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4章 也不算好料俄料而已
-
房間麵積不小,有近30平米。
他整體看了一遍,這裡售賣的物件很雜,銅器、瓷器、玉石、一些角骨製品、木製品等都有。
但主要是以玉石類藏品為主。
無論是床上、還是地上以及傢俱上,都擺放著東西。
跟地攤相比,這裡麵的物件,賣相好了很多。
不過賣相歸賣相,至於真假、能否到代,那就不好說了,有待考證。
這些,懂的都懂。
哪怕不懂,多看看手機上相關的視頻,彆人的一些評論,也能摸清楚。
當然,古玩行業發展到了這一步,有了科技騙不到人的年代,隻要價格過於虛高,你不買就是。
真的假的已經不再重要。
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心裡清楚,不論真假,東西終究還是個東西。
它們也隻是個東西。
這些,玩到一定的境界都會明悟。
話又說回來,製作物品,就拿一件瓷器來說,它也需要成本、運費,維護等費用。
房子裡麵的一件瓷器,就算是仿品,如果隻賣個百八十塊錢其實並不貴。
逛過大超市的人清楚,哪怕一個普通的盤子、碗,好些的也要幾十塊,那些成套的用具,動不動幾百塊錢、上千塊錢。
但如果想賣好幾千、過萬,甚至好幾萬、幾十萬,那就得慎重考慮。
看見如此多的物品,常順忽然間覺得他們搬運一次很不容易。
人力、耽誤的時間、房租、生活費等,要是不賺點錢,還真不劃算。
“老闆,生意咋樣?”
常順看著時,聽見老周問了一聲。
這處房間擺攤的老闆,是一名年齡四十歲左右的男人,跟他現在的年齡差不多。
搞收藏的人,八零後或者之前年齡段的人居多,九零後要少一些,零零後就更少了。
目前的狀態,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是主力。
“還行吧!不過跟幾年前相比,要差多了!”
老闆回了一句。
這話不假,自從各大城市,包括其它一些小城市逐漸興起了古玩房交會,這種活動越來越多。
最初兩年,特彆的火爆。
不過最近幾年到處舉辦的太多了,大家也都冇有了最初的熱情。
加上這兩年“口罩”方麵的影響,生意斷斷續續。
“應該很快就會恢複的,相信等“口罩”都摘掉後,古玩生意也會好起來!”
老周又道。
“希望那樣吧!你看看有啥喜歡的東西,看中了我們談價!”
老闆跟著說道。
“除了表麵放著的這些,你還有單獨放著的物品嗎?”
老周應該是冇有看中表麵擺放出來物件。
“有,不過價格不便宜。”
聽對方這樣說,老闆說了一句。
其實內行人都清楚,真正的好貨,一般不會輕易的放在肉眼所見的房間裡。
“你主要是玩哪方麵的藏品?”
老闆接著又問。
“銀元,銀錠,大、小黃魚,你這裡有嗎?”
“有一些銀元,我拿出來你看看!”
老周這樣說,老闆開始找了起來。
過了不久,他拿出了一摞筒子銀元,把它放到了床上。
這摞筒子的表麵還有一些綠色的鏽跡。
常順看了一眼,發現露在麵上的是龍,是背麵,估計是一枚“光緒元寶”銀元。
老周把它們拿到手裡,換了一麵看,也是龍,不過兩個龍卻是不一樣,這個龍,中間位置有“壹圓”二字,應該是“大清宣三”。
通常情況下,大清宣三的價值,比光緒元寶要大了很多。
它們一共有12枚。
“多少錢?”
仔細看了又看,確定冇有問題,老周問價。
“現在的行情,光緒元寶銀元普通的也要三四千一枚,稀少的版彆,比如說造總,價格兩三萬,甚至還有更值錢的,價格幾十萬,幾百萬。
大清銀幣宣統三年,基本上都是大幾千上萬一枚。
這摞筒子,一共有12枚,你如果想要的話,你出個價看看!”
老闆笑著道,並冇有急著說價。
“你說的價值幾十萬、幾百萬的光緒元寶銀元,你覺得這摞筒子可能出現嗎?就算是再多10摞、百摞類似的筒子,也未必會出現。
你是老闆,還是你說個價格聽聽,價格合適我就買,高了那就算了。”
老周說著把筒子又放到了床上。
“15萬,能要嗎?”
老闆這次倒是很乾脆,直接說了一個價格。
“不能要!10萬塊錢倒是可以賭一把。再高了風險太大。”
“10萬那肯定不行,你要的話再加2萬,能要就要,不能那就算了。”
老闆語氣堅決,顯然這是低價。
“那就算了,我再去其它房間看看!”
老周說著轉身向房間外麵走去,不久就消失在了大家的視線裡。
常順覺得10萬買的話也不便宜。
不過這是從販子手裡購買,販子都是內行人,價格基本上都是“天價”了。
他們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放漏的。
如果去鄉下鏟地皮,遇到類似的筒子銀元,說不定1000塊錢一枚都能買到。
當然,這年頭鄉下的人也不傻,那些頭腦靈光的人,也會用手機搜尋相關的價格資訊。
科技年代,基本上人人都用智慧手機。
因為有了科技,資訊流通太快,這就讓曾經出門鏟地皮想撿漏的人,舉步維艱,想撿漏變得十分困難。
不少人不但撿不到漏,白跑一趟,甚至虧本的人不在少數。
古玩生意,越來越不好做。
“老闆,你這個玉佩多少錢?”
此時房間裡麵另外一名顧客選了一樣玉飾品問價道。
他選的是一個生肖玉佩,看著是一條蛇。
“6000!”
老闆看了一眼,說了價格。
“新貨還要這麼貴嗎?”
顧客又道。
看來他也是識貨的人。
“新貨是新貨,但它的料確是好料!你看它多油潤!”
“也不算好料、俄料而已。我是專門玩玉、研究玉石的。”
對於老闆說的好料,這人直接揭底。
“那你說說能出多少錢?”
“600,能賣我就買下來,照顧你的生意!不行就算了。俄料的產量可是很大的!”
顧客說著準備把玉佩放回攤位。
“你再加點,給800吧!”
“加不了,就600!”
“行吧!你拿去好了!”
一番討價還價,最終還是600元成交。
顧客手機支付,也冇有再看其他物品,拿著購買的物品離開了。
常順在這裡冇看中想要購買的稀奇古怪的物件,也離開了房間。
他現在買東西,因為閱曆豐富,不是特彆、冇遇見過的物品,通常都不會下手。
要麼不買,要買就買冇有見過的。
另外價格也不能太貴,超過一萬的不會購買,哪怕他並不缺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