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在拆遷棚戶區尋寶撿漏 第22章 裝車之前你再看看我們弄到的東西
-
四人在這邊聊了一會兒就返回了老倉庫位置。
拆遷區曆史建築老房子,基本上大同小異,隻要能保留下來的,裡麵多少都會有貨。
從剛纔兩人挖掘物品的情況看,一天200塊錢的收入,應該冇有問題。
這樣的工價,跟目前大多數小工的工價也能持平。
如果運氣好,在老房子四角位置或者中心位置挖出銀元或者鎮宅大錢,那就能賺上一筆。
總體來說,尋寶人,比當小工差不了。
這還是他們在冇有使用高科技的情況下。
“馬師傅、王師傅、魏師傅,你們應該能找到貨車吧?我這買了石頭,還需要車送過去!”
再次走到老石器區域,在商談價格之前,他問三人道。
“我們這邊就有車,並且我還會開車,之前拆遷,老闆為了賣鐵、送貨方便,專門買了一輛二手貨車。
看見不遠處灑水車旁邊停著的那輛冇有?你買了石頭,我們幫你送貨!”
聽他這樣問,王師傅道。
“是啊!猴子就會開車,常老闆,你不用擔心買了石頭弄不回去!”
馬師傅跟著說道。
“不過搬運費要算在裡麵!”
魏師傅笑著道。
“這冇問題,一會兒忙完,我請客吃飯!你們說下這些石頭一共多少錢?”
聽他這樣問,三人商量了起來。
其實對於賣這種石頭,以前馬、石、呂三人組售賣過幾次,價格基本上十塊錢一個到百塊錢一個不等。
所謂的十塊錢一個,是那種普通的,冇有任何雕刻的石礎、單個小石磨盤。
而那些雕工精美的多層石礎、門墩、石獅子、石盆、石槽等,價格就要貴很多。
經過一番商量,最終還是馬師傅開口道:
“這些石器製品,一共有202件,除了大部分普通的,也有一些精品,算上運費,你一共給塊錢!”
這價格也算合適。
在他們商量時,常順看著石器,一樣在心中計算著。
那些精品,基本上占比二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裡麵有10個價值能夠超過500元的石頭。
另外比較好的,有四五十個。
其它的都是普通石頭。
普通的雖然有一百多,但不值錢,就三四千塊錢。
而10個好的,卻是很值錢。
有的一個售賣出去,兩三千不在話下。
當然,這是他的圈子不同。
圈子不同、價格不同。
整體算下來,塊錢是市場價。
“行!就按你們說的價格,幫我裝車送過去後,我就付款。”
略微思索了幾秒,他同意了下來。
“常老闆,裝車之前,你再看看我們弄到的東西!”
談好石器的價格,王師傅道。
“行!你們拿過來。”
他這樣說,王師傅、魏師傅就去了老倉庫。
等了大概10分鐘,兩人拿著一些東西走了過來。
這些東西分彆被他倆裝在了各自的老帆布手提包裡。
常順先看了魏師傅拿過來的物品,經過對方的推薦、他自己的比較,購買了3塊銀元、5枚大銅錢、一個印章以及1個瓷人擺件。
3塊銀元,2塊三年袁大頭,1塊站洋。
5枚大銅錢,1枚鹹豐元寶當百,2枚鹹豐重寶當五十,1枚“金玉滿堂、長命富貴”花錢,1枚洪武通寶背十一兩。
印章是清代的道教符文銅印章,鎏金材質。
瓷人是彩瓷張果老,晚清民國時期,這樣的擺件以前應該是一套,可惜隻有一個。
王師傅拿出來的物品,他看過之後,2塊銀元被他買了下來,另外還有1個小佛像,1個壽山石坑頭凍魚形掛飾,4枚大銅錢。
2塊銀元,也都是3年袁大頭。
小佛像是石頭佛像,就是青石材質,看著很普通。
它的高度隻有約15公分,不過雕刻的卻很好。
或許正因為普通,所以這樣的青石微型小佛像很少見,而一般的都比較大。
壽山石坑頭凍魚形掛飾,顏色紅褐色,長度約3公分。
它看上去十分油潤,如同油脂一樣,其潤度不輸於羊脂白玉。
這種料,算得上坑頭凍材質中的極品料了。
4枚大銅錢,都是鹹豐重寶當五十。
據王師傅所說,它們是在一個地方發現的,當時離的並不遠,在一尺見方的距離組成了一個正方形。
購買兩人的物品,他基本上都是按照市場價。
科技時代,魏師傅、王師傅也會使用手機從網上瞭解相關藏品的資訊。
網上幾個收藏品交易網站,有明碼標價,實實在在的交易記錄。
如今的年代,網站拍賣價、零售價都可以看到,並且那些記錄都是真實的。
當初的一些騙子公司、虛假宣傳,故意說高藏品的價值,騙取相關費用的套路,已經被眾人知曉。
大家都不會相信一塊破銅板,一個普通銅錢就值幾百萬、幾千萬,一個破碗價值幾個億。
雖然魏、王兩位師傅也想賣高價,但他們也是事實求是的人,不會被一些套路所迷惑。
科技年代很好,任何精明的人都會正覺的使用手機。
是不是騙子的套路,瀏覽器多搜一下,多看看一些人的評論,基本上能夠瞭解的七七八八。
而那些被騙的人,往往都是自己的原因,盲目信任,有手機不知道多搜尋一下,真正的瞭解某些套路。
其它那些普通的銅錢、銅元,雜七雜八的普通物品,常順都冇要。
如果想買,隻要捨得花錢,這年頭要多少有多少。
從大的範圍來看,全國古玩店、地攤、私人大小收藏愛好者、包括普通人,有那些東西的,不計其數。
把想要購買的東西收好,常順就掃碼付了錢。
隨後,王師傅把小貨車開了過來,他們開始搬石器。
這邊的一些石器,基本上都是兩人合力可以搬動的。
太大太重的,考慮到不好搬運,之前幾人都冇有要。
202件石器,他們轉運了兩趟。
都送到了之前那處專門用來存放物品的彆墅院子裡。
等轉運完,差不多已經中午了。
隨後常順就付了錢。
考慮到是吃飯時間,他打了馬師傅電話,讓他在拆遷區附近的一家餐館訂了午飯。
中午四人一起聚餐。
未來一段時間,拆遷區依然有發財的機會,不過就他自己而言,已經不需要刻意再去發財。
他隻會惜緣隨緣的購買物品。
對於如何走完剩餘的人生路,讓這輩子剩下的時光過得更有意義,無怨無悔,纔是他追求與考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