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年代:從1970開始種田養家 第一百零二章 添墳祭祖
呼……
推開門,一陣風卷著雪渣子撲麵而來,搭在人身上,乾冷乾冷的。
昨天夜裡又下了一場雪,並不算大,此刻地上也隻是薄薄的一層,可這天當真是冷透了。
李天明縮著脖子,趕緊將身上的棉大衣裹緊了。
咯吱、咯吱……
關上門,踩著積雪進了前罩房,祭祖要用的香燭紙錢,還有鞭炮二踢腳,宋曉雨昨天就已經準備好了,全都放在一個編織袋裡。
剛出來,就見西廂房亮了燈,沒一會兒,全副武裝的振華便出來了。
“爸!”
14歲的年紀,按照這邊的規矩,可以下墳地,祭拜祖宗了。
昨天得知振華今天也要去祭祖,甜甜還鬨了一陣,非要跟著一起去,被宋曉雨“無情”鎮壓,振興雖然沒說什麼,但那眼神明顯羨慕得很。
“我來拿吧!”
李天明聞言笑了一聲,把編織袋遞給了振華。
少年直接往身背後一甩。
“爸,咱走!”
父子兩個出了門。
正在窗戶後麵關注著一切的甜甜氣呼呼的上炕鑽進了被窩。
“憑啥不讓我去?真偏心眼兒,爸媽這是重男輕女!”
說著,看了眼躺在身旁呼呼大睡的小四兒,伸腳輕輕踹了一下。
“就知道睡!”
小四兒翻了個身,吧唧著嘴,連一點兒回應都沒有。
屋外,李天明父子兩個正頂著大風,艱難地朝村口走去。
“爸,我媽……沒生氣吧!”
振華的聲音伴著風聲傳到李天明的耳朵了。
“彆瞎琢磨,你媽生啥氣啊!”
知母莫若子,振華雖然年紀不大,可對宋曉雨的心思,卻也摸得一清二楚。
黑暗中,一個個走向村口的身影逐漸彙成一趟,振華也沒再說啥。
“哥!”
聽到身後有人在喊,李天明轉頭看去,模模糊糊的看見天亮同樣扛著一個編織袋,朝他們這邊追了過來。
“啥時候回來的?”
這會兒天還沒亮,李天明還以為天亮趕不上添墳祭祖呢。
“昨天夜裡到的,新宇也來了!”
天亮低著頭,凍硬了的雪碴子打在臉上,那滋味可不好受。
來到村口,人已經來得差不多了,李天明還看到了天滿幾人。
“各房頭看看,還差誰沒來?”
李學慶大聲喊著,各房頭的人立刻查對人數。
又等了一會兒,人總算是來齊了。
“走!”
這會兒天已經放亮,路倒不是很難走。
大部隊到了李家老墳。
年前,墳地裡的蘆葦就已經安排人砍光了,隻留下了剛過腳脖子的一茬兒,再短不容易被人發現,一腳踩上去,能把鞋底子給紮穿了。
李天明從編織袋裡掏出兩紮紙錢,帶頭走到了老祖墳前,先安排人把貢品擺上,兩股供香點燃,插在了香海中。
隨後各家主事的紛紛上前,就著點燃的紙錢,為老祖送上一份心意。
接著依次而下,四個房頭的人,找到自家的祖先,一路燒了下來。
天亮和振華跟在李天明伸手,最後來到了李學成和李學娟墳前,默默地燒著之前,天滿和天會等兄弟也過來添了一把。
“媽,又是一年了,今年咱家還和去年一樣,天亮、小蓉他們都回來了,還把您的孫子孫女,外孫女也都帶回來了,等會兒我就去把我姐給接回來,全家人熱熱鬨鬨的過年。”
“大伯大娘今年也帶著天滿他們來村裡過年,趕明兒幾家人湊在一塊兒吃團圓飯,有靈有應的,您也回來瞅一眼。”
天亮和振華跪在李天明的身後,默默無言。
對張翠娟的印象,天亮其實並不算太深,他那個時候不過才10歲,隻是依稀記得一些事,振華就更不用說了,全都來自於家裡那幾張照片。
“爸,我能和奶奶說幾句話嗎?”
