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覺醒 第133章 馬王堆 你真是個老實人。
馬王堆
你真是個老實人。
十月,
飛燕紡織廠的貨物已經運送抵達羊城,秦想想等人也即將坐船前往廣交會現場。
“這次我帶穗穗一起過去,金玲也會跟著一起過去。”秦想想捨不得遠離閨女,
乾脆把一歲多的小家夥帶過去見見世麵。
小胖眼饞不已:“我也想去!”
“媽媽你要去多少天?隻有我跟爸爸在家嗎?”
秦想想道:“爸爸不在家的時候,
你就自己管好自己,
我讓隔壁鐘莉阿姨關照你,
如果你怕自己在家,就去鐘莉阿姨家或者去白芸阿姨家。”
黎劍知:“我跟他們老師說了,
這段時間小胖不回家住學校也可以。”
小胖發出了殺豬叫:“我不要住學校!”
“我也想去羊城!!!媽媽你幫我請假!我也想去羊城!”
黎劍知:“你好好讀書,
以後有的是機會去羊城。”
小胖繼續發出殺豬叫,穗穗也學著乾嚎兩聲,
秦想想為自己和女兒收拾行李,離開前她覺得有點惆悵,她並不是一個喜歡遠行的人,
就愛躺在家裡好吃好喝好睡。
而且一個頭兩個大,
真要跟外國人交流嗎?
“我們廠裡的t恤賣得出去嗎?除了鹹魚t恤就是漢字t恤……”
黎劍知安慰她道:“能拿到一些訂單就行了,
再說了,失敗是成功之母。”
秦想想:“????有你這麼安慰人的嗎?”
“如果這些服裝賣不出去,棉紡織品在咱們國內也不愁賣,對了,等這次廣交會回來,
你可以派人去湘省做調研考察。”
秦想想愣住:“為什麼?”
“馬王堆。”黎劍知很自然吐出這三個字,在以後二零二幾年,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並由此引申出三星推的各種文創物品。
這類三星堆文創物品對國外遊客有極致的吸引魅力,什麼冰箱貼、黃金麵具、青銅大麵具冰淇淋……各種三星堆文創物品數不勝數。
而在七十年代,最熱門的考古話題則是——馬王堆。
馬王堆中出土了大量的絹、紗、綺、羅等等古代紡織品……如果能從中做文章,
開發出相應的馬王堆文創相關紡織品,在這個時代也能引起海外風潮。
馬王堆和三星堆一樣,是世界級的考公發現。弄一些馬王堆文創t恤,也可以製造噱頭。
秦想想:“!!!!!”
“黎劍知,你個死鬼男人,你好聰明啊!”秦想想震驚了,她好像隱約記起是有這麼一回事,在夢裡,馬王堆確實是個熱門話題,現在是一九七二年,馬王堆的考古挖掘工作引起全世界矚目。
也曾有絲綢廠的人特意去馬王堆考察,並且根據馬王堆出土的紡織品圖案複刻出相應紡織品,在廣交會一經亮相便引起海外人士震撼。
秦想想估計此時滬市某絲綢廠已經前往馬王堆探訪考察研究,等明年春季廣交會,便要將複刻的馬王堆絲綢製品推向海外,引起震動,斬獲大量海外訂單。
“黎劍知,雖然你很聰明,但我們飛燕紡織廠就一普通紡織廠,也不是絲綢絲織廠,我們可沒那個本事,我們玩不起啊。”
哪怕秦想想知道複刻馬王堆的絲綢製品可以引起海外震動,但這根本就不是他們這種偏遠海島小廠所能肖想的事情。
黎劍知感到很奇怪:“為什麼?”
文創製品大多是製造噱頭割韭菜的,難道還要什麼複雜技術成分嗎?
秦想想:“你傻啊,我們複刻不出來。”
黎劍知驚呆了:“????”
“你覺得你老婆我有那個本事嗎?你也太高看我了。”
黎劍知抿了抿唇,他沉默片刻說:“老婆,你真是個老實人。”
秦想想:“???”
