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作精女配偏不覺醒 第332章 不務正業 有,還真有不少!
不務正業
有,還真有不少!
“黎劍知,
你跟市領導見過幾麵?夠熟悉吧,要不幫我去說說,就說我身體不行,
當了廠長,
辦了分廠,
還養育了四個孩子,
實在需要臥床修養……我當不了這個校長。”
黎劍知忍著笑,拿了個橘子剝給她吃:“我看你活潑亂跳好得不行,
再說,
目前隻是榮譽校長,你啊,
努力當個掌舵手,執掌大方向就行了。”
“你彆把自己當校長啊,你就想,
你其實是市領導請過來的‘吉祥物’。”
秦想想:“……散夥!我要跟你散夥!”
秦想想“嗚呼哀哉”一聲,
跑去打電話找自己親媽周傲冬,
“媽,你說這市領導是不是眼瞎啊?市裡要辦一個‘商學院’,讓你女兒我當校長!”
另一邊電話那處,久久都未有迴音。
“媽?媽?你有在聽嗎?”
周傲冬:“哦,那可真是個不幸的訊息,
秦校長。”
“這市領導沒眼光吧,選我當校長,
將來教出來什麼人呐。”
周傲冬冷冷的哼一聲:“就怕變成‘黃埔商學院’。”
秦想想:“……”
“掛了,我要跟鄰居打麻將去了,打完麻將,晚上還要出去跳舞,
沒閒工夫聽你扯這些。”
電話“啪”得被結束通話,母女兩人同時刻心塞塞。
——呀!她竟然當校長了!
——呀!她打麻將!她竟然還去跳舞!
“我們家想想,要當校長啦!學校校長!”周傲冬在走廊裡“大聲”感歎了幾句。
隔壁砰的一聲把門關上。
秦想想即將成為“滬市商學院”名譽校長的訊息傳出去,各種爭議和質疑聲音紛至遝來。
首先,秦想想本人比較年輕,還差點到四十,並且八二年才畢業,隻是個
紡織工程專業的本科畢業生,廠長生涯也不過十幾年。
比她更有資曆,更有學識地位的人多如牛毛,憑什麼選她來當廠長?就因為“秦廠長”的電視劇嗎?
從秦廠長故事廣播,再到電視劇《秦廠長》,還有《雲杉木的回響》,這些都說明,這所謂的“秦廠長”,是個“野心勃勃”,喜歡將自己暴露在公眾麵前的“炒作者”。
“秦想想?她配嗎?”
首先遭遇的是來自滬市幾所老牌大學的經濟係,以及管理係的老教授們,他們曾經肯定過秦想想取得的改革成績,但是讓她來當所謂商學院的校長,這簡直就是沒有專業素養的胡來!
“怕麻煩成功?她懂什麼叫管理學嗎?”
“讓她去教書?豈不是教學生動不動就怕麻煩?等著老天爺掉餡餅啊,莫名其妙躺著就贏了?斯文掃地!”
“這商學院看起來就是個草台班子,最後肯定一地雞毛!”
“侮辱學術的專業性。”
……
很多人表達不滿,認為秦想想沒有專業的管理學和經濟學知識,更是匿名寫信給市裡,質疑對秦想想同誌的任命。
“廠長,好多人都說咱們這商學院是草台班子……”
秦想想:“……”
她心想,都找我來當校長了,還不夠草台班子嗎?
“市裡那邊動搖了嗎?是不是打算換新人來接手?”
“不,市裡相信廠長您能逆流而上!”
