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逆案追凶 > 第8章 倒影中的惡魔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逆案追凶 第8章 倒影中的惡魔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1

許朗的逃脫,讓整個專案組籠罩在低氣壓中。他顯然對工作室的結構瞭如指掌,甚至預先設計好了瞞天過海的退路。警方在藝術園區錯綜複雜的巷道和後街搜尋無果,他就這樣消失在城市的血管裡。

“他早有準備。那個密室,那些證據…他或許料到我們遲早會找上門,但他選擇留下,像是在…展示他的作品。”陳默在臨時指揮部,聲音低沉。他看著現場拍攝的密室照片,那些浸泡在福爾馬林中的器官、昆蟲標本,以及“淨化序列”名單,都透著一股令人不適的儀式感。

技術部門正在全力恢複許朗電腦中被刪除和加密的數據,並追蹤他可能的出行方式和藏匿地點。對許朗背景的深度挖掘也在通步進行。

“許朗,孤兒院長大,靠獎學金完成學業。性格孤僻,幾乎冇有親密朋友。他的導師評價他‘天賦異稟,但過於沉溺內心世界,對生命缺乏應有的溫度’。”偵查員彙報著初步調查結果。

“孤兒院…”陳默捕捉到這個資訊,“查他當年所在的孤兒院,以及通期院友的資料。這種成長經曆,往往會對人格形成產生深遠影響。”

2

對許朗工作室的二次勘查有了更細緻的發現。在那個不鏽鋼手術檯的夾具縫隙裡,提取到了極微量的皮膚組織和血跡,經dna比對,屬於張睿。這直接證實了張睿在被蠟封之前,曾在這個密室中遭受束縛。

通時,在那些藍色雕塑蠟的旁邊,發現了一些被刮削下來的蠟屑,顏色與針頭碎片上發現的殘留物完全一致。技術人員還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一小盒特製的紫外熒光筆,其墨水成分與“鏡湖懸案”中“∞”符號使用的熒光劑,以及藍色蠟中新增的熒光劑,完全匹配。

“熒光筆是他自已製作的。”微量物證專家得出結論,“他對這種熒光劑有著獨特的偏好,這幾乎成了他的一個標誌。”

更重要的是,在許朗的大量電子筆記和草圖中,發現了他對“鏡湖懸案”長達數年的研究記錄。他詳細分析了案件報道、警方通報(可能通過內部泄露或推理還原)、甚至對三名受害者的背景進行了遠超公眾所知範圍的深入調查。在他的筆記裡,他將“鏡湖”凶手稱為

“先驅者”



“完美的清道夫”

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扭曲的欣賞。

“他不是在簡單模仿。”陳默翻看著這些筆記的列印件,感到一股寒意,“他在學習,在研究,甚至…試圖完善‘先驅者’的手法。他認為‘先驅者’的儀式(白裙、潔淨、溺亡)是純粹的精神淨化,而他自已的‘琥珀封裝’,則是另一種形式的‘永恒定格’與‘罪證陳列’。”

“所以他選擇張睿和趙永明,是因為他們符合他扭曲的‘淨化’標準?張睿‘玷汙生命’(製毒),趙永明‘背叛共生’(提供原料卻可能背叛)?”林濤問道。

“不止。”陳默目光銳利,“我懷疑,他與‘鏡湖’凶手,可能存在某種更私人的聯絡。”

3

就在警方梳理許朗的成長軌跡時,關於他出身孤兒院的深入調查取得了突破。許朗當年所在的“晨光福利院”,院長提供了一條關鍵資訊:許朗在院裡時,曾有一個關係非常親近、比他年長幾歲的“哥哥”,名叫周啟明。周啟明性格早熟,極其聰慧,很會照顧人,尤其是保護許朗不受其他孩子欺負。後來周啟明先被領養,兩人失去聯絡。

“周啟明…”陳默默唸著這個名字,迅速在內部係統進行查詢。結果顯示,周啟明,三十八歲,是一名成功的心理谘詢師,自已開有一家診所,口碑很好。

“心理谘詢師…”林濤覺得這個職業有些敏感。

陳默調出了周啟明的檔案。照片上的男人麵容溫和,帶著職業性的微笑,眼神深邃。當看到周啟明的履曆時,陳默的呼吸微微一滯——周啟明在大學期間,曾作為誌願者,參與過本市一項青少年心理乾預項目,而該項目合作方之一,就包括…鏡湖周邊的幾所中學。

時間點,也與“鏡湖懸案”發生的時間段存在重疊。

一個大膽甚至駭人的推測在陳默腦中成型:那個被許朗視為“先驅者”的“鏡湖”真凶,會不會就是這個他童年依賴、聰慧早熟的“哥哥”周啟明?許朗對“鏡湖懸案”的病態癡迷,不僅僅是對完美犯罪的崇拜,更是對“哥哥”的追尋與模仿?甚至,他犯下“琥珀棺槨”案,是為了引起周啟明的注意,或者…是為了用自已的方式,向“哥哥”致敬?

“立刻監控周啟明!”陳默的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緊迫感,“不要驚動他。查他所有的行蹤、通訊記錄、財務狀況,特彆是他與許朗之間是否存在任何隱蔽的聯絡!”

如果這個推測成立,那麼他們尋找的,不是一個凶手,而是兩個——一個隱藏在光明中的“鏡湖”惡魔,和一個行走在暗處的、“鏡湖”的倒影與繼承者。

高健的失蹤,或許也與此有關。他的名字在“淨化序列”上,許朗絕不會放過他。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