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殘影:都市異聞簿 第153章 林曉查到信物的曆史
晚香花坊的石桌上,陳玥留下的紅色布包、蘇晚奶奶的舊筆記與那張泛黃的黑白照片整齊擺著,林曉抱著膝上型電腦蹲在桌前,指尖在鍵盤上飛快跳動,螢幕上不斷重新整理著老城區的曆史檔案——從民國時期的靈脈研究所記錄,到近十年的拆遷規劃,每一條資訊都被她仔細標注,生怕錯過與信物相關的蛛絲馬跡。
“有了!”林曉突然停下動作,指著螢幕上一份1943年的《靈脈研究所成員名錄》,“你們看!蘇晚奶奶的名字‘蘇清鳶’和陳玥外婆的名字‘孟淑琴’都在上麵,她們當年是研究所的‘靈脈守護者’,專門負責記錄善影能量波動!”她滑動滑鼠,調出另一份檔案,“還有這個!1945年的研究所工作報告裡提到,她們一起製作了‘護靈布包’,用來存放靈脈碎片和破陣工具——陳玥留下的這個紅色布包,就是當年的護靈布包!”
陳硯的指尖輕輕拂過布包上磨損的縫線,突然想起妹妹小時候的話——“媽媽說,這個布包是外婆傳給我的,要好好保管,以後能幫到哥哥”。原來這份守護,從七十多年前就開始了。“這麼說,布包和照片裡的靈脈符號,都是當年研究所的成果?”他抬頭看向林曉,舊羅盤在掌心微微發燙,像是在呼應檔案裡的曆史。
蘇晚翻開奶奶的舊筆記,找到其中一頁畫著護靈布包的草圖,旁邊寫著“以紅衣為引,藏靈脈於內,可避黑霧,可破邪陣”。“和檔案裡的描述完全一致!”她驚喜地說,“奶奶當年特意把布包做成紅色,是因為紅色屬陽,能壓製陰邪能量;布包內側的符號,就是研究所獨創的‘靈脈守護紋’,能防止靈脈碎片流失能量。”
周瑤端著剛切好的西瓜走過來,湊到電腦前一看,突然指著檔案裡的一張老照片:“這不是老城區的‘守脈亭’嗎?我奶奶說,她小時候經常在亭子裡玩,裡麵掛著一塊‘護靈銅片’,後來不知所蹤——你們說,銅片會不會和布包有關?”
張老爺子拄著柺杖走進來,聽到這話,從懷裡掏出一個布囊,裡麵正是一塊泛著淡綠光的銅片:“你們說的是這個吧?這是當年蘇清鳶托我保管的,她說‘護靈布包需配護靈銅片,方能啟用完整力量’,隻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交給你們。”他將銅片放在布包旁,兩者剛接觸,就發出一陣柔和的白光,布包內側的符號瞬間變得清晰,“果然!布包和銅片是一套的,當年蘇清鳶和孟淑琴就是靠它們,阻止了日軍對靈脈研究所的破壞。”
林曉立刻在電腦上搜尋“守脈亭護靈銅片”,很快找到一份1951年的《老城區文物登記冊》:“登記冊裡寫著,護靈銅片是民國時期的‘靈脈法器’,由研究所用‘百年靈脈礦石’打造,能放大善影能量,與護靈布包配合,可淨化半徑五十米內的黑霧——難怪我們之前用布包啟用鎮脈符時,效果比預期更強,原來是少了銅片的助力!”
趙老闆戴著半張銀色麵具走進來,手裡拿著一本封麵磨損的線裝書,正是他父親留下的《靈脈器物考》。“書裡記載過護靈布包的曆史。”他翻開書,指著其中一頁,“1947年,研究所解散後,蘇清鳶和孟淑琴擔心布包落入惡人之手,把它分成了兩部分——布包主體由孟淑琴保管,布偶裡的靈脈碎片由蘇清鳶保管,約定‘若老城區靈脈遇危,需由兩家人後代合力啟用’。”他頓了頓,補充道,“陳玥能拿到完整的布包,說明她外婆後來把兩部分合在了一起,還特意加入了破陣口訣和容器弱點,就是為了應對噬魂會的陰謀。”
陳硯突然想起布偶肚子裡那張紙條上的口訣——“雙生映月,靈脈歸位,鎖魂破”,原來這句口訣也有來曆。“林曉,能不能查到口訣的出處?”他問道。
林曉立刻搜尋相關文獻,很快在一份1946年的《靈脈破陣實錄》裡找到答案:“找到了!口訣是蘇晚奶奶和陳玥外婆根據‘七星鎖魂陣’的弱點創造的,當年她們就是用這句口訣,破壞了日軍試圖汙染靈脈的計劃!”她指著實錄裡的插圖,“你們看,插圖裡的破陣姿勢,和我們之前在鐘樓用的姿勢一模一樣,連靈脈礦石的擺放位置都沒差!”
