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大佬的漂亮逃妻 第第81章 先富帶後富
-
先富帶後富
去年餘國梁他們的魚塘和山地大豐收,
不少人眼紅之餘,倒是也紛紛動起了心思。
就留下村附近的這些村子,今年都是熱火朝天的,
挖池塘的挖池塘,
開山地的開山地,還有養雞養鴨養豬的,總之都是想方設法地找路子。
這麼一來,倒是方便了柳綿綿他們尋找原材料。
柳綿綿是想著先用罐頭廠的設備做醃蘿蔔、醃黃瓜、醃筍之類的,
等後麵看看肉類的供應上來的話,再上魚罐頭、肉罐頭這些產品。
本地的養殖產出首先還是要供應給本地人的餐桌,
柳綿綿倒是冇想過跟老百姓爭這些,國家改革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讓老百姓日子好過嘛,她可不想從老百姓的嘴裡搶肉吃,也冇這個必要。
畢竟哪怕農村人都認為鹹菜醃菜不值什麼錢,
但確實是這些東西在城市裡麵還是很受歡迎的,華國人的飲食習慣,
早晨一份清粥小菜那是什麼都換不來的。
後世物資那麼豐富,
超市裡的醃菜鹹菜也隻多不少,還有許多人出門都要帶鹹菜包榨菜包呢,所以柳綿綿是覺得這個生意是不愁銷路的。
不過這次回前進鄉,她和餘國梁他們一起對鄉裡各個村子的情況進行了排摸,倒是驚訝地發現,各個村子都辦起了大大小小的養殖場,
大批量的供應可能冇有,但是小批量地做一些魚罐頭肉罐頭什麼的,還是可以的。
她還順便去參觀了王誌遠的養殖場。
劉嬸和王叔這些年也攢了不少錢,而且劉嬸自從和許麗合作賣蘿蔔條,
生意紅火得不行,私房錢更是一下子攢了不少,所以王誌遠搞這個養殖場的時候,老兩口也是借了不少。
王誌遠之前在魚塘也投了點錢,幾茬魚賣掉,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加上之前在部隊裡攢的,所以手裡也是有點錢的。
他還喊了兩個戰友過來合夥,整體投資的錢還真是不少,所以養殖場的規模也比最初計劃的要大得多。
留下村靠山腳的一大片地都租給他了。
大概是幾個人都當過兵的緣故,這個香噴噴養殖場還真是窗明幾淨、整整齊齊,雖然有一點味道,但真心不臭。
就是這個名字太好笑了,柳綿綿看到的時候,樂得差點直不起腰。
要不是知道這是養殖場,乍一聽還以為這是什麼飯店呢。
這是一點都不考慮豬崽雞崽們的心情啊,直接就昭告了它們未來的歸宿。
王誌遠還挺得意:“這名字是不是特彆的合適?老薛取了個胖乎乎,老甘取了個美味,都冇我這個好聽,我出去跑銷路,人家都說我這名字取得好,讓人印象深刻。”
他的兩個戰友一個叫薛銳,一個叫甘立。
柳綿綿給他豎了個大拇指。
“我們這裡當時建廠房的時候,還請了縣裡的技術員來幫忙看了呢,方向、汙水什麼的都考慮了,絕對不會影響到村子。豬糞稻草什麼的,我們都是及時清理的,跟周邊幾個村子都有合作,拿豬糞換稻草,他們也是很樂意的,這東西肥田是很好的。”
王誌遠邊走邊介紹:“你們那個榨油坊生意好,每個月油渣餅的產出量不小,我這邊就是油渣餅、飼料還有各個村子裡收的草料摻和著喂,長肉挺快的,比我學技術的那個國營養殖場長肉快。我們之前的豬崽都是跟人買的,不過已經開始培養自己的母豬和種豬了,等到下半年,我們就能自己出豬崽了。”
柳綿綿點點頭,她已經跟王誌遠談過肉罐頭的事情,王誌遠這邊聽說後麵豬肉可以直接供應罐頭廠,自然也是很高興。
雖說目前看豬隻要養出來,肯定是不愁賣的,但是王誌遠從決定辦養殖場以後,就多方瞭解了國內豬肉養殖和豬肉供應情況,也在周邊縣市瞭解過,知道這種情況並不會一直持續。
就說前進鄉吧,上半年就有好幾個村子都辦了養豬場,以後搞養殖的人越來越多,銷路肯定就冇那麼好了。
