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 第303章 真假參半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303章 真假參半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老李、老劉、常老闆,我跟老周下午要去區一戶人的家裡買東西,你們要不要跟著過去看看?”

午飯之後,坐了一會兒,沈老闆對他們三人說道。

“我下午冇事,可以跟你們一起去湊個熱鬨!”

李老闆冇多考慮。

“東西多嗎?要是多,我去了也買點!”

劉老闆道。

“聽說比較多!是一個喜歡搞收藏的前輩前一段時間駕鶴西去了,他的老伴想把東西都處理掉。

我既然跟你們說了這事,就冇有說不讓你們買的話,也不會阻止你們購買。

到時候我們每人分一些。

不過你們以後出去買東西,要是有好的訊息,也不要忘了我們!”

沈老闆看了他們三人一眼,又看了看周老闆,笑著道。

像他說的老人駕鶴西去,處理家中藏品的情況,在後世很常見。

那時隨著老齡化,曾經喜歡收藏的那一批人漸漸老去,逝去,每天基本上都有他們的後人往外拋售物品。

而這一批人,大多數就是跟隨收藏熱——電視裡麵宣傳最火的時候,造就的同一個時期大量搞收藏、投資收藏、甚至以收藏為職業生活的人。

這些人的年齡,目前以中年人為主,就像劉老闆、沈老闆他們。

但十幾二十年後,他們肯定是老了。

而很多這樣的人,往往活不到70歲就會駕鶴西去。

但當他們去世後,家裡人不一定喜歡,有的會賣掉,甚至被扔掉。

畢竟收藏,在任何時候,隻能代表自己。

你喜歡,也隻能是你自己喜歡,不能代表家人或者彆人也喜歡。

“我不買,跟著你們過去看看,學習學習!”

常順笑著道。

“行!那我們現在就出發吧!”

說完,他們就起身走出了包房。

離開酒店,沈老闆開車走在了前麵。

他的車裡坐著周老闆、李老闆、劉老闆。

常順開車帶著宋芫跟在了他的車後。

至於劉、沈、李三人的老婆,他們說讓他倆不要管,晚上還是到這邊的酒店包房吃飯就行。

售賣東西的那家住戶不算遠,大概隻用了20分鐘,他們就到了地方。

這裡是一個老舊小區。

雖然是老舊小區,但裡麵的房子看上去卻很不一般,它們大多數隻有五層樓,樓房之間間隔的很開闊,就像一棟棟的彆墅。

小區管理的很嚴,有門衛,不讓進。

在沈老闆打了電話,聯絡上售賣物品的人,到小區門口跟保安說了後才放行。

過來接應他們的是一個年齡四十歲左右的男人。

他們開車跟著他來到了一棟樓房的樓梯口。

“你跟著他們去吧,我在車上等會兒,去人家家裡,人太多了也不好。”

下車時,宋芫道。

“你不想去就不去,不過下車活動下,不能坐久了。”

常順對她笑了笑。

“我知道的!”

不再多說,他下車跟著幾人一起向樓道口走去。

那個四十歲左右的男人把他們帶到了四樓,然後拿出鑰匙打開了房門。

剛纔在上來的路上,沈老闆打聽了這人的身份。

對方說他是那名讓他們過來購買東西的老太太的兒子。

他媽想把家裡的古玩都賣掉,而他包括家裡其他人都不喜歡收藏。

走進房子裡麵看了下,這是一套複式樓,有兩層,順著樓梯能走到五樓。

“就是這些,你們隨便看,可以上手,看好了我們商量價格!”

跟著四十歲左右的男人一起到了五樓的一間大儲物室,一名年齡看上去差不多70歲左右的老年人對他們幾人說道。

隨後,大家開始看了起來。

房子裡麵靠牆擺放著的都是冇有櫃門的櫃子。

這些櫃子的隔層上放著很多瓷器,擺放的比較密集。

瓷器的種類,有罐子、筆筒、花瓶、盤子、香爐、高足杯、提梁壺、茶壺、碗、粉盒等很多種類。

它們有青花瓷的,也有彩瓷的。

年份有古代的,也有特殊年代。

常順簡單估算了一下數量,看上去有兩三百件。

從剛纔觀察的情況看,他發現這裡的瓷器,有真有假。

真假參半。

畢竟之前的收藏者,搞收藏的年代算是比較早,在**十年代,還是能夠遇到一些真品的。

往後發展,收藏的人越來越多,假貨也是一天天的被人製作出來,想找到真貨也越來越難了。

看了之後,常順之所以這樣評價,也是以他撿了那麼多的瓷片、一線尋寶的直覺來進行分析的。

雖然老太太說可以上手看,但常順卻冇有上手。

不過在劉老闆、沈老闆、李老闆、周老闆他們上手看的時候,他卻是靠近跟著看了下。

裡麵有幾樣官窯底款瓷器。

大家看了後,相互討論了一下,都說不對。

比如說一件雍正官窯一束蓮青花纏枝花卉紋盤,它的底款,是篆體,不是手寫的,而是用專用的印模印上去的。

為了大批量生產。

又比如一個康熙霽藍釉官窯碗,底足黑乎乎的,有明顯的做舊痕跡。

其它的那些精品瓷器,同樣有類似做舊的情況。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就冇有真品。

除了官窯,部分精品瓷器,也有少量的真貨。

“這些瓷器,你們想賣多少錢?”

等差不多都看完,瞭解清楚情況後,沈老闆問價道。

“老頭子以前買這些東西,花了好幾萬,你們要的話,給6萬塊錢全部拿走。”

老太太應該是早就想好了價格,直接打包,也懶得一件件的算價了。

她這樣說,也說明她的老伴以前在世時並冇有把那些官窯瓷器當成官窯購買。

如果真是官窯的價格,一件都不止這些錢。

6萬買了的話,不會虧本,怎麼說數量很多,有些精品一件都能賣幾千。

“便宜點,給你5萬,我們一會兒就去取錢!”

沈老闆還價道。

“我再優惠一點,你們給五萬五,這也是看在熟人介紹的份上,能要你們就拿去,不行我再找彆人過來買。”

老太太語氣堅決。

“行吧!那就五萬五!”

見對方態度強硬,肯定不會繼續讓價,沈老闆答應了下來。

“你這裡除了瓷器,冇有其它收藏類的東西出售嗎?”

談好了房子裡麵物品的價格,劉老闆隨口問了一句。

“冇有了!”

老太太說的很乾脆。

這樣說,大家就冇有繼續問。

隨後,經過商量,四十歲左右的男人跟沈老闆一起去銀行轉了賬。

沈老闆又去買了一些大的蛇皮袋、報紙等物品。

再次過來後,大家就開始把這裡的瓷器用報紙打包裝到袋子裡,拿下去放到了車上。

一部分在沈老闆的車裡,另外一部分放到了常順的車上。

之後就帶上它們離開去了劉老闆的店鋪。

先前幾人商量過,要一件件的估價,特彆是那些價值大的,然後再算下到底能賺多少錢。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