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完美脫罪?不!你無所遁形 第156章 令人為難的足跡
兩個人剛吃過早飯,入室劫案的卷宗就送到了市局,放在了刑偵會議室的長桌上。
看著摞滿整張桌麵的紙箱子,宋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這還隻是第二起和第三起案子的資料。”
姚法淩短促地笑了一下,看神色似乎還有些不太滿意。
宋饋感覺這其中有些事情是對方沒有說的。
但他並不著急。
果然,下一秒姚法淩就開口了,“第一起案子是否和第二起,第三起案子並入到一起,專案組裡是有一些爭議的。
“有一部分人覺得,那起案子應該是獨立的。”
這種說法倒是讓宋饋來了點兒興趣,“為什麼專案組裡會產生分歧呢?”
“一個是第一起案子裡的受害人是倖存下來的。
“另外一個就是第一起案子中采集到的腳印和另外兩起案子的腳印除了輪廓差不多以外,彆的都不一樣。”
姚法淩皺起眉頭。
“但你並不認同第一點看法。”
宋饋語氣肯定地說道:“畢竟凶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升級案子的行凶手法。”
姚法淩點了點頭,“我感覺專案組裡其實也想合並第一起案子,但確實沒有足夠的證據把他們關聯起來。”
“那從行凶人數,使用的凶器所造成的傷痕,血跡,dna,指紋不都可以關聯?不一定必須用足跡吧?”
站在一邊的唐諭疑惑地問道。
“凶手的反偵察意識很強,作案時候帶了手套,沒有采集到指紋。
“尤其是第二起案子,我們第一次去現場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找到有用的線索,雖然現場有過打鬥。
“還是後來我們帶了多光譜勘查儀,才勉強在二樓陽台的大理石麵上提取到了一枚左腳腳印。”
姚法淩也有些無奈,“後來第三起案子,也在現場發現了這枚左腳腳印。
“但——”
他有些遲疑,最後還是說道:“你們看檢查分析報告上就會知道了。
“第一起案子的具體卷宗雖然不在,但報告被我一直收在手裡的。”
宋饋聞言笑了一下。
他隨手拿起桌麵右上角的一遝a4紙,翻了幾頁,恰好就是三件案子的足跡記錄。
第一起案件當中,民警在現場采集到了一枚清晰的右腳腳印。
足長為29.7厘米,赤腳長度為27.5厘米,足寬13厘米,足跡壓力麵是5cm左右。
鞋底花紋呈現出間隔細密的波浪形,經過鑒證科從資料庫中的對比,發現是枚老解放膠鞋的鞋底。
但這種鞋子的販賣渠道非常廣泛,再加上其便宜又結實的特性,一般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群都會購買穿著。
警方很難排查到它的資訊。
第二起案子當中,技偵後來用上多光譜勘查儀才采集到一枚左腳足跡。
這種儀器,宋饋在前段時間的惡補中也有所瞭解了。
它能夠發射出多種不同光譜下的特殊光線,可以在地麵檢測出肉眼看不見的各種痕跡。
足長為29.7厘米,赤腳長度為27.5厘米,足寬12厘米,足跡壓力麵是8.5cm左右。
且鞋底花紋呈現波浪和直線交叉的形狀,與第一起案子的完全不同。
第三起案子中采集到的左腳足跡與第二起完全一致,可以判定為同一人。
“哦。”
宋饋露出個恍然大悟的表情,他可以理解專案組為什麼會有分歧了——不想並案,但又難以放棄。
根據足跡分析理論,可以很容易就得到一個基礎公式。
那就是身高一般來說是【赤足長度*4
68】,會有個正負3cm的誤差。
那麼通過左、右從現場勘測到的足跡可以大致判斷這個人身高1米77左右。
但足跡壓力麵的不同影響了專案組的判斷。
宋饋抬手摸了摸下巴,他回想著上一世老師給他們上課時,對此的介紹。
足跡有很多種痕跡,其中又以壓痕是最為常見的。
而壓痕上還有重壓點,重壓麵,次重壓麵,輕壓麵,虛實邊緣這些資訊。
經過大量的試驗和計算,可以得出【前腳掌壓力麵的長度*5=年齡】這個公式。
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大,壓力麵也會加大。
那麼第一起案子中,右側腳印的前腳掌壓力麵是5cm,那這個凶手的年齡應該在25歲左右。
第二起、第三起案子的左側足跡的前腳掌壓力麵是8.5cm,年齡大概就在42-43歲了。
雖然足跡也會偽裝,但虛實邊緣和重壓點,重壓麵,次重壓麵,輕壓麵卻會讓經驗豐富的足跡專家一眼看破。
而且,再根據體重的計算公式,能得出這個人的體重在75kg。
宋饋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專家組的為難和頭痛。
說是一個人吧,年齡又不一樣。
說不是一個人,兩個體重一樣,身高也一樣,年齡差了十七八歲的凶手,概率也不大。
所以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一種情況呢?
宋饋右手的拇指輕輕在食指的側麵摩挲著,陷入了思考。
片刻後,他輕聲問道:“那你說的dna匹配上了,是和哪一起案子匹配上的?”
姚法淩抿了抿唇,“第一起。”
“哦……”
宋饋的回複有點兒意味深長。
他也明白了姚法淩的焦急。
法律講求的是證據,目前來看第一案子和第二、三起案子的關聯性確實不太大。
最多就是兩個人一起作案,用刀和棍子,?打了受害人。
不過,沒有強有力的關聯能夠證明它們就是同一夥人犯下的。
從犯罪心理學角度去分析,這三起案子的動機和手法是一致的,那就可以並案。
然而,從刑偵調查方麵來看,就不能完全說可以並案。
但我國現行法律下,並不太認同犯罪心理的角度。
所以凶手隻要推說沒做過,不知道,法庭也就沒有辦法判他們入室搶劫殺人。
畢竟第一起案子的受害人沒有死亡。
【還真是有一些難辦。】
宋饋看向姚法淩,輕易地就從那雙隱藏在鏡片之後的眼睛裡讀出了憤怒和不甘。
一時間,他不知道怎麼去安慰對方。
但至少,第四起案子是有那麼多受害人的。
凶手們不會被輕判的。
可隻憑著這些線索,是完全沒有辦法減輕跑外調查組的工作範圍的。
時間會匆匆而過,一個月,兩個月——幾個月後,這些案子可能就會因為人手不足,證據不足陷入調查僵局,隨後專案組就會解散,組裡的人各奔東西,回到原單位。
而凶手會繼續逍遙法外。
這是參加調查的警員們所不想麵對卻又不得不麵對的。
氣氛一時間變得有些凝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