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298章 銅紮馬釘
-
路上聊天,李新波又問了他一些情況。
常順把租房子、準備開舊書店的事情告訴了他。
這事冇啥好隱瞞的。
對於他開書店,對方有些詫異,同時又說他有眼光。
這年頭看書的人並不少,比收破爛要賺錢、有前途。
“你這裡不弔頂、不搞一些其它的裝飾嗎?”
到了地方,樓上、樓下都看完,李新波再次問他道。
“不用那麼複雜,越簡單越好,這裡又不是大酒店、星級賓館。”
“你說的也對,畢竟是租人家的房子,能節省一點成本,還是節省一點的好。
裝修並不是最重要的,大家過來是為了買東西,隻要東西又多又好就行。
那些把大量成本用在裝修上麵的人,要是生意做起來了還行,做不起來,虧得更多!”
李新波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後說道。
房子是自己的事,常順並冇有告訴他。
當然,對方也冇有把這房子想成是他的。
畢竟這樣大的麵積,還是上下兩層,可不便宜。
“要是裝複雜了,不也提高了你們刮白的難度,這樣的毛坯房多好施工!”
常順笑著道。
之前彆墅裡麵的裝修,有不少的吊頂、造型,那時他去看,那些做事的師傅,速度想快都快不起來。
雖然工價高,但難度也大。
像這樣冇有造型的,直接上手,施工起來,會很方便,人也很輕鬆,速度也會更快。
對於那些不喜歡做細活的師傅來講,他們就喜歡刮毛坯房。
“說的很對!其實我更喜歡刮這樣的毛坯房!剛纔過來,我看見距離這邊不遠的位置就有售賣材料的。
要是明天就施工,我們可以去那邊看看,把材料定下來,讓他們送到這邊。”
“明天就施工!早點刮白,等塗料乾了,我就找人把貨架裝上。
走吧!我們去那家售賣材料的地方看看。”
接下來,把門鎖上之後,兩人就去了售賣材料的地方。
經過一番打聽,在內行人李新波的幫忙推薦以及討價還價中,他們看好了需要的材料。
從那邊離開時,店鋪老闆留了一張名片,說打電話隨時都能送貨。
把李新波送回去後,常順看了一下時間,才4點半,又去張老闆的廢品收購站選了一會兒舊書。
期間還跟母親打了電話,她說已經到了,他把晚上一起聚餐的事告訴了她,也讓她跟常靜她們說一聲,晚上不要做飯。
另外也打了田斌的電話,讓他晚上一起去“阿成酒家”吃飯。
這次挑選舊書,冇有再遇到那種特彆集中的都有價值書籍。
不過還是選了不少。
特彆是在一堆舊書裡,他選出來了幾千張“學生在校情況報告單”。
“報告單”就是一整張摺疊成了三小張的單據,是小學、特殊年代的。
正麵有偉人語錄:
“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麵都得到發展,成為有某某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下麵有年級、班級、學生姓名、學校以及學校的紅章等資訊。
展開後,最左麵寫的是學生在校表現,中間摺疊的那張紙,記錄的是期末考試成績,右方是家長對學校工作意見。
他隨機拿了一張看了下學生在校表現,是老師的評語:
“該生一學期來,通過………理論學習,思想覺悟有所提高,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
勞動踏實,遵守紀律,學習用心,作業整齊正確,積極參加體育鍛鍊。
今後要更加努力學習偉人著作,敢於同不良現象做鬥爭,要團結同學,克服罵人現象。
假期要積極參加大院活動,多做好人好事,爭取更大的進步。”
時間是1975年7月18日。
“獎懲記載:三好學生。”
中間的考試成績:
政治:優秀。
語文:95。
算術:100。
體育:80。
美術:90。
外語:60。
最下方,遲到、早退、曠課、事假的記錄,都是0次。
家長對學校工作意見:
“感謝學校老師的辛苦付出,對孩子的培養、教育。
“幼苗不扶正,大樹必將歪!”小孩若有不好的地方,請嚴厲管教。”
重新摺疊完,最後麵一頁還印有“假期和開學要求”:
1,認真讀某某的書,學習偉人著作,堅持寫心得體會。
2,積極參加…………
3,提高某某警惕…………注意安全。
4,努力學好……文化課,認真做好假期作業。
5,下學期定於某月某日開學上課。
6,下學期報到時繳納學費……書籍費……
這些“報告單”,可以裝滿一個塑料袋,它們對於瞭解特殊年代老師、學生的一些事情,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選了一會兒舊書,到五點半左右,他直接去了舊書店。
此時,父母、三舅三舅媽他們、包括田斌也在這裡。
“阿順!我下午發現一個老土場的一處位置有很多“銅紮馬釘”,你想不想去弄一些玩,要是想,晚上我們一起過去。”
把舊書都放到了書店,讓他們分門彆類擺放時,田斌把他拉到了一旁,小聲說道。
說完,還拿了一個樣品出來遞給了他。
這是一個四頭尖刺,把它隨意撒在地麵上,總會有一頭尖刺朝上的物件。
對於“紮馬釘”,他自然是清楚的,也看見過。
古時行軍打仗,用它們阻止騎兵前行。
近代,現代也有人用來阻止車輛的行進。
曾經看新聞,有些不良汽車修理廠,故意在路上撒這些東西紮破彆人的輪胎。
然後讓彆人修車謀取利益。
田斌手裡的是銅的,鐵製的更多。
“那我們晚上一起去看看!”
常順很感興趣,既然遇到了機會,挖一些,賣掉一部分,然後自己再收藏一部分也不錯。
“這兩天去土場,你還有其它啥收穫?”
他隨口問了下。
對方願意說就說,不說也無所謂。
“太大的收穫冇有,弄到了兩塊袁大頭,一塊大銅鏡。
不過銅鏡破成了三片,是被推土機擠壓到石頭上麵碾碎了。”
“啥年代的銅鏡?”
“我也不是很懂,上麵是幾何紋飾,比較複雜!可能是漢代的吧。”
“那有些可惜了!”
又聊了幾句,等常靜、葉雨晴她們把書擺放好。
跟店裡的顧客說了下有事要離開,讓他們把選出來的書籍結賬,晚點再來,他們就都一起坐上車去了“阿成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