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506章 隨著時間的發展物是人非是常態
-
把五隻雞買下來後,陳玉婷的奶奶把它們裝到了一個蛇皮袋子裡。
常順提著袋子,四人又逛向了其它地攤。
“剛纔那個女孩長得也挺好看的,要是冇遇見我,或許你跟她真有可能!”
一邊走著,宋芫跟他閒聊道。
“不一定,就算不遇見你,也可能會遇見彆的人。
趙寡婦還想把她的孃家侄女介紹給我認識呢!
再說你說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常順笑著回道。
“這倒也是!”
“爸!阿順!芫芫!阿靜!你們也來趕集了!”
宋芫的話剛說完,一道熟悉的聲音從後麵傳入了他們的耳朵裡。
說話的人是三舅。
常順回頭看了一眼,除了他,還有外公,表弟孫傑。
“是啊!過來看看,阿順說想多辦點年貨,我們就來了。”
爺爺笑著說道。
“外公!三舅!阿傑!”
“外公!表哥!表嫂!表姐!”
…………
大家相互間打了招呼。
“常老頭,阿順儲備的年貨多,最終有很大一部分不還是便宜了你!”
外公笑著跟爺爺開起了玩笑。
“你這話說的我不反對,反正離得近,你可以多去我家裡,我們一起喝酒。”
爺爺又笑著對他說道。
“那感情好!說實話,德宏這兩年跟著阿順一起去滬市同樣賺了不少錢。
今年我們的年貨辦得也不少!你有時間了,也來我家喝酒!”
外公、外婆目前的情況,主要是跟著他們的小兒子、兒媳,也就是三舅、三舅媽一起生活。
“行!我空閒了一定去。”
大家說著,一起往前逛著。
在一處售賣蔬菜的地攤前,他們停了下來。
常順又買了一些芋艿頭、一些西紅柿、黃瓜、香菇等家裡菜園冇有的蔬菜。
外公、三舅他們同樣購買了一些。
“哥!你看那邊有個攤位在售賣舊書,還有一個攤位好像在賣文玩串串以及古董!”
繼續往前逛,常靜忽然間又對他說道。
順著她看的方向看去,果然有兩個連在一起的地攤像她說的那樣。
“等會兒我們過去看看。”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人趁著過年,在鄉鎮這樣的地方擺這樣的攤位,也很正常。
他們本來就是順著人流往那邊的攤位走去的,在又買了一些乾果、乾貨調味品後,幾人就走到了兩處地攤前。
常順看了一眼那些文玩串串、玉牌子、玉手鐲、玉扳指等,都是新的。
除了一些是木頭的材質,其它看似翡翠或者和田玉的製品,其本質要麼是玻璃,要麼是乳化玻璃。
那些古董:
銅佛像、瓷器、木雕製品、古錢幣等,也都是現代的工藝品。
其中連工地三件套都有。
雖然上麵擺放出來的東西是新的、工藝品,但老闆的生意卻是很好。
不少人都在攤位前挑選著手鐲、玉牌子、手串等物品。
這個年代,資訊冇有那麼發達,不是專門從事古玩行業的人,並不清楚東西的好壞。
哪怕是合成料,乳化玻璃,鄉下人也不懂。
當然,在鄉鎮這樣的地方,想要把東西賣出高價也不可能。
他聽了老闆說出的價格——串串、飾品類物件,最多也就百八十塊錢。
價格不高,但是走量。
一會兒的工夫,常順就看見老闆做了六七筆生意。
冇在這裡多停留,他又走到旁邊的舊書攤前看了起來。
攤主是一名戴著眼鏡的中年人,看其衣著打扮,是城裡人。
對方今天來這邊,應該也是趕集。
連山鎮這樣的小鄉鎮,目前是冇有舊書店的。
這處地攤攤麵上的書,主要是一些雜誌、小說、農曆本等。
跟他平時去拆遷區購買的、書店售賣的舊書差不多。
另外價格基本上也類似。
因為過年的原因加上這邊也冇有書店,所以這處舊書攤生意很好。
“哥!早知道集市上舊書的生意這麼好,我也帶一些書回來售賣了!”
離開那兩處攤位,常靜走到了他的跟前,有些羨慕道。
“錢是賺不完的,大老遠勞神費力、搬上搬下的隻賣兩天的舊書,我覺得也不劃算!”
常順笑著回了一句。
“你哥說的對,錢確實賺不完!過年回家,就那麼幾天,你要好好的休息下!”
宋芫跟著說道。
她的話剛說完,常順看見了陳玉婷的父母。
不過並冇有看見陳玉婷,她今年應該是冇有回老家。
常順看見了,爺爺、外公、常靜他們很快也看見了。
對方自然同樣看見了他們一行人。
當看見常順牽著宋芫的手時,那兩人明顯愣了片刻。
宋芫的身高、長相、城裡人天生的氣質,都不是他們的女兒能夠相比的。
這也是他倆第一次看見宋芫。
不管他們承不承認,她比陳玉婷要優秀太多。
或許是為了避免尷尬,陳玉婷的父母很快離開了。
“常順!”
當他們往回逛的時候,張雨柔的聲音傳了過來。
“阿順!她是誰?”
順著聲音看過去,爺爺看見了一個漂亮的女孩,有些疑惑。
不久前,他們跟外公、三舅、表弟分開了。
“是我的初中同學,她現在也在幫我看書店!”
常順跟他解釋了下。
這個鄉鎮實在太小,集市也就這一片區域,熟人之間相互遇見,真的不奇怪。
那邊除了她,還有她的二姐、父親以及弟弟。
常順對她微笑了一下。
距離不遠,大家很快走到了一起。
他們今天也是到鎮上趕集置辦年貨的。
“現在時間還早,你想不想去初中那邊看看?”
張雨柔問他道。
“芫芫!你想不想去?”
常順笑著問宋芫道。
“那邊遠不遠?”
“不遠!開車去也就幾分鐘!”
“那行!那我們就去看看!”
等張雨柔跟他父親、二姐、弟弟說了幾句話之後,他們就一起向著他停車的位置走去。
坐上車,用了不到10分鐘,幾人就到了地方。
連山鎮,地廣人稀。
中學原本很小,隻有一棟大的教學樓,外加一棟兩層樓的房子。
另外以前是冇有院牆直接就能進去的,但因為跟彆的地方合併之後,最近幾年進行了改造,學校的規模擴大了。
現在看見的情形,跟他們上學時有很大的不同。
位置還是以前的位置,但跟記憶中的校園,已經不一樣。
隨著時間的發展,“物是人非”是常態。
不過雖然擴建了,但以前的那棟教學樓還在。
幾人走到他們曾經讀過書的班級,從走廊以及窗戶向教室裡麵看去,依然能夠回憶起上學時的點點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