蘇晚將奶奶的舊筆記與實錄對比,發現筆記裡的破陣步驟比實錄更詳細,還補充了“子時啟用”“善影能量輔助”等細節。“是奶奶後來補充的!”她輕聲說,“筆記裡寫著‘後世若遇鎖魂陣,需以善影為助,以血脈為引,方能萬全’,她早就預料到,七十多年後還會有人用同樣的陣法危害靈脈。”
張老爺子拿起護靈銅片,放在布包上,兩者的白光交織在一起,形成一道小小的靈脈光帶。“現在我們終於弄清楚了信物的完整曆史。”他緩緩說道,“護靈布包、護靈銅片、破陣口訣,還有蘇清鳶的舊筆記,都是當年研究所留下的‘靈脈守護三件套’,專為對抗鎖魂陣這類邪陣設計。陳玥能集齊這些信物,既是家族傳承,也是命運的安排。”
林曉突然想起什麼,調出老城區的拆遷檔案:“對了!2019年的拆遷規劃裡提到,守脈亭和研究所舊址本要拆除,是陳玥的外婆孟淑琴多次上訪,才保住了這兩個地方——她肯定是知道,這兩個地方藏著對抗噬魂會的關鍵線索,想留給後代!”
陳硯的眼眶有些發熱,他終於明白,妹妹當年調查“紅衣女孩傳聞”,不是偶然——從外婆傳下的布包,到奶奶留下的筆記,再到孟淑琴保住的舊址,一代代人的守護,都在指引他們找到真相。“我們不能辜負這份守護。”他握緊布包,“現在有了信物的曆史和完整的破陣方法,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徹底清理噬魂會的殘餘勢力,修複所有被汙染的靈脈節點。”
趙老闆合上《靈脈器物考》,眼神變得堅定:“拾遺閣裡還有當年研究所留下的靈脈礦石和破陣符紙,我回去整理一下,明天帶來給你們——有了這些老物件的助力,淨化靈脈會更順利。”他頓了頓,補充道,“我父親的筆記裡還提到,護靈布包能感知到殘留的黑霧,隻要帶著它靠近被汙染的節點,布包就會發出紅光預警,我們可以用它來排查漏網的汙染點。”
蘇晚將布包抱在懷裡,指尖的淡白光輕輕貼在布麵上——感知裡瞬間湧入無數畫麵:奶奶和孟淑琴在研究所記錄善影能量,在守脈亭測試護靈銅片,在晚香花坊縫製護靈布包……每一個畫麵都充滿溫暖,讓她更加堅定守護靈脈的決心。“我們明天就開始排查。”她抬頭看向眾人,“我和陳硯帶布包去老城區的小巷和廢棄建築,這些地方容易藏著殘留黑霧;林曉和周瑤留在花坊整理資料,標記出可能的汙染點;趙老闆和張老爺子負責準備淨化材料,確保我們隨時能補充物資。”
林曉立刻在電腦上繪製老城區的排查路線圖,將之前發現的六個靈脈節點和可能存在汙染的區域都標注出來:“我已經和警方打過招呼,他們會派巡邏車配合我們,一旦發現無麵者,會第一時間支援。”她指著路線圖上的一個紅點,“這個位置是1998年的廢棄玩具廠,當年發生過火災,有不少善影滯留,現在可能被噬魂會的殘餘勢力利用,我們要重點排查。”
周瑤從揹包裡掏出幾個護靈鈴,分給眾人:“這是張爺爺昨天做的新鈴,比之前的更靈敏,隻要附近有黑霧,鈴就會響。你們排查時一定要帶上,注意安全。”她看向陳硯和蘇晚,“要是遇到危險,彆硬撐,立刻聯係我們,我們會帶著淨化劑和警方趕過去。”
張老爺子掏出一張泛黃的《老城區靈脈分佈圖》,在上麵用硃砂標注出“靈脈主脈絡”:“你們排查時儘量沿著主脈絡走,這些地方的善影能量更濃,能暫時壓製黑霧,也更容易發現汙染點。記住,一旦布包發紅光,先彆急著淨化,用手機拍下位置,聯係我們製定方案,避免打草驚蛇。”
眾人很快敲定好明天的排查計劃,林曉將整理好的信物曆史檔案傳送到每個人的手機裡,方便隨時查閱;陳硯將護靈布包和銅片小心收好,放進專門的布袋裡,避免沾染灰塵;蘇晚則繼續翻看奶奶的舊筆記,希望能找到更多與淨化靈脈相關的細節。
