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逆改香江1978 > 第三章 港督是很大的官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逆改香江1978 第三章 港督是很大的官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晚宴結束後,何言超那條“高新技術是香江唯一出路”的論斷迅速的傳播,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香江工商、財經圈層激盪開來。

次日,各大財經報刊的評論版塊幾乎被相關討論占據。

《經濟日報》頭版標題赫然寫著:“神童超指路香江:唯高新科技可破困局!”

文章詳細引述了何言超對“炒樓係投機”,以及“香江未來在食腦、技術硬”的觀點。

並配以資深經濟學者謹慎樂觀的分析,認為其見解一針見血,點明瞭香江經濟轉型的痛點與方向,但實施難度極大。

《星島日報》則側重報道了在場富豪的反應:“實業钜子反應兩極,陳伯讚‘真知灼見’,李生憂‘燒錢無底洞’。”

文中描述了當晚宴會後,幾位實業傢俬下討論時表現出的躊躇與試探。有人深以為然,開始重新審視自家產業;有人則嗤之以鼻,認為年輕人不知柴米油鹽貴,紙上談兵;更多的人則持觀望態度,想看看這位“神童超”能否成功。

坊間也有議論。普通市民未必完全理解“高新技術”的深意,但“神童超說炒樓是投機”、“以後要靠食腦發達”等幾句話卻傳得飛快,隱隱戳中了許多人對房價高企焦慮。

輿論的喧囂,何言超置若罔聞。他的目標清晰無比——先拿下佳藝電視台。

兩天後,半島酒店一間私密性極佳的套房內。

何言超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色西裝,坐在寬大的沙發上,對麵是港英政府廣播事務管理局(bta)的幾位高級官員。

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這是一場非正式的風向試探。

佳視收購案的核心難點,在於能否撬動那塊“教育節目禁播廣告”的鐵則。

何言超深知分寸。非正式不等於無拘無束,尤其是在icac(廉政公署)風頭正勁的當下。

為了徹底杜絕任何可能的“利益輸送”嫌疑,他特地邀請了香港報業公會主席來做第三方見證。

這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既非政府雇員,也與佳視收購案無直接利害關係,其超然的地位和公認的公正性,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招待也簡單:每人一杯酒店最基礎的現煮咖啡,佐以免費的杏仁餅。

人均消費遠低於icac製定的標準,稍後買單還有請主席先生簽字確認,留作憑證。

對於如此妥帖的安排,bta方麵非常滿意。

“何先生,我們很欣賞您對香江文化事業的熱情。”

為首的英籍官員約翰遜放下手中的咖啡杯,措辭謹慎:“佳視目前的狀況,確實需要像您這樣有實力的投資者注入活力。政府歡迎符合資格的收購者。”

“謝謝。”何言超微微頷首,姿態從容。

“我對佳視有著長遠的規劃,並不在意一時的盈虧。但是,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冇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製作精良的教育節目隻能是空談。”

“所以,我希望bta能重新評估,放開對教育類節目播放廣告的限製。”

現行的牌照條例嚴格規定,教育節目時段禁止插播商業廣告,以確保其純粹性,但也極大地限製了電視臺製作此類節目的積極性——純燒錢,無收益。

何先生,這個限製是為了保障教育節目的中立性和質量……”一位華裔官員試圖解釋。

“節目中立性與質量、與資金來源並無因果性。絕大部分廣告商隻重視收視率,要的是宣傳效果,並不在意節目的具體內容。”

“要佳視播教育節目,冇問題!教育節目也可以拍得很好看!但製作費哪裡來?單靠政府那點象征性的補貼?你們這是既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食草,好難辦的。”

房間內陷入短暫的沉默。官員們交換著眼色。何言超的話直指現行政策的弊端。

而且,何言超並非要求取消教育節目,甚至都冇要求縮短規定的播放時長,隻是要求給一條“自我造血”的路。

這合理嗎?這很合理!

“如果我們放開限定,何先生要如何確保教育節目的純潔性,以及可持續性?”

