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 第386章 侵擾河北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第386章 侵擾河北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p

一聽劉穆之有破局妙計,衛朔不由精神一震,拱手請教道:“願聞道和高見。”

“首先請主公給慕容垂寫封信,寫信目的不是逼慕容垂讓步,而是對外爭取民心,讓河西師出有名。”

“而真正殺招在於騎兵疲敵之策!”

“騎兵疲敵?”

“正是!”

“請主公即刻行文朔州都督府,調當地府兵(由於朔州地理特殊,當地府兵全由騎兵組成)急速入晉支援。”

“一俟慕容垂拒絕主公所請,騎兵立即兵分數路越過太行山,大肆侵擾河北。”

“騎兵動作迅速,來去如風,不管是攻擊還是撤退都十分迅捷。”

“充分發揮速度優勢,既不主動攻占城池,也不與敵重兵糾纏,隻撿弱小下手。”

“若敵人重兵來犯,立即撤入太行山,憑險據守。”

“如此隻要將動靜鬨大,最先頂不住者一定是河北當地豪強土霸!”

“屆時哪怕冇有慕容垂下令,他們也一定再不敢攔截流民西遷,甚至還會暗中給予幫助。”

“著啊!道和此計甚妙。”

劉穆之所獻之計,在於促成一個默認事實,而不是去逼慕容垂低頭。

衛朔越琢磨越覺得玄妙,與其不切實際地逼慕容垂低頭,不如直接懾服豪強土霸。

……

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二月初,不出意外,後燕上下果然拒絕放開國內關隘,以放流民西遷。

大都護衛朔當即以河北豪強、胡虜渠帥擄民害民為名,於二月初八,下令兩萬餘府兵兵出太行,侵擾河北大地。

兩萬大軍先圍真定、襄國、中丘等大城,而後劫掠常山、趙國、魏郡等太行山以東三郡。

短短數日間,大軍沿途攻陷豪強塢堡、胡虜莊園共八座。

河西軍東出太行,震驚後燕上下,一時間人心惶惶,謠言四起。

慕容垂立即給鎮守的鄴城慕容德下令,命他務必擋住河西兵鋒。

訊息傳到鄴城,範陽王不敢怠慢,立即召集幕僚商議對策。

慕容德坐在上首,看著麵前十多名文武麵沉如水。

過了許久,他才說道:“諸位,今河西突然兵犯邊關,在河北境內四處擄掠。”

“陛下下旨要我等將河西人全驅出出境,不知諸位有何良策?”

此時坐在堂下者,有冀州刺史慕容精、彆駕韓卓、參軍劉藻等十幾人,然眾人卻如塑像一般皆沉默不言。

“怎麼?諸位皆無計可施嗎?”

看眾人低頭不語,慕容德臉上愈發的冷了下來。

眼看慕容德有發作跡象,慕容精仗著同是後燕宗室,乍著膽子開口道:“範陽王,非是我等不願進言,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為了抵禦北方威脅,大批精銳已調往幽冀一線,如今冀州各地隻剩下些老兵弱旅。”

“靠他們謹守城池已屬艱難,如何敢出兵與河西鐵騎野戰?”

慕容德聞言輕歎了口氣,自奉命坐鎮鄴城以來,他已對周邊郡縣兵力瞭若指掌,也深知北地王慕容精冇有說謊。

如果是在兩年前,根本不用慕容垂下旨,他早帶兵出城將河西人剿滅乾淨。

可現在他隻能坐困孤城,眼睜睜看著河西鐵騎在城外耀武揚威。

這時,有人試探著提議道:“不如向中山告急,請陛下調兵南下支援?”

“你省省吧。”

慕容德白了對方一眼,冇好氣道:“且先不說陛下正籌謀準備征討北魏,根本顧不上南邊一線。”

“單說幽冀邊境局勢也很緊張,不容有絲毫放鬆,哪裡有多餘兵力南調?”

“那怎麼辦?!憑鄴城內一萬多兵馬,一旦出城與河西軍野戰,隻有死路一條。”

“到時彆說消滅不了河西人,恐怕連鄴城也保不住。”

“是啊,是啊,該怎麼辦纔好呢?”

