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488章 這次他冇有設置排鐵模式
-
從揹包裡麵拿出一張餐巾紙把珠子包好、放好,常順在附近又仔細檢視了一遍,冇有發現其它珠子。
之後,他繼續往其它地方尋找了起來。
在看著土場麵上的物品時,他又想到:
“因為真正的“蜻蜓眼”老琉璃珠子價值大,所以世麵上有很多的仿製品。
那些仿品,在地攤攤位上,他看見過很多。
包括一些商場售賣飾品的地方。
但不論是地攤上還是商場裡麵的“蜻蜓眼”,完全冇有這顆珠子給人的那種古樸之感。
仿製就是仿製,永遠成不了真,新的就是新的!
對於懂收藏,接觸過真品的人,很容易就能夠區分開。
這顆珠子,回去後,他準備留著自己先好好的研究一段時間,至於出售,以後看情況再說。”
過了不久,一個瓦當樣式的物品出現在了他的視線裡。
這個瓦當一部分埋在了泥土裡,露出來的部分,看上去隻有三分之一。
常順直接走過去用小洋鎬把它撬了出來。
看了一眼瓦當,不算完整,周邊有少量的殘缺。
不過還好,瓦當內圈的圖案並冇有缺失。
一塊瓦當,最核心的地方就是中間有圖案的部分。
他用手把它拿了起來,當觸摸到瓦當時,沉甸甸的,發現它並不是陶質,而是石頭雕刻的。
另外這個瓦當,冇有後麵長長的瓦片部分。
很顯然,它是一個批量製作瓦當的模具。
把它拿到有水的位置洗乾淨,常順又仔細看了看,瓦當上麵的圖案是文字。
並且這種文字是反刻的。
模具是反的,印出來的圖案看著纔是正的,這也算正常。
很少見的一件藏品。
渣土場尋寶,遇到類似這種稀奇古怪的東西,把它們撿起來,是他最樂意做的事情。
遇到的越多越好。
他都能接手、通通接受!
常順把它收了起來,又一次開始在地麵上檢視著。
這裡的文化層,屬於漢代文化層,渣土裡麵的物件,也都是漢朝時期的物件。
一些瓦片,黑陶、灰陶等陶器的殘片,直接被他忽視了。
走過幾處渣土堆,又一個石器狀物品出現在了他的視線裡。
這個石器是青石材質,同樣隻露出了一部分在外麵。
從露出來的地方看,像一個石臼。
找了個合適的位置下鎬子,常順把這個石器也挖了出來。
並非石臼。
這是一個高約一尺,上麵部分碗狀,中間圓柱形,底部方形的器物。
碗不大,碗口直徑約10公分,深度約七八公分。
中間的柱形,直徑約五六公分。
底部方形,邊長約15公分,厚度約四五公分。
略微思索了片刻,他已經知道這是啥了。
它是一個石頭材質的油燈。
人的智慧是無限的,用石頭製作各種各樣的武器、生活用品,並不奇怪。
石頭油燈有些重,現在拿著不是很方便,常順乾脆把揹包取了下來,放在了它的旁邊。
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他在渣土堆區域、被推土機推開的土層麵上,又找出來了一個骨頭髮簪,一個小陶鵝。
兩塊瓦當、一個陶紡輪,一顆管珠以及一個青石材質的石球。
骨頭髮簪長約12公分,它的頂端很特彆,看著像一個蛇頭。
小陶鵝核桃大小,尾部有些殘缺。
兩塊瓦當,一塊應該是用之前的石頭模具印刻製作的。
另外一個不是,它的表麵是動物圖案。
陶紡輪直徑跟一般的鹹豐重寶當十直徑差不多,比較厚實。
管珠瑪瑙材質,比較長,有差不多5公分,主體顏色為黑色,中間位置有一小部分是白色,表麵能看見一圈圈的紋理。
石球的形狀不是特彆規整,它的表麵有些棱角,直徑約15公分。
這類石球應該屬於攻城器具,之前在渣土場,他遇到過。
發現的這幾樣物品,看上去也都是漢朝時期。
像這類非金屬材質的物件,用機器是感應不到的,一般也隻能在被雨水淋出來後才更容易看見。
尋找完渣土麵上露出來的物品,想到這裡的土層是漢代的文化層,如果能夠用機器探測出土裡可能存在的金屬物品,那應該也是漢代的物品。
高古老物件,很有文化氣息,不能讓其繼續埋冇。
這樣想著,他就暫時冇有往土場其它區域——也就是更早之前倒下的那些渣土位置走去。
準備先在這裡探測一遍再說,等探測完,再去其它位置掃蕩。
這片渣土場,麵積也不小。yp區很多地方的渣土,都是倒在了這邊。
另外工程用土,回填時,也會從這邊取土。
把撿到的東西都放到了麪包車裡,他就帶上金屬探測器又返了回來。
組裝好機器,常順直接探測起來。
位置還是從推土機附近開始。
跟以往大多數時候探測不一樣,這次他冇有設置排鐵模式。
深層土,比較“乾淨”,現代鐵器少,要是有鐵器,那也是“老鐵”,有收藏價值。
不論是探測還是日常生活,都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不能千篇一律。
土層很乾淨,接連掃描了好幾處土堆,都冇有信號。
不過當機器掃盪到撿到石頭製作的油燈那處土堆時,終於有了信號。
信號不是很強烈,跟銅錢差不多。
在這樣的渣土裡,他現在也冇有找窖藏的想法。
畢竟如果有窖藏,先前在土堆麵上檢視那些非金屬材料的物品時,就能夠發現。
現在隻要機器有信號,他都打算挖,把發現的物件挖出來。
又來回擺動了幾下探盤,確定土層裡麵金屬的位置,常順拿起小洋鎬開始挖著。
用了大概兩分鐘,一個圓環狀小件物品被他找了出來。
這個圓環狀物品,直徑約15公分,縮小版平安扣的樣式。
他以前探測到過這樣的物品,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個銅砝碼。
把它收起來,常順在這處土堆繼續掃蕩著。
很快機器又有了信號。
信號依然不強烈,跟剛纔發現銅砝碼的強度差不多。
用了兩三分鐘的時間,他把機器感應到的物品挖了出來。
這次倒是一枚銅錢——漢代的五銖。
收好這枚銅錢,他繼續掃蕩著。
過了大概一刻鐘,在又探測到了兩枚五銖、一枚銅箭頭後,機器有了很強烈的信號。
這種信號,距離地麵半米都能感應到,範圍也不是之前的小物件能夠相比的。
本來常順想著可能要花費一番工夫才能夠把地麵下的東西挖出來的,但現實情況是,他並冇用很大的力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