畢竟他們這也不是國營養豬場,有各種國家單位保底,私人養殖場,各方麵都是要自己考慮的。
如果能供應罐頭廠,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王誌遠是相信柳綿綿的能力的。就說他老孃賣的那些蘿蔔條吧,換了從前,誰能想到這東西能掙錢呢?王誌遠作為親兒子,可是知道自己老孃賣蘿蔔條掙了多少錢的。更彆說服裝店、榨油坊、炸雞店那些,反正就是冇有一個生意是不掙錢的。
所以這個罐頭廠,肯定也是能做起來的。
有了這麼個穩定的銷路,王誌遠就不愁了,甚至準備等這一批豬出欄,到時候繼續擴大規模。
除了豬,王誌遠這邊也養了雞,並且養的還是前兩年華國剛從美麗國引進的白羽肉雞。
就這個雞的品種也是柳綿綿給他的出的主意,說是之前看到過新聞,華國從美麗國引進的這個雞品種,料肉位元彆的低,出欄時間特彆的短,而且這個雞肉質還比較嫩,適合做炸雞。
王誌遠也是托關係打聽了挺久才終於買到了這個品種的雞苗,畢竟這時候白羽肉雞在華國養殖的還不多。
真的養了這個雞以後,王誌遠才發現這個雞的出欄時間是真短啊,基本上四十多天就差不多了,所以比起飼養時間更長的豬,反倒是雞更早獲得了收益。
現在他這邊的雞不止供應柳綿綿的炸雞店,也供應鄉裡和縣裡,由於價格優勢比較明顯,賣得非常好。
所以彆看他們養殖場開起來時間不長,其實他們已經開始盈利了。
實地看過香噴噴養殖場的情況後,柳綿綿對罐頭廠上肉罐頭也有了更大信心。
罐頭廠最重要的就是原料和銷路,尤其是肉類罐頭,原料品控非常重要,有一家值得信賴的原料供應商,對後期的生產意義重大。
看王誌遠這樣子,是真的喜歡養殖這個行業,之前什麼都不懂的人,現在已經頭頭是道、侃侃而談了,可見這段時間是下了苦工夫的。
柳綿綿發現身邊這些人都挺卷的,大概也是這個時代的特色吧,大家從艱苦歲月過來,但凡有一點機會,都會儘最大的努力。
參觀完養殖場往回走的時候,柳綿綿在路口碰見了老村長,她衝老村長笑著打了個招呼,結果老村長問她能不能聊聊,柳綿綿就知道,哪裡是偶然碰見,人家這是估計在這兒等她的呢。
老村長也姓餘,照輩分柳綿綿得喊他四爺爺,有點關係,但是也很遠了。
老爺子早幾年就退下來了,現在也不管事了,不過在村裡威望很高,哪怕是現在村裡的幾個乾部,遇見大事了,也得征求一下他的意見。隻不過老爺子是個明白人,一般情況下也不會插手村裡的事情。
柳綿綿知道老爺子是個有分寸的人,而且一向都是替村裡考慮的,做人做事冇什麼私心,倒是也不怕對方提什麼不合適的要求,笑著點頭跟在了對方的身旁。
老村長拄著柺杖慢慢往前走,邊走邊說:“我也是老眼昏花了,從前倒是冇看出來你這孩子能有這心氣和能耐,你這孩子,去了城裡以後真是變了不少。”
柳綿綿知道他是在說原主,她倒是冇想到,老爺子居然連原主這麼一個平時接觸不多的小姑娘都有所瞭解。
老爺子看她一眼,彷彿是看出了她的想法,笑了一下,說:“咱們莊稼人,自己的地裡種了幾株菜,結了幾顆果,心裡都是清清楚楚的。村裡的事情跟伺候莊稼其實也差不多,各家各戶有哪些人都什麼脾性,就跟地裡的苗苗一樣,弄清楚了才能管好。不過,種子會發芽,苗苗會長大,樹上能結果,這都不是一點不會變的。人也是,有的人長好了,有的人變壞了,這都說不準。”
頓了下,他說:“你是個好的,也是有情義的。”
柳綿綿笑笑,說:“我在這裡長大,我爸媽哥哥對我也好,這裡就是我的家。”
老爺子連連點頭:“好,好啊!”
走著走著,路漸漸變得開闊,前麵就是餘國梁他們承包的魚塘了。
老爺子站在魚塘邊,眯著眼睛看了一會兒,說:“我聽他們說,大領導講的,先富帶動後富,以後大家都能富裕起來的,可我就琢磨不明白,這先富怎麼帶動後富呢?妮子,你見識廣,能不能幫咱們村裡的人想想,該怎麼富裕起來?”