何言超早就準備好答案了:“我認為,一個健康、可持續的電視生態離不開監管。純潔性很容易保證,交給你們稽覈就得了。教育節目的內容,廣告產品你們都可以審。”

審過了還出問題的話,那鍋就該你們背了。

“至於可持續性,無非四個字——寓教於樂。隻要觀眾愛看,就能吸引廣告商。有錢賺,自然可以持續下去。比如bbc的藍色彼得,就很成功。”

“何先生的提議很有建設性。”約翰遜沉吟片刻,冇有直接拒絕,也冇當場承諾什麼。

“涉及牌照條例的修改,我們需要慎重評估。內部討論,谘詢教育界的意見都是必須的。”

“理解。我期待貴局的積極反饋。”

何言超知很有把握,曆史上,佳視快倒時,bta就有過主動放寬教育節目限製的舉動,隻是太遲了。

就在何言超與bta官員告彆同時,港督府內,一份整理好的簡報出現在了港督麥理浩爵士的辦公桌上。

這位以推動香港社會改革(如十年建屋計劃、廉政公署)而聞名的港督,饒有興致地翻閱著材料。

特彆是何言超關於“高新技術是香江唯一出路”、“炒樓是金融投機”的言論,引起了他的注意。

“十八歲的哈佛碩士,方便麪、尼古丁貼片、發條收音機……真是優秀的年輕人。”

他尤其認同何言超對地產投機的警示,這與他推動的“香江經濟多元化”理念不謀而合。

麥理浩對身旁的私人秘書吩咐道,:安排一下,我想見見這位‘神童超’。聽聽這位傑出青年對香江的未來看法。”

“是,港督閣下。”

秘書恭敬應下,迅速去安排行程。

訊息很快通過特殊渠道傳到了何家。

當何世昌接到港督府禮賓司的電話,確認會見時間和細節時,饒是見慣風浪的他也難掩激動。他立刻將這個重磅訊息告訴了剛從外麵回來的兒子。

書房內,何言超聽完父親的話,臉上並無太多意外之色。

在穿越者看來,港督也冇什麼了不起的,帶英早就不是當年的日不落帝國了。

他意識深處則嘗試鏈接那個不太靠譜的助手:“玲瓏,調取麥理浩港督任期內的主要政策傾向、個人性格特點及公開演講關鍵詞分析。”

【指令識彆中……麥理浩……港督……政策……】

【關鍵詞檢索……檢測到‘麥理浩’與‘夫人’相關慈善活動資訊……】

【重新定向中……主要政策:新界土地契約(續期)、十年建屋計劃、icac……】

……

【總結關鍵詞:務實、改革派、相對開明、注重長遠規劃……】

港督府會客廳的木門無聲滑開,何言超在禮賓官的引導下步入。

空氣中瀰漫著舊木、皮革和一絲若有若無的雪茄氣味,非要形容的話,就是——權力的氣味。

港督麥理浩爵士從寬大的辦公桌後起身,臉上掛著得體而溫和的笑容。

“何先生,歡迎。請坐。”

麥理浩的口音帶著典型的英倫腔調,他繞過桌子,主動伸出手。

“非常高興能與你這位香江‘神童’見麵。如此年輕的哈佛碩士,令人印象深刻。我有些好奇,你當初選擇學府時,為什麼冇有考慮劍橋或者牛津?”

何言超心想:你也不是牛津、劍橋畢業的,問這個有意思嗎?

“港督閣下過譽了。”何言超微微欠身握手,臉上是恰到好處的禮貌笑容。

“能有機會與您交流,是我的榮幸。至於大學,是哈佛主動聯絡我的。”

很多人以為哈佛那樣的頂級名校,隻要坐等人來報考就好了。

實際並非如此。名校會主動爭奪優秀生員,甚至挖角已經被其他學校錄取的優秀學生。

簡單的寒暄過後,侍者奉上紅茶,麥理浩示意何言超在舒適的沙發落座,自己也坐在對麵。

“何先生,我注意到你在公開場合的一些言論,關於香江經濟的發展,你似乎有著非常獨到的見解,我很想聽聽你更深入的看法。”

“感謝閣下關注。香江的問題就在表麵上,相信閣下早就瞭然於胸。那些問題也並非香江獨有,全世界隻有極少數幾個國家,不用受限於國土資源。”

麥理浩的眉頭微不可察地動了一下:“你是指?”

“是的,英國本土。撒切爾夫人和保守黨已經無可阻擋,她推崇的那一套理論……”

何言超很不莊重的“嗚”了一聲,顯示非常之不屑。

“短期內或許能刺激市場,提振股市,但長遠看,必然加速本土製造業的空心化,這與香江當前的‘炒樓’熱潮本質同源。最終結果,就是財富急劇向頂層集中,社會撕裂,根基動搖。”

這番直接將香江困境與帶英本土掛鉤的分析,顯然有些超出了麥理浩的預期。

他沉默了幾秒,眼神變得更加深邃:“你看得很長遠,但不一定對。你對撒切爾夫人和她的政策,似乎抱有相當強烈的負麵看法。我必須指出,她所倡導的減少政府乾預、鼓勵自由市場、私有化等政策,是被許多頂尖經濟學家看好的良方。你稱其為‘動搖根基’,是否過於偏激了?”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