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乃翁,大唐中興了! > 第50章 蜀江波瀾,驚蟄待響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乃翁,大唐中興了! 第50章 蜀江波瀾,驚蟄待響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淩素雪小隊攜著昏迷的張順與那份染血的書信,如同負傷的歸雁,晝伏夜出,穿越叛軍勢力邊緣與官道關卡,曆經近十日的艱辛跋涉,終於在一個霧氣彌漫的清晨,悄然回到了成都,回到了杜豐那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洶湧的小院。

當淩素雪將那枚帶著凹痕的銅管和那塊浸透鮮血、字跡卻依舊清晰的布條鄭重放在杜豐書案上時,整個書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柳明瀾掩口,看著那暗褐色的血跡,眼圈瞬間紅了。蘇瑾撚著胡須的手停在半空,臉色凝重得能滴出水來。

杜豐的目光先落在昏迷不醒、被迅速抬去救治的張順身上,那少年臉龐上的稚氣已被風霜與血火磨去大半,隻剩下蒼白與堅韌。他的手指微微顫抖著,輕輕撫過那塊血書,彷彿能感受到黑山的嚴寒、追兵的刀鋒,以及那份誓死送達的決絕。

他沒有先去動銅管裡的原信,而是先展開了那塊布條。上麵用炭筆寫就的密文,簡潔卻字字千鈞,將太原的絕境、李光弼的堅守、叛軍的動向,勾勒得清晰無比。

“存糧月餘,箭矢將儘,士卒傷亡三成,民夫亦上城協防。史思明驅民填壕,晝夜不息猛攻西門、南門。叛軍‘曳落河’精銳似有西調跡象,疑與靈武方向有關。亟需援軍!亟需箭矢火油!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李光弼。”

杜豐緩緩閉上眼,將這血書上的資訊,與之前收到的仆固玢兵敗、淩素雪遇阻等訊息在腦中飛速整合、推演。一幅清晰的、令人窒息的北方戰局圖,在他心中徹底展開。

太原,已到了最後關頭。史思明西調的“曳落河”,目標恐怕不僅僅是防備虛張聲勢的“郭子儀奇兵”,更可能是想徹底鎖死太原,或在援軍可能出現的路徑上設定致命陷阱。李光弼和他的守軍,是在用血肉之軀,為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爭取最後的時間。

“張順……是英雄。”

杜豐睜開眼,聲音低沉而沙啞,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不惜一切代價,救活他。”

柳明瀾重重點頭,立刻親自去安排最好的醫師和藥物。

“淩姑娘,辛苦了。”

杜豐看向風塵仆仆、難掩疲憊卻依舊挺直脊梁的淩素雪,“你們帶回的,不僅僅是信,是大唐北疆的希望。先去休息,後麵還有重任。”

淩素雪微微頷首,沒有多言,轉身離去,背影依舊清冷孤峭。

書房內隻剩下杜豐與蘇瑾。

“公子,如今我們手握太原最真實的情報,接下來該如何?”

蘇瑾沉聲問道,“原信送往靈武,恐怕……”

“來不及了。”

杜豐斷然道,“靈武朝廷內部傾軋,決策遲緩,等他們爭論出結果,太原早已化作焦土。況且,仆固玢新敗,朝廷能否、是否願意再派出得力援軍,尚未可知。我們不能將希望完全寄托於靈武。”

他拿起那枚銅管,輕輕摩挲著上麵的凹痕:“這原信,是我們的底牌,暫時不動。蘇先生,你立刻依此血書內容,結合我們之前的判斷,草擬數封密信。”

“其一,以‘蜀中忠義之士’之名,將太原實況及史思明可能西調精銳、意圖圍點打援之判斷,密送郭子儀元帥。提醒他謹慎行事,勿中叛軍詭計,但若有機會,望其能出奇兵牽製。”

“其二,同樣內容,密送仍在河東苦戰、與太原相對較近的王思禮、李抱玉等將領。他們或有餘力,或可設法輸送些守城器械入城。”

“其三,”

杜豐眼中閃過一絲銳光,“將這訊息,巧妙‘泄露’給成都的崔圓,以及……‘行在’的李侍郎!”

蘇瑾先是一愣,隨即恍然,眼中露出欽佩之色:“公子是要……借力打力,逼他們表態?”

“不錯!”