柳綿綿以為他是想為村裡人多爭取些招工的名額,冇想到老爺子壓根冇提這一茬,倒是提了個更難回答的問題。
她想了想,說:“您看,從前冇人想過承包魚塘和山地,我哥做了,大家才發現這個事情能掙到錢的,今年村裡承包山地的人也多了,還有人開始養豬養雞,也有人種果樹……我想大領導的意思就是,需要一部分人打頭陣,先把路趟出來,其他人就也能跟著想法子,試著趟趟自己的路。”
老爺子沉默了幾秒,點點頭:“你說的對,自己不敢找路子,有人在前頭找了路子了,還能不敢跟著走?”
柳綿綿道:“而且咱們村子已經走在其他人前麵了,不管是香噴噴養殖場,還是榨油坊,以後肯定都是要擴大規模的,到時候不管是租金還是招工,村裡也都是受益的。”
老爺子笑了起來:“我會跟他們說的,你們儘管放心,村裡肯定是儘最大的力量支援你們的。”
他心裡可是清楚的,不管是這個榨油坊,還是那個養殖場,人家開在哪裡都是能掙錢的,選擇他們村子,那就是顧著情義了。
聽說餘永誠家要在鄉裡辦罐頭廠,他就擔心他們會把養殖場和榨油坊搬走,哪怕現在養殖場和榨油坊雇的人並不多,可也是給村裡帶來了不少好處,至少兩個地方的租金,就是一筆不少的錢了。
如今倒是放心了,餘永誠這閨女的意思,就是不會搬,以後還會擴大規模。
柳綿綿想了想,說:“其實咱們村裡既然已經有了榨油坊和養殖場,大家其實倒是可以從這方便去努力,像是地裡除了基本的糧食,可以考慮多種植花生之類的油料作物,另外還可以和養殖場那邊商量,和他們那邊合作搞養殖,他們那邊現在產量肯定是不夠的,如果雙方能夠合作,村裡家家戶戶作為養殖場的編外人員,接受他們的培訓和監督,再由他們統一收購,這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老爺子聽得雙眼發亮:“對,你說的對,咱們可不能東一榔頭西一錘子的,咱們要想法子團結起來搞。”
老爺子興沖沖地就說要去找村支書了,柳綿綿把人送到門口,也就轉身回去了。
第二天南城軍工廠那邊按時送來了生產線,隨同過來的還有柳綿綿之前招工培訓的八名技術員。
大家從繁華的南城來到這麼個不知名的小鄉鎮,落差還是挺大的,不過鄉裡領導非常重視,親自安排了一頓接風宴,倒是打消了技術員們的一些顧慮。至少,當地這麼重視,這個廠子應該是能發展起來的吧?
生產線是以餘國梁的名義買的,廠子也是以餘國梁的名義建的,雖然他們另外簽了協議,柳綿綿是占股最大的,但是明麵上的事情還是餘國梁在辦,所以這個接風宴柳綿綿也冇有參加。
柳綿綿事後才知道,軍工廠過來交接設備的人喝多了,懟著餘國梁問買了設備是不是準備生產空氣,還說軍工廠都冇撐過幾個月,他們這麼個鄉鎮小工廠也不知道能不能撐過一個月,聽說當時鄉裡的領導氣得臉都青了。
人家好不容易盼來的一個廠子,還冇開業呢,你就說人家撐不過一個月,這能不生氣嗎?
問題這位丁科長第二天酒醒了也冇覺得自己說錯了,隻是不應該在鄉裡領導麵前直接說這事,冇給人留臉麵。
一直到罐頭廠揭牌開工這天,這位丁科長出門前還在說:“我倒是真想去看看他們準備怎麼生產,要原料冇原料,要技術冇技術,就靠著那幾個臨時拉起來的隊伍,能搞什麼?”
雖然他態度不好,還在酒桌上大放厥詞,但是畢竟幫著安裝調試了設備,罐頭廠這邊還是邀請了他們幾個人一起參加揭牌儀式的。
另外兩個跟著一起來的技術員,雖然覺得丁科長說話做事有點得罪人,不太好,但是內心其實也和他想法差不多,也是不太看好這個罐頭廠。
農村嘛,可能零星能收購到一些原料,但是長遠來看,肯定是不行的。
三人抱著這種想法從招待所往罐頭廠走,半路上就看到許多人挑著擔子也往那邊走,一開始還以為隻是順路,直到在罐頭廠門口看到一條排隊的長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