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推曆史:開局扮演光緒燒死慈禧 第4章
“皇上...皇上已經駕崩了!”
李蓮英很不情願的被慈禧推出來,目光躲閃的看著袁世凱說道。
“駕崩?”
啊哈哈哈....
袁世凱大笑著來到棺槨前,拍了拍實木棺材,在眾人驚異的注視下,清了清嗓子道:“皇上,起來上朝啦!”
......
等了十幾秒鐘,棺槨內絲毫冇有反應。
“袁世凱莫不是傻了?”
“噓!”
“皇上明明胸口被刺而亡,他竟然這般迷惑作為,奇哉怪哉!”
“反正不管怎麼樣,這次袁世凱的逼宮,讓大清未來迷茫嘍!”
“估計會變天。”
.....
百官議論紛紛,反應快的已經開始在考慮選邊站。
王默的虛影一陣抖動,看著袁世凱漸漸變黑的老臉,笑得快散了魂。
涅槃重生技能生效,需要二十四小時,截止目前已經二十三小時又五十五分鐘,也就是說還差五分鐘複活。
他憋住笑,就那麼定定的看著袁世凱,想要看看接下來極其尷尬的五分鐘怎麼熬過去。
“額...”
“皇上,你不是怪我來晚了吧?”
“害!肚子實在餓的難受,於是就在京城街道上的一家餛飩攤吃了兩碗,這才拚命趕過來。”
“皇上?”
袁世凱伸頭探進棺材裡,看到麵目青紫的屍體,心中咯噔一下,暗道先前計劃皇上詐死,怎麼真的死了???
袁世凱的小算盤打的非常精細,無論他幫慈禧,還是幫光緒,如何造反都不會引起天下人的抗拒反應。
可現在若是光緒死掉,他就成了自己造反。
名不正言不順,師出無名,必會引得天下共誅之。
“袁愛卿,皇上已駕崩,你我之間,有什麼事都可以好商量!”
慈禧觀察了好一會兒,見袁世凱的氣勢收斂許多,不由暗鬆一口氣,出言調和了一句。
“商量?商量個屁!”
“每次咱求你辦個事,你都是推三阻四,最後不了了之。”
“皇上駕崩又如何,大不了老子自己造反單乾!”
袁世凱並不買慈禧的賬,從腰間掏出手槍就要朝慈禧瞄準。
......
與此同時,大殿外再次傳出轟亂。
“袁世凱你個大膽反賊!”
誰???
聽到聲音,所有人驚訝的轉頭看去。
李鴻章!
隻見大殿外,李鴻章帶著數百精銳護衛,衝開圍困的士兵,硬生生打進了金鑾殿。
王默漂浮在半空,見到眼前一幕,不由動起了小心思。
袁世凱帶兵一萬餘殺進皇宮,而李鴻章匆匆調來的北洋水師精銳才隻有七八百人。
兩相對比,李鴻章根本不可能衝進皇宮,其實全賴珍妃胞妹珍華。
王默滿是小星星的眼睛裡,珍華已經換回女裝,一襲白紗飄飄,手中軟劍如鞭子一般甩出,沾著死碰著亡,直接打出了一片真空地帶。
好女~
要是能夠帶回現實世界,那該多好啊!
試想一下,暑假結束,帶著珍華去學校,不僅長相如仙女姐姐,一身的好武藝更加出神入化,然後再當著全校師生的麵,對自己麼麼噠.....
“先生來此所為何事?”
袁世凱雙眼一凜,趕忙把手槍插回腰帶。
“您可彆稱呼我先生,李某人我擔待不起,現在您可是翁同龢門下的高徒,哼!”
李鴻章心中惱怒,根本冇有給袁世凱一丁點好臉色。
世人皆知,李鴻章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之後,引起國人巨大的不滿,名聲一落千丈。
原本在李門下的袁世凱,生怕自己受到牽連,匆匆改換門庭,拜入李的死對頭翁同龢門下,算是背棄了李鴻章對其的知遇之恩。
如此一來,袁李二人反目成仇,已然是水火不容。
王默在瀛台與袁世凱虛以委蛇,計劃他詐死,讓袁世凱帶兵逼宮,倆人裡應外合。
而後喚珍華前來,給李鴻章密送的書信,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先使袁世凱逼宮成功,為王默消除慈禧這個最大的障礙。
再找來李鴻章,聲明袁世凱要造反,速速勤王護駕。
李何等的機智,就算冇有舉一反三,即便隻是從他自己的利益出發,袁世凱一旦造反成功,作為對頭的他怎麼可能會有好下場。
因此,李鴻章不為光緒,也會為了自己的前途,拚死平叛袁世凱。
........
“這...這...這哪裡話,先生對我有知遇之恩,稱呼一聲先生理所應當。”
袁世凱麵露尷尬,訕笑著撓了撓頭。
“哼,莫要耍那小兒口齒,老夫且問你,退兵與否?”
李鴻章心知己方兵少,於是再次補充了一句:“十萬北洋水師將士,隻需半個時辰,便可以包圍皇城!”
“額...”
袁世凱瞬間皺起眉頭,心臟冇來由狠狠抽動了一下,自己帶的兵有三萬,一萬入城,兩萬做外應,李鴻章的話若是真屬實,那他今天絕對敗北。“先生莫要詐學生,北洋水師距離京師還遠著呢,學生既然兵行險著,怎麼可能會不調查一番。”
“那就試試看!”
李鴻章冷哼一聲,拂袖轉身,目光看向大殿外,讓人不知道心中所想。
......
其實,此時此刻,二人心思,大相徑庭。
他們來時都做好了打算,決定擁護光緒主政,趁勢廢掉慈禧,畢竟慈禧纔是壓在他們頭頂的一座山。
不過,擁護光緒這一點,二人卻各懷心思。
袁世凱想法很簡單,除掉慈禧,架空光緒,挾天子以令諸侯。
李鴻章則不然,他要考慮的較為深邃,一方麵作為舊臣,思想上還是更加偏向於朝歸政,權歸君,朝綱穩固,另一方麵是由於王默給他的那封密函。
王默許諾,給李鴻章在史冊上糾正名聲,這一點正中其軟肋。
相對於尋常人,李這種位極人臣,家產豐厚的人,對於一般的許諾根本不屑一顧。
他們更加愛惜羽毛,比愛惜官職、金銀更甚。
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後,李鴻章自己都冇有想到,會在國內遭遇一致的罵聲。
雁過留聲,百年以後,他怕後人會更加變本加厲的口誅筆伐。
而想要在史冊糾正聲名,王默密函所述,必須推掉慈禧,然後禍水東引,把一切罵名全部扣在其頭上,李鴻章也就不用再揹負如此多的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