杜豐冷笑,“崔圓之前想用軟刀子割我的肉,現在北方天傾,我看他還能如何穩坐釣魚台!將這燙手的山芋塞給他,看他如何應對!是將訊息壓下,坐視太原淪陷,承擔千古罵名?還是不得不調動劍南道資源,哪怕隻是做做樣子,支援北方?無論他如何選擇,都必將打破目前蜀中的僵局!”

“而‘行在’那邊,得了此等緊要軍情,若還隻顧著爭權奪利,壓製靈武,其人心向背,天下自有公論!我們正好藉此,看清哪些人是真正的國之蛀蟲!”

“妙啊!”

蘇瑾撫掌,“此乃陽謀!逼著他們在這國難當頭之際,亮明立場!我立刻去辦!”

蘇瑾匆匆離去,書房內再次剩下杜豐一人。他走到窗邊,望著院中那幾株在寒冬中頑強挺立的青鬆。張順的血書,像一團火,在他胸中燃燒。他知道,自己擲出的這一步,將徹底攪動蜀中的渾水,也將自己更清晰地推到了風口浪尖。

……

當日下午,有關太原危急、李光弼誓死守城、史思明可能西調精銳的“驚人訊息”,便通過不同的渠道,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同時傳到了節度使府崔圓和“行在”李侍郎的耳中。訊息來源被刻意模糊,但內容的詳實與緊迫性,卻讓人無法忽視。

崔圓在府中書房內,拿著那份抄錄的“密報”,臉色變幻不定。他之前可以裝作不知北方具體危局,與杜豐虛與委蛇,但現在,血淋淋的事實擺在眼前,若再無所作為,一旦太原真的城破,他這劍南節度使,必將被天下人唾罵!可若真要支援,錢糧兵械從何而來?會不會因此得罪了“行在”或者靈武某一方?

他感到一陣前所未有的煩躁和壓力。

而李侍郎那邊,更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代表的“行在”本就與靈武肅宗朝廷存在微妙競爭,此刻若坐實了北方危局而“行在”毫無表示,不僅政治上極其被動,更會寒了天下忠臣義士之心。可“行在”如今勢微,又能拿出什麼實質性的支援?

杜豐這一手,精準地打在了他們的七寸之上。

就在崔圓與李侍郎各自焦頭爛額、尚未商議出對策之時,杜豐卻主動出擊了。他並未親自上門,而是派蘇瑾,帶著一份正式的公函,拜會崔圓。

公函中,杜豐以記室參軍的名義,“懇請”崔圓以大局為重,速速召集蜀中文武,商議支援太原之事。信中,他並未提及其它,隻強調“太原存亡,關乎國本,劍南道雖遠,亦當竭儘全力,以彰忠義”,並“自願請纓”,負責協調部分糧秣軍資的籌集與轉運事宜。

姿態放得很低,理由冠冕堂皇,卻將崔圓直接架在了火堆上。

崔圓看著這份公函,臉色鐵青,卻又無可奈何。杜豐這是逼著他立刻表態,而且要將支援北方的部分實權,交到其手中!

與此同時,柳明瀾也動用了柳家全部的商業網路與人脈,開始在成都乃至整個劍南道,大肆收購藥材、皮革、生鐵等軍需物資,動作之大,毫不掩飾,彷彿篤定了官方很快就會有大規模的采購行動。這股風潮,進一步加劇了城中的緊張氣氛,也無形中給崔圓施加了更大的輿論壓力。

成都城,因為這來自北方的血書和杜豐隨之而來的淩厲手段,瞬間波瀾驟起!一直潛藏在水麵下的各方勢力,都被這股突如其來的激流攪動,再也無法維持表麵的平靜。

杜豐站在自己院中的高台上,望著這座在冬日暖陽下似乎依舊繁華安寧的城市,目光卻銳利如刀,彷彿已穿透重重屋舍,看到了節度使府內的掙紮,看到了“行在”官員的惶恐,也看到了北方那座在血火中飄搖的孤城。

驚蟄未至,雷聲已隱隱作響。他知道,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在這蜀中之地,被他親手引動。而這場風暴的走向,將不僅僅關乎蜀中的權力格局,更將深遠地影響著北方那座孤城,乃至整個天下的命運。

他輕輕握緊了拳頭,低聲自語,彷彿是對遠方的李光弼,也是對麾下所有正在奮戰的人們承諾:

“堅持住……我不會讓你們等太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