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末世_開局荒野求生 > 第92章 豆腐宴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末世_開局荒野求生 第92章 豆腐宴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傍晚,庫房附近來了一群喪屍。

眾人與之接觸,戰而勝之,葬於附近。算起來,這周遭的泥土之下,埋的喪屍數量可真不少。也不知是否營養充足的緣故,植被長的格外茂盛。

張文書之前閒的時候,便常常胡思亂想。

不知這災變,到底從何而來。

人們從初時的不以為意,到談之色變;接著大規模感染,死者不計其數,許多人行在路中,走著走著便萎頓於地,不複起來;然後僅剩的活人中,大部分成了喪屍,開始殘殺吞食身邊的倖存者,而這小部分倖存者則走上了逃亡之路。

這並非一個短暫的過程。

但是人們束手無策。

藥劑一針接著一針打,封禁的指令,從中央一直傳達到村裡,大規模地實施。可惜效果並不明顯,人們還是成片成片地死去。

恐慌在喪屍出現之前,已經形成了。

政府,醫院,學校,工廠……陷入癱瘓,社會無法正常執行。食物匱乏,從那時候就開始了。生活在鄉下的人,情況會稍微好一點。田裡種著莊稼,圈裡養著雞鴨,不必伸長脖子,等候誌願者的投喂。

而城裡的情況,則糟糕極了。

從運輸到經營,從采買到分投,所有環節都崩潰了。有些人在偷偷撈公園水池裡的魚,平時晃悠的流浪狗少了許多,甚至小區的綠化帶都被薅的凹凸不平。所以到後來,封禁的指令雖然沒有明確取消,但對於民眾不遵守的行為,已無人再多加關注。

僅剩的活人,本來有機會堅持下去的。

即便菜市場已空了許多時日,但超市裡卻還有大量物資。隻要開始正常的采買,或者……即便是不正常的搶掠,人們靠著吃零食,也能活下去。

可惜喪屍潮開始了。

血腥的,殘忍的,沒有意識的喪屍,隻有吞食血肉的本能。

災難一波接著一波,彷彿浪潮。

倖存的人類,便如行在暴風雨中的小船,隨時有傾覆的危險。

當然,災難後的倖存者,每每總恐懼於猙獰的喪屍。但那些理智細心的人卻知道,與病毒感染造成的人類死亡相比,喪屍啃食的數量不值一提。

隻是喪屍是有形的,可觸碰的,所以給倖存者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而已。

而末日降臨後,地球並沒有成為影視作品,或小說中常出現的廢土。

這是人類的末日,卻是其它生物的盛世。

就像是大自然進行的一個自我調節,它捏死了其中一個強盛的物種,給其它生物留出了生存空間。人類的屍體,滋養著植被的茂密生長,為彆的生物提供了足夠的食物。

鋼筋水泥造就的城市,很快被綠油油的植被覆蓋。

動物大量繁殖,甚至一些在災變前報道中滅絕的物種,竟也再一次出現在世間。

人類凋零,而萬物昌盛。

“老張,老張……”

陸沉沉的聲音傳來。

張文書從胡思亂想中醒來,見他站在自己身邊,問道:“咋啦?”

“你怎麼發起呆了,是不是太累了?”,陸沉沉關心地問了一句,他自己精力旺盛,卻也知彆人未必能像他這般。

張文書搖頭,說道:“還好,喊我乾啥?”

“吃飯了,徐真大嫂讓我來喊你。”

“哦哦,那走吧。”

張文書從樹下站起,他愛坐在樹下,並常常在樹下打盹。

大黑狗也在邊上爬起,甩了甩身子,跟著兩人一同回了庫房。

晚上是豆腐宴。

徐真用豆腐切片,在雞蛋液裡滾一圈,然後下油鍋煎,隻放點蔥薑蒜。豆腐兩麵金黃,外酥裡嫩。越是這種簡單的做法,味道越鮮美。

當然,還有更簡單的吃法。

老蔣倒了些醬油陳醋在碗裡,加點香菜蔥蒜配料,然後自己拿了塊生豆腐,邊切邊蘸了料吃。搖頭晃腦,吃的十分美。

眾人卻不信他,這貨口味獨特,還不如相信徐真。

徐真用油麥菜炒了個豆腐,蘑菇火腿與豆腐配了個菜,剁了肉沫和豆腐一起燉,花樣頗多,十分豐盛。

最後,還有一鍋的鮮魚豆腐湯。

“有豬血的時候沒豆腐,有豆腐的時候沒豬血”,徐真解下圍裙,笑著說道:“你說這事鬨的,等下回有豬血,可得再做些豆腐。”

豬血燉豆腐,這是上回在山上時,有人提過的吃法。

一轉眼,已過了這許多天。

誰又能想到,石磨真被張文書和蔣德金鼓搗出來了。

“好說,好說”,張文書夾了塊煎豆腐放嘴裡,嚼了嚼,十分喜愛這種油,雞蛋,豆腐混合的香味,“說不定下回放豬血,老王又來了。”