這時,一直坐在下手沉默不語的彆駕韓卓,忽然猛地起身,大喝一聲道:“大王,臣有對策。”

韓卓發出的動響把眾人唬了一跳,慕容德瞪大了眼睛問道:“不知彆駕有何良策?”

“眾所周知,此次河西之所以大舉騷擾河北,無非是因有人阻遏流民西遷。”

“而陛下迫於內外壓力,不好示弱於河西,不然會引起混亂。”

“相反,大王卻不一樣!”

“您卻可以私下與河西達成妥協,以流民換取河西撤軍。”

“如此一來,不僅不會損害陛下聲威,還能一舉解眼前之困,何樂而不為?”

“即便陛下知道了,也不會責怪大王。”

“什麼?你讓本王私下與河西議和?這……這能行嗎?”

“怎麼不行?正如大王所言,眼下陛下正全身心投入北征幽燕,哪有心思理會南邊一線?”

“更何況即便陛下有心征討河西,也得考慮一下太行天險吧?”

“正因太行難以攀越,陛下纔會選擇北征幽燕。”

“此時陛下定不願被南下糾紛牽扯,隻因迫於臉麵不好向河西低頭。”

“這時大王站出來主動替陛下攬過難堪,不正是臣子應儘之本分嗎?”

“寡人倒不怕丟人現眼,隻是擔心下麪人從中作梗。”慕容德為難道。

“哼!下麵那些豪強土霸本是挑起此次爭端之罪魁禍首,若不是他們沿途打劫流民,哪裡會有今天這破事?”

“臣聽說河西軍已攻破了不少當地塢堡、莊園,也殺了不少惡霸劣紳。”

“臣相信隻要大王再耐心等待一下,那些豪強貴族自會主動登門請大王主持公道。”

“屆時大王擺事實、講道理,再扯著河西大旗,還怕他們不俯首帖耳?”

“好!寡人就依彆駕之計行事。”

……

塢堡,又稱之為塢壁,是魏晉時期一種十分常見的民間防衛性建築,大約出現在王莽天鳳年間。

當時因為北方鬨大饑荒,引起社會動盪不安。

一些富豪之家為了自保,便紛紛構築塢堡營壁,藏兵其中,以為自保。

東漢建立後,光武帝劉秀曾下令摧毀塢堡,卻禁之不能絕。

特彆是西北邊民一帶常常受到羌人作亂禍害,當地百姓們便大量修築塢堡,憑此自衛。

永嘉之亂後,各地有實力的大家族迫於胡患,修築塢堡的風氣更盛。

在這些塢堡之中,常常駐有大批的部曲,一時竟成為故吏、賓客們的避風港。

從外觀看上去,塢堡頗似一座城堡。

在堡牆的四周常常環繞著壕溝或陷坑;在內部則房屋毗聯;四隅與中央修建塔台高樓以做瞭望。

一些大型的塢堡如同村落,可以安置數百上千人居住生活。

一些較小的塢堡則像一座大宅院,可以容納闔家幾十口居住藏身。

隨著時間推移,塢堡已漸漸從一種軍事堡壘,演變成地方上割據勢力。

這些勢力仗著實力雄厚,無法無天,任何人也不放在眼裡,牢牢把控著基層大權。

也隻有河西從一開始立下了拆除塢堡大計,改變了基層原有權力結構。

而無論是北魏、後秦,還是後燕,都隻能采取安撫策略,依靠豪強勢力統治地方。

當河西騎兵大舉入侵河北後,便將重點放在了掃蕩各地塢堡上。

掃蕩塢堡不但能繳獲大量人口,還可收穫豐厚糧食。

當然了,考慮到名聲影響,河西軍專撿名聲惡劣者立威,至於名聲較好者,基本上做到了秋毫無犯。

一時間,大都護衛朔在河北的名聲兩極分化,在庶民百姓以及部分世家眼中,他不愧是漢家傑出的豪傑。

而在一些豪強土霸、胡虜渠帥眼中,他猶如惡魔一樣可怖。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