“我讓你做馬王堆的文創產品,你竟然說要複刻馬王堆出土的絲綢製品?”黎劍知忍不住感到唏噓,這個年代的人,包括他老婆想想,這思維想法也太“老實”了吧,這就不像是個會做生意的人。
以後那些文創產品,誰給你一比一複刻啊?
真要複刻絲綢一比一圖案,這複刻出來的東西也不是普通人能消費得起的。
秦想想:“難道不是嗎?”
黎劍知:“我的意思是,你也可以在衣服上印一個圖案,就說是馬王堆出土的圖案,或者在衣領袖口加一點圖案就行了。”
“咱們國家的普通人穿不起絲綢衣服,其他國家的普通民眾也穿不起絲綢衣服,但是買一件跟馬王堆相關的棉質t恤——這是大眾所有人都能消費得起的東西。”
黎劍知不得不感慨這個年代國人還都不會做生意,尤其是八(-)九十年代,很多外國人來國內旅遊,他們也全都買不起景區傳統技藝製品。
尤其是絲綢和刺繡製品,全都是精工打造,動輒上千上萬,普通外國民眾望而止步。
但其實普通中下層市場也很廣闊。
秦想想恍然大悟:“我懂了,你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打著馬王堆的名義賣東西,沾點邊就行了是吧?”
“對啊,很多人也就是湊湊熱鬨,如果物美價廉,花銷不大,當然都願意買一點留作紀念。”
實際上就是蹭熱度!
“好,等我回來後就找人試一試。”
秦想想這一趟去羊城,帶著女兒穗穗,另外有何助理、解代表、黎金玲、楊知夏等等一行十個人,坐船南下抵達羊城,入駐羊城招待所。
這次不用睡大通鋪,睡的是兩人間,兩塊錢一晚的差旅標準,房間裡有沙發還有黑白電視。
秦想想和黎金玲住一個房間,黎金玲興奮極了:“嫂子,我還從沒住過這麼好的房子,這裡麵有高檔沙發,還有黑白電視。”
黎金玲圍著電視打轉,她又不敢碰,以前在村裡,能看見個收音機已經很了不起,更彆提是能接收畫麵的電視機。
秦想想把電視機開啟,黑白電視訊號一般,隻有兩個電視台,一是中央電視台和地方粵省電視台,一般隻有早中晚時間段才播放電視節目。
她們抵達的這會兒沒有電視節目。
黎金玲失望道:“好沒意思啊,買這玩意回家看雪花嗎?”
秦想想:“一般到了晚上纔有精彩的節目,七點的新聞過後,就會播放一些文藝節目,有時候還會放電影,或者是雜技歌舞表演。”
“雜技?這個好!”
秦想想檢查了一下電視天線,心想可惜了,都來到了羊城,還不能偷偷看一下港島電視劇,現在是七十年代初,很多人家裡買了黑白電視機,隻要加裝魚骨天線,就有可能收到兩個港島電視台。
七二七三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人這麼乾,一直都是屢禁不止,到了七十年代後期,家家戶戶都亂搭天線接收訊號。
秦想想一行人在羊城吃了些地方特色菜,回到招待所時發現了老熟人,絲織廠的廠長陳樹蘭也帶著廠裡的人住在招待所裡,秦想想一行人住在三樓,陳樹蘭絲織廠裡的人在二樓。
“秦廠長,又遇見了啊。”陳樹蘭見到秦想想等人的時候,臉上多了些許傲氣,她們絲織廠出品的絲綢類製品,向來都是出口的熱銷產品,根本就不愁賣。
而秦想想的紡織廠,據陳樹蘭所知,主要生產棉織品或者是棉混紡產品。在國內,大家缺衣少食,純棉製品彌足珍貴,但是在國外,純棉和滌棉混紡類衣服,屬於最低端的服飾紡織品。
“沒想到你們廠裡也受邀來廣交會。”
秦想想:“陳廠長,我看你真是記性不好,我記得上回打電話跟你說過。”
“哦,是嗎?我忘了。”
陳樹蘭好奇道:“你們廠裡什麼產品?細棉布?”
