的無常。
她好不容易在這個世界擁有了這樣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輩,剛剛感受到家的溫暖和依靠。她不敢想象,如果失去……
阮玲瓏緊緊抓住趙錚的衣襟,彷彿抓住了唯一的依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