李天明一愣,扭頭看著振華,點頭道:“有啥話就和奶奶說吧!”
爺爺?
那是個啥?
李學成死的時候,振華已經十多歲了,早就到了懂事的年紀,可自從他記事,爺爺連句話都沒和他說過,還曾來家裡鬨過幾場。
小孩子最懂得好賴,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都記得一清二楚。
相較而言,雖然隻見過張翠娟的照片,但從李天明平日裡偶爾提到的一些事,振華能感覺到,奶奶一定是個極好的人。
“奶奶,明天就過年了,我來給您燒紙上香,您在那邊要好好的,保佑咱們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振華說了很多,這讓李天明和天亮兩兄弟都覺得驚訝,沒想到這個剛上初中的小小少年,竟然懂得這麼多。
“天明!”
天已經亮了,風也息了。
各房頭都燒完了紙,等著李天明這個當家人一起放炮。
劈裡啪啦……
一陣濃煙升騰,空氣之中滿是硫磺的味道。
年輕人們逮著個機會,可算是過足癮了,鞭炮、二踢腳全都伺候上。
動靜越大,越顯得李家的日子過得越紅火。
“跪……”
李學農大聲喊著,一排排的墳頭前,跪到了成片的李家族人。
李天明排在第一個,如今村裡還有一位木字輩的老人,隻是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便,今年就沒過來,剩下的學字輩也是他的長輩,可當初三爺爺沒的時候,把族譜給了他,放在過去,他就是李家的族長。
“一叩首!”
……
連著四拜,在嘈雜的“回家過年嘍”的吆喝聲中,眾人起身,等著紙錢燃儘,再也不見半點兒火星子,這纔打道回府。
回到家,宋曉雨已經把飯給做好了,靳小琪、小蓉,還有江新宇也都過來這邊吃早飯。
李天明進屋,先去看了張翠娟遺像前的貢品,和往年一樣,臘月二十九這天,先擺上新鮮的水果和點心。
李學成的牌位,或者遺像啥的?
快拉倒吧!
“吃飯吧!”
聽到宋曉雨的聲音,李天明點點頭,轉身一起去了堂屋。
等會兒還要貼春聯,另外祠堂那邊也還有一個祭祖的儀式。
春聯是李天明現寫的,他雖然隻上了半年初一,可字卻是從小就在爺爺的監督下練出來的,一手毛筆字,可著整個李家台子,也沒有比他寫得更好的。
大紅紙昨天就被裁剪好了,吃過早飯,宋曉雨打了一鍋糨子,將紅紙鋪開,李天明擼起袖子,掭飽了墨,揮毫而就。
金牛拱門迎富貴,紫燕報春賀新歲。
“好!”
甜甜這丫頭是懂得如何提供情緒價值的,站在一旁不住的拍手,讓李天明這當爹的,難以言喻地滿足。
有人捧場,李天明越寫越起勁兒,自家的、天亮家的,隔壁李學軍家的……
家裡存的大紅紙不少,還有鄰居過來求,李天明也不推辭。
貼上了春聯,這過年的氣氛一下子就被拉滿了。
“學慶叔來了!”
李天明去洗了手。
“現在就去?”
“這會兒風小,抓緊去祠堂那邊祭了,安心準備過年!”
李天明看了看外麵,這會兒風又起來了,不過並不算大,看著天也有點兒陰,擔心再等會兒下起雪來,招呼著天亮和振華,一起出了門。
祠堂這邊,已經來了不少人,還有一些是專程從外村、縣城那邊趕過來的,李學國也在其中。
“學國叔!”
年前那一場自省自查運動,讓李學國在海城的官場上出了名,聽李學慶說,上麵準備調他進市委,卻被他給拒絕了。
“不想那些了,過了年都60歲的人了,能再乾兩年就再乾兩年,要是不讓乾,我就準備退了,這時候進市委乾啥,討人嫌啊!”
以前,李學國確實有些上進心,可隨著在永河縣委書記的位置上待的時間越久,心也就淡了。
現在這樣挺好,守著自己的家,看著家鄉的變化,比啥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