秦想想:“有棉布,主要還是t恤之類的成衣製品。”
陳樹蘭道:“祝你們能拿個幾萬的訂單。”
在這時候的廣交會上,大部分隻能接到零散的訂單,多在幾萬到幾十萬件左右,而到了七八年之後,則可以采取中外合作,比如與港資合作辦廠,這樣就能規避掉歐美對國內紡織品出口的外貿限額。
秦想想:“陳廠長,我也祝福你們能多拿訂單。”
這家招待所裡,除了他們兩位廠長外,還有另一個三一棉紡織廠的人,三一棉紡織廠的廠長廖守成,這位廖廠長倒是主動來跟秦想想套熱乎。
廖廠長明顯就對廣交會不怎麼在乎,因為棉紡織品主要對內,絲綢製品主要對外,棉紡織廠並不在意出口外貿,也就是過來湊湊熱鬨。
廖廠長跟秦想想說到:“我們主要經營棉紡織的,沒必要爭外貿市場,吃力不討好,對我們沒什麼好處。”
“咱們棉布在國內那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乾嘛賤賣去外國。”
對於棉紡織廠來說,經營外貿對他們來說沒有實質的好處,棉紡織廠對內經營,每年盈利穩定,並且國內民眾不挑剔,國外顧客屁事多,挑三揀四要求高。
至於外彙?給國家賺外彙是好,但是賺這麼多的外彙也不留給自己廠裡……何必費那檔子事,能賣就賣,不能賣拉倒。
紡織外貿公司想要提高外彙收入,而諸如廖廠長這類的紡織廠領導,則傾向於國內市場,不思進取,每年按照國家計劃穩定生產……過去那麼些年都是這麼過的。
對內棉布銷售十分安逸。
像廖廠長這樣的人有很多,一直到八四年,國家徹底製定政策,給予工廠“出口退稅,外彙留成”等等實惠之後,很多人才轉變觀念,熱衷於搞外貿。
但實際上像廖廠長這類人經營的紡織廠,不一定能熬得到八四年,現在國內棉紡織廠過得安逸,但在七八年之後,放開市場競爭,很多不思進取的紡織廠經營不善出現虧損。
而到了八三年,全國範圍內徹底取消布票,市場敞開供應,很多紡織廠生產的紡織品銷售不出去,持續虧損。
到了八(-)九十年代,大量紡織廠經營不善虧損倒閉,以至於被迫關停,工人停薪留職大下崗。
九十年代初,很多紡織廠倒閉關停,其實這些紡織廠在八四年左右就開始逐年虧損,連續虧損七八年後,熬到九十年代初徹底沒救,工人大下崗。
“廖廠長,咱們要居安思危,現在國內引進化纖生產線,急需外彙,我們應該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並且在海外市場累積口碑。”
廖廠長笑著搖搖頭:“怎麼會有危機?人們總要穿衣服。”
秦想想:“等化纖生產線建成之後,國內紡織品產能提上來,人均每年有十五米布,供大應求的時候,就需要依賴海外市場了。”
“人均十五米布?”廖廠長瞪大了眼睛,“秦廠長,你也是真敢想啊!”現在人均每年大概也就五米布左右,能做個一兩套,兩三套衣服。
秦想想:“我們工廠現在也生產滌綸和滌棉混紡,所以知道這個事情,等七六年左右,化纖生產線建起來了,每年都有大量的化纖原料,能生產更多的化纖布,或者混紡布……”
“秦廠長,你說得有些道理,不過彆怪我沒提醒你,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對外棉紡織品賣不上價,在外國棉織品屬於低檔貨。”
“就算你們製成成衣——那也賣不出去,人家嫌你棉布花色土。”
“咱們的棉紡成衣賣不出去呀,隻能賣低價原布,很虧的。”
雖然廖廠長承認秦想想說得有點道理,但他還是想勸說對方不要折騰蹦躂了,沒用。
如果真到了棉製品供大於求的時候,到時候……自然有辦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