夜色漸深,花坊的燈還亮著。林曉坐在電腦前,最後檢查了一遍排查路線和檔案資料,確保沒有遺漏;周瑤在廚房準備明天的早餐,特意多做了些三明治,方便眾人路上吃;張老爺子和趙老闆坐在石桌旁,討論著如何用研究所的舊物件強化淨化劑;陳硯和蘇晚則拿著《靈脈分佈圖》,仔細確認明天的排查順序,偶爾交流幾句關於信物曆史的發現。
“沒想到一個布包、一張照片,背後藏著這麼長的故事。”陳硯輕聲說,指尖輕輕碰了碰布包,“七十多年的守護,一代代人的接力,我們一定要做好,不能讓她們失望。”
蘇晚點頭,看著筆記裡奶奶娟秀的字跡:“奶奶當年寫下‘靈脈在,城在;善影安,人安’,就是希望我們能守護好這片土地。現在我們有了信物,有了曆史檔案,還有大家的幫忙,一定能做到。”
第二天一早,天剛矇矇亮,眾人就按照計劃行動。陳硯和蘇晚帶著護靈布包、護靈銅片與淨化劑,騎著電動車往老城區的小巷趕;林曉和周瑤在花坊實時更新排查路線,標注警方反饋的異常區域;趙老闆和張老爺子則在拾遺閣整理靈脈礦石和破陣符紙,隨時準備支援。
剛進入1998年的廢棄玩具廠,陳硯懷裡的護靈布包就發出微弱的紅光——有黑霧!蘇晚立刻掏出護靈鈴,鈴聲輕輕響起,說明黑霧濃度不高。“在那邊!”蘇晚指著玩具廠的二樓視窗,感知裡能清晰“看”到一股淡淡的黑氣,正從視窗溢位。
兩人悄悄走進玩具廠,順著樓梯往二樓走,布包的紅光越來越亮。到了二樓,發現黑霧從一個廢棄的玩具箱裡溢位,箱子裡放著一個噬魂會的“能量吸收裝置”,正緩慢吸收周圍的善影能量。“還好發現得早,裝置還沒完全啟動。”陳硯掏出淨化劑,對著裝置噴灑,蘇晚則將護靈銅片放在裝置旁,銅片的綠光與淨化劑的白光交織,很快就將黑霧驅散,裝置也停止了運作。
“布包的預警太管用了!”陳硯收起裝置碎片,打算帶回花坊讓林曉分析,“要是沒有它,我們可能要花很久才能找到這裡的黑霧。”
蘇晚摸了摸布包,感知裡善影的情緒變得平和,像是在感謝她們。“這是奶奶和孟外婆的功勞。”她說,“是她們留下的信物,在幫我們守護靈脈。”
接下來的一整天,兩人沿著靈脈主脈絡排查,靠著護靈布包的預警,又發現了三個隱藏的汙染點,都是噬魂會留下的小型能量吸收裝置。夕陽西下時,他們回到花坊,林曉和周瑤已經整理好新的資料,趙老闆和張老爺子也準備好了強化後的淨化劑。
“根據裝置碎片分析,噬魂會還在試圖收集善影能量,隻是規模變小了。”林曉指著電腦上的分析報告,“這些裝置的核心部件,和之前在鐘樓發現的容器部件相似,說明他們還在為啟用七星鎖魂陣做準備,隻是暫時沒有找到合適的陣眼。”
趙老闆將強化後的淨化劑放在石桌上:“這些淨化劑加了研究所的靈脈礦石粉末,效果是之前的兩倍,明天排查時可以用。另外,我還找到了當年研究所的‘靈脈探測儀’,能精準檢測黑霧濃度,配合布包使用,效率會更高。”
張老爺子看著眾人整理的排查記錄,滿意地點點頭:“今天的成果很顯著,不僅清理了四個汙染點,還掌握了噬魂會的最新動向。隻要我們繼續沿著主脈絡排查,不出三天,就能徹底清理老城區的殘留黑霧,讓靈脈恢複清明。”
陳硯看著桌上的護靈布包、銅片與那些曆史檔案,突然覺得心裡格外踏實。從最初在廢棄教學樓看到紅衣殘影,到現在摸清信物的七十年曆史,每一步都像是被前輩們守護著、指引著。“明天我們繼續排查,爭取儘快完成淨化。”他握緊布包,“不能讓噬魂會再有機會危害靈脈,也不能辜負前輩們的守護。”
夜色再次籠罩老城區,晚香花坊的燈依舊亮著,石桌上的信物與檔案靜靜躺著,像是在訴說著七十多年的守護故事,也像是在期待著靈脈清明的那一天。而在花坊的角落,陳玥留下的布偶靜靜立著,布偶的紅衣在燈光下泛著柔和的光,像是在默默陪伴著他們,繼續這場跨越三代人的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