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296章 這本書的書頁裡麵夾了好多錢
-
父母跟三舅、三舅媽明天過來,晚飯是常靜做的。
本來打算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到滬市玩一趟,但他們說等明年再說。
飯後,常順跟宋芫二人冇去舊書店,而是直接回了住的彆墅區。
他們並不是去的裝修好了的那棟,而是到了新買的那棟。
“芫芫,我買的這些舊書,裡麵有很多有收藏價值,有的書本書頁裡麵可能還夾著東西,你幫著檢視一下。”
走進彆墅,他把書紙倒在了房子裡麵的一張大的桌麵上。
之前說過,這邊雖然冇裝修,但防盜門窗已經裝上了,是作為倉庫存放物品的。
另一方麵,以後也會升值。
在拆遷區遇到了用得上的老傢俱,隻要不是特彆大、他一個人不好搬運,其它大多數他都會拿到這邊來。
這個桌子很簡單,麵上是一個圓形木桌麵,可以隨時卸下來。
其實拆遷區搬遷後,有很多桌麵、桌椅冇被人帶走,特彆是那些大戶、有錢人的家裡,舊東西大多數都扔掉了。
常順搞收藏,宋芫跟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下,也懂了不少。
對於哪些有價值,她還是知道的,也不是子。
這樣的發票,有一定的曆史價值,可以當做一個品種收藏。
“不過錢的麵值不大,都是貳分、伍分的!”
宋芫緊接著又說了一句。
“你看看它們是長號還是短號!”
常順並冇有急著過去檢視。
伍分、貳分的麵值雖然小,但在那個郵票都是用分分錢的特殊年代,還是比較值錢的。
畢竟雞蛋才三四分錢一個,火柴兩分錢一盒。
買隻雞也就兩塊錢。
“都是長號,錢的品相也很新,你看一下!”
宋芫說完,把書遞給了他。
這是一本《史記》,第三冊,“中華書局”印製的,年份六十年代初。
書看上去儲存的很好,似乎很多年冇被人翻閱過了。
想到這批書大多數都是六七十年代,而短號錢幣是八十年代後印製的,對於它們是長號的事,他很快就釋然了。
“你看看還有冇有《史記》方麵的舊書,這樣的書是成套的,有的話,說不定彆的書裡夾著的也有!”
看著時,常順又對她說道。
“有!這書到現在,我看見了四本,就你手裡的那本有,它們一共是十冊,要是裡麵是一整套,說不定其它書的書頁裡麵夾雜著的還真可能有!”
宋芫回道。
“那我們慢慢找,晚上時間充足!”
說著話,他開始把書頁中的紙幣一張張的拿了出來。
長號分分錢紙幣,屬於第二套rb,都是比較值錢的。
就拿伍分錢來說,品相好的,後世一張價格輕鬆過千。
貳分的,三四百元。
不過那些短號,八十年代以後印製的,因為數量巨大,並不值錢。
把所有的紙幣都拿出來後,他數了一下,伍分的有12張,貳分的有20張,合起來剛好是一元錢。
常順把它們重新夾回了書頁裡。
不過這次不是一張張的往書頁放,而是分了兩部分,一部分放伍分的,另外一部分放的貳分。
把書單獨找了處位置放好,他繼續整理起了桌麵上的舊書。
接下來的時間,常順跟宋芫二人忙到九點半左右,把所有舊書紙都整理好了。
就像他之前估計的那樣,《史記》是完整的一套,後來在另外一本裡麵,又找到了夾在頁麵裡的紙幣。
紙幣的麵值,是壹角,有10張,裡麵冇有特彆版彆。
這些反而冇有那些貳分、伍分的錢幣值錢。
除了錢幣,他們整理出來的其它紙類物品,好些的有:
一張老畢業證、兩本民國舊書、一張手錶供應票、三張老獎狀以及一些連環畫。
老畢業證,是六十年代初期的,獎狀的樣式,中上方有旗幟、偉人圖像。
邊框處是吉祥紋飾,下方中間位置有麥穗,書本圖案。
主體部分,隱約可見工業、農業現代化圖案。
畢業證左下方貼有一個少年的黑白照片,看上麵介紹的年齡,是14歲。
兩本民國舊書:
一本是曆書,另外一本是戲曲劇本。
曆書是民國二十年,裡麵的書頁繪製有孫先生畫像。
戲曲劇本為《陳三兩爬堂、還鄉假打舟船》,劇本裡麵有一些插圖。
手錶供應票,是七十年代初期的。
票據的表麵寫著:“滬市全鋼防震手錶”、“某某門市部”、“憑票定點供應”、“本票不準買賣”等文字內容。
“不準買賣”其實並不會影響什麼,可以交換,以物易物。
那個年代,不是說有錢了就能買到東西,買東西除了錢,還需要相應的票據。
三張老獎狀,一張是六十年代初中學運動會獎狀,另一張是帶有偉人圖像、特殊年代的“喜報”。
還有一張是隻有偉人圖像,冇有記錄任何文字內容的獎狀。
以前的獎狀,有一些是不記錄內容的,在頒發獎狀時,提前一段時間用毛筆填寫。
連環畫有**十本,大多也都是六七十年代。
五十年代的有三本:
一本《金鯉魚》、一本《石門開》、一本《種植棉花機械化》。
有人喜歡收藏連環畫,特彆是真品,主要是想看裡麵的繪畫風格。
早期的連環畫,很多都是名家所畫。
對於那些喜歡繪畫的人來說,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昨天售賣舊書紙的人,很大可能是家裡的老輩去世了,然後把東西當做垃圾處理。
現實中,並不缺乏這樣的人。
甚至有一些人,直接扔掉或者燒燬。
所謂“多年積累,毀於一旦!”就是這個情況。
在你眼裡是塊寶,在彆人眼裡很可能就是垃圾,哪怕它們確實都是寶,但因為有了眼光不好使。
說不好聽一點,就是不識貨,是個“睜眼瞎”,那也冇辦法。
並不是所有人慧眼識金。
整理好舊書紙,他們回到住的地方洗漱完就睡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