徐真見他愛吃,便將煎豆腐的盤,挪到了他的麵前。

眾人提起老王,又有許多話題。

尤其懷念,老王帶來的西瓜。

此外,老王答應的狗崽,不知何時能帶來。

眾人邊吃邊聊,開心極了。

災變前,這豆腐隻是平常食物,當不了主菜。

末日來了後,眾人卻還是首次嘗到。

嚼在口裡,竟覺比肉類還美上幾分。這豆腐經過多重工序,又是磨漿,又是凝固的,滋味的確不是平日所摘野菜能比。即便生吃,那也是末日裡一頂一的美食。

第二日,張文書和蔣德金又圍著石頭開始繞圈了。

做完了石磨,開始研究石碾。

這玩意以前在鄉下的普及度很高,幾乎每家都有。不知在彆處怎麼稱呼,張文書的老家,似乎是喊牛滾子,或是流滾子。這是方言的稱呼,不太容易確認具體的字。

在主要的做法上,他與老蔣的想法是一致的。

但在細節上,稍微有點分歧。

按老蔣的說法,有點類似乎石磨。先造個碾滾子,然後也得有個碾盤。用石頭磚塊壘個台,把碾盤放上麵固定住,碾滾子則是房碾盤上。一頭栓在碾盤中間的木樁上,另一頭用來供人力或畜力推動,這樣碾滾子就會在碾盤上繞圈滾動。

穀物放在碾盤上,經碾滾子反複碾壓,外層的皮就會脫落。

原理是一樣的,不過張文書記憶裡的做法更簡單一些。

他小時候,家裡隻有一個碾滾子,並沒有碾盤。

碾滾子沒事就靠在牆邊,供人坐著休息。

用的時候,才會用木框支起來,拉動著用。木框兩邊是兩個把,可供人握在手裡,進行推拉。家裡有大牲畜的,則綁在牲畜身上,這樣可以省很多力。

張文書見的多的,是用牛來拉,也有用騾子,或者用驢的。

後來還見過用摩托車的。

電瓶車倒是沒見過,可能太重,電瓶車拉不動。

他與蔣德金商量一番,知道了分歧的原因。

可能跟空地有關。

張文書的老家,家家戶戶門前,都有一塊空地。這空地很重要,平時用來晾曬糧食,晾曬柴草,更是用來給穀物脫皮的。

稻穗或者麥穗,鋪在空地上,用石碾反複碾壓,達到脫粒的效果。

所以每年開始收糧食之前,就得修整這塊空地。

新增草木灰,用石碾反複壓,使其平整結實。這個過程很重要,若是坑坑窪窪,或是鬆軟潮濕,在脫粒和晾曬的時候就會出問題。

可能並非所有鄉下,都有這樣的空地。

當然,庫房的空間是足夠的。

想擁有這麼個空地,並不是件難事。

所以,為了省力,他們決定隻造個碾滾子。

營地又響起叮鈴當啷的鑿擊聲。

這過程是漫長而有節奏的,沒有現代切割工具的幫忙,憑錘砸斧劈,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老蔣幾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上麵。

他不再處理彆的工作,專心於此。

當然,其他人是要幫忙的。

歇人不歇工,大家輪著來。因為原理並不複雜,隻要按張文書和老蔣劃的線鑿就行。仲黎黎也興致勃勃地來掄了幾回錘,後來因為差點砸到自己的手,被張文書趕走了。

一連數日,石碾的形狀漸漸清晰。

一塊頑石,終於被被眾人擼的圓潤起來。

老蔣在對它進行最後的修飾,石碾上有隆起的平直紋路,而且很高,並非全體圓乎乎的。這大概是用來增強單點的壓強,以免力量不足,碾壓效果達不到。

張文書則指揮大家,開始修整庫房的空地。

先將瓦礫碎石全都撿拾乾淨,然後除草鏟花,不留絲毫植物。這還不夠,土地依然是坑坑窪窪的,所以將泥土從頭到尾刨了一遍。

泥巴打碎,就等著石碾來碾壓,助其脫胎換骨,為人類的光複事業,做出偉大的貢獻。

而庫房的眾人,漸漸開始忙碌起來。

隨著莊稼漸漸成熟,野豬竟開始下山,乾起了偷盜的勾當。眾人既欣喜,又憤怒,欣喜於莊稼成熟,憤怒於竟然有賊敢惦記。

這群不怕死的,成群結隊,囂張至極。

不去尋它們的麻煩,它們應該燒高香了,竟然敢主動下山挑釁。

按一位曾經風靡大江南北清宮劇裡的老鄉的說法,真是“叔叔可忍,嬸嬸不可忍。”這話雖然一聽,便明白沒有經曆過九年義務教育,但卻實在道出了眾人的心聲。

張文書明白,必須地給它們點顏色瞧瞧,要不然之前的勞作,可就都白費了。

而大家心心念唸的王正才,恰在此時來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