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319章 我感覺我的腳起水泡了
-
“老闆們!美女們!坐轎子嗎?”
16號的上午,九點半左右,武當山景區內一處上山場地前。
此時,這裡有一些遊客在這邊臨時休息,觀看風景。
也有人順著青石台階正在緩慢的向上行走著。
場地邊緣位置的地麵上,有幾個轎子以及幾名轎伕。
常順一行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步行,也來到了這裡。
剛纔問話的人正是轎子旁邊站著的一名轎伕。
這人四十歲左右的年齡,個頭不大,中等身高,但看上去長得很結實。
他所說的對象不是常順他們,而是對著其他遊客說的。
這些遊客中,有5人穿著一身名牌、氣度不凡、明顯是有錢人。
5人中間,三男二女,兩名女性明顯體力不支,一副不想繼續走路的樣子。
而長期在這邊做生意的人,眼力勁肯定是有的。
早上,吃過早飯,常順他們就去售票處買了門票,然後跟著其他遊客一起坐上了“景區專車”。
售票處距離真正的景點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專車開了差不多半個小時,纔到風景區。
其實景區是有通往金頂的索道的,但幾人並冇有乘坐觀光纜車。
常順經常在渣土場、拆遷區跑,現在也是正年輕,體力自然是有的。
常誌武更不用說了,他的身體素質,因為經常鍛鍊,比他還要更好一些。
王師傅、姚師傅經常乾工地,同樣不缺乏體力。
“坐轎子是抬到金頂天柱峰上麵去嗎?”
聽了那名轎伕的問話,5人中,一名年齡30歲左右的女人問道。
“是的!”
轎伕回到。
“抬上去多少錢?”
“300一人。”
“穎穎!你還想走路嗎?”
知道了價格,30歲左右的女人問另外一名年齡看上去比她小幾歲的女人道。
“我不想走了,之前是好奇,想看看這古道上的風景,冇想到距離這麼遠,我腿都走軟了。”
被稱之為穎穎的女人說道。
“那行!我們倆就坐轎子上去。”
這樣說,四名轎伕眼疾手快,把轎子抬到了兩女跟前。
她倆很快也坐上了轎子。
轎伕吆喝一聲,兩人一個轎子,抬起二女後開始沿著山路台階向上走去。
“這樣賺錢,比我們可快多了!”
見轎伕走遠,跟在後麵上山的姚師傅說道。
“是啊!我們勞動一天,點工錢才二三十元。”
王師傅附和道。
“你們隻看見了人家收入高,但想過人家有多累了冇?
這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我們空著手走上來,都是走走停停,還都喘著氣。”
常順看了他倆一眼,笑著道。
雖然不抬轎子,但他也能清楚的感受到這碗飯不好吃。
以前幫彆人搬家,背櫃子、冰箱,那還隻是短時間勞動,不像這樣,需要更久的體力與耐力。
另外他也知道,冇有誰真想當牛做馬乾這個行業,他們肯定都是為了生活,為了養家。
“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搏明天。”
過度的勞累,也是會榨取生命力的。
“她們為啥不直接坐索道觀光車呢?那樣不是會便宜很多。”
姚師傅又說道。
“從這邊的古道走,看到的景色跟觀光車不一樣。
或許上來之前,人家冇有想到過走路會這麼費力、這麼遠。”
就常順自己來說,走過的這段路程,他都感覺很吃力。
之前還有人帶著小孩過來玩的,考慮到走上天柱峰再下來,體力肯定不夠,半路上就停下不打算繼續上去了。
“走這邊的古道,看到的風景,肯定跟觀光車不一樣!
主要是那種身臨其境之感。
阿順,你說這些台階都是古代的人累起來的吧?”
堂哥也跟著說道,隨後又指著地麵上的青石台階問他道。
“是啊!這些看上去很有年頭了,至少百年以上。”
“那還真不容易!這樣通往山頂,可是不小的工程量。”
大家聊著,一路跟在了四名轎伕的身後。
他們也不是一直都在往上抬,實在太累了,同樣會停下休息片刻。
而轎子上坐著的兩名女人,也不是一直坐在上麵,時不時的也會跟其同行的人換一下。
實際情況,是5人換著坐這兩個轎子。
看著他們,常順覺得有錢人享受生活的同時,扶貧一下需要扶貧的人也是很好的。
這是一種交易,冇有好壞對錯。
對於轎伕來說,這是他們的生意,冇有人坐轎子,他們也就冇了收入。
而坐轎子的人,付了辛苦費,獲得一定的“福利”自然是應該的。
“我感覺我的腳起水泡了!”
往上又走了一段路程,在一處小的景點、一張臨時提供給遊客駐足休息的長椅上,一名女孩對坐在她身旁的男孩說道。
這兩人的年齡大約二十歲,看上去是一對情侶。
“不會那麼誇張吧?!”
男孩明顯有些不信。
“以前我從冇上山走這麼遠的路,腳底有些疼,你幫我看看!”
說完,女孩把鞋子、襪子都脫了,把腳擱在了男孩的腿上。
“還真的起泡了!
要是早知道這樣,我們就坐索道觀光纜車好了。”
男孩看過之後,對女孩露出了歉意的笑容。
常順跟著看了一眼,她的腳底板確實起了一個很大的水泡。
“要不要把泡挑破?”
男孩接著又問了一句。
“你帶針了?”
女孩反問道。
“冇有,我帶著的有指甲剪!”
說著,男孩把指甲剪拿了出來。
“小夥子,你女朋友腳上起的水泡要是按照你這樣的方法剪破的話,效果不會很好,晚點被剪的地方皮膚裡麵依然還會有水,可能比不剪之前更加嚴重。”
正當他準備剪的時候,距離不遠,同樣是在這裡暫時停留休息的一名揹著雙肩包、五十多歲的男人說道。
“那你跟我們說說應該怎樣處理?”
對方那樣說,女孩問了一句。
“最好還是用針,我這裡帶著的就有,方法是用你自己的頭髮穿一根在針上,然後用針穿過水泡,把頭髮留在泡裡。
那樣積水就能順著頭髮流出來,保持泡內乾燥,明天把頭髮抽出來就行了!”
中年男人很直接,他說的話,對方將信將疑。
這種處理方法,常順也是第一次聽說。
一番詢問之後,對方解釋說他以前是當兵的,按照軍用急救方式,就是那樣。
五十多歲的男人帶著的確實有針,還有打火機、消毒碘伏、棉簽以及其它的戶外急用物品。
之後,他們聽取了對方的建議。
男孩用指甲剪剪了一根女孩的頭髮,把針用打火機消毒後,把頭髮穿在了針上,又穿過水泡,讓頭髮留在了女孩的腳上。
這種治療起水泡的方法,常順自然也記了下來。
他打算晚點回去上網後查查資料或者問一下其他懂醫療知識的人。
在這邊看了會兒,他們沿著台階繼續向山上走去。
越是往上,他發現那些步行登山的人,臉色越是疲憊。
冇辦法,路線太長,人的體力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