秦想想感到一陣窒息。
不過呢……
草台班子也有草台班子的好處,因為任命她為“校長”,導致根本招不到“人”,這個商學院看起來遲早胎死腹中的樣子。
最後恐怕成為辦學失敗的典型。
“諮詢了很多老師,那些學校裡的教授都不願意過來教學。”
沒有人願意來一個前途未卜的商學院當所謂的“培訓老師”,如果辦了幾年沒效果,可能都沒能走上正規,就垮台了。
傻子才過來。
秦想想一開始還想去學校裡找幾個學院派的老師,有專業的理論,還有教學實踐經驗,最後啥都招不到,籌建工作陷入了僵持尷尬境地。
其他企業工廠,全都隔岸觀火看好戲,就等著看秦想想這位傳奇女廠長怎麼收拾殘局。
而副市長,同時也是籌委會主任,麵對眼前的難題,卻拍拍秦想想的肩膀,鼓勵道:“秦校長,不要有壓力!市裡對你的期望很高,希望五年內,咱們商學院能成為華東地區的企業乾部搖籃!培養更多的民營企業家……經費上我們會大力支援,具體的建設事務,還得秦校長你多費心啊!”
秦想想:“……”
費心?我看你們是“頭鐵”,不撞南牆誓不休。
接下來,跟著籌建組的人跑了幾次高校找教學老師無果,秦想想煩了,心想乾脆就草台班子到底了,瞎瘠薄搖人吧。
商學院……經商……乾脆去市場找人。
在後續的幾天,秦想想在菜市場和百貨大樓選中了兩個“人才”,一個是菜市場賣豆腐的阿姨沈玉芹,她家攤位前隊伍總是最長,並且很多老主顧。
秦想想觀察發現,這沈阿姨手腳麻利,並且舉止大方,經常給顧客送點小東西,比如蔥,再扯扯家常……她家每天的豆腐都能賣完,幾乎不剩下。
秦想想上前跟阿姨聊了幾句,發現這沈阿姨對經營小本生意很有自己的那一套“察言觀色”功夫,她對鄰裡很熟,並且也熟知季節,天氣之類的帶來的銷量波動變化,每次都會根據不同情況調整每天豆腐的量,確保不剩下不浪費,天天都是新豆腐……
秦想想:“這應該算是‘菜市場經濟學’吧?”
除了這個沈阿姨,另一個則是百貨大樓賣被套的白大姐,據說這白大姐家裡很窮,夫妻倆努力攢了一點小本錢,才決定做這個小本經營。
他們在百貨大樓租下了最偏僻沒人要的位置,那個角落沒有人流量,就連百貨大樓經理,都勸說他們不要租……白大姐夫妻倆還是咬咬牙租下了。
租下之後,白大姐特彆主動站在百貨大樓門口跟人推銷,逢人就笑,碰見顧客有需要,她就上前搭把手……但是幾天下來,根本沒賣出幾件貨。
旁人就說她傻……人家不買你的東西,你還跟人笑什麼笑。
然而,白大姐仍是堅持笑臉待人,遇上人需要幫忙,都熱切搭把手,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奇跡就來了,很多人家裡需要更換被套,第一個就想到她。
這白大姐的生意也是越做越紅火。
“這沈阿姨,這白大姐……這些都是天生的經商人才,人家想不賺錢都難。”
秦想想尋思著:“跟著這些人學做小生意,雖然不一定懂學院派的經濟啊管理類的知識,但是跟人家學著做市場小生意,絕對虧不了。”
“能賺到錢就行,咱們學校起碼也不算是‘誤人子弟’。”
在八十年代,大部分人的服務意識都很差,從來沒有“顧客是上帝”的想法,這種思潮還在萌芽當中,畢竟往上數個幾年,“不能隨意毆打顧客”纔是很多人的共識。
哪怕在以後,明明知道要把顧客當上帝對待,要笑臉迎人,要經常給出小恩小惠來維持老客戶之間的關係……道理都懂,但很多人當老闆仍然做不到。
“把這沈阿姨,還有白大姐都請到咱們商學院當老師吧,一個是‘菜市場經濟學’,一個是‘銷售經濟學’……”
“校長——”
此時才畢業沒兩年,和秦想想同一屆畢業的籌建組副組長溫成康幾乎要崩潰了呀。
“校長,咱們能不能找點專業的人才,有文憑有學曆的,最好是大學教授,能把人請過來上課就好。”
秦想想:“……”
經濟學管理學的對我們不屑一顧,目前都隔岸觀火,或許有人願意,但都不情願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怕成為眾矢之的物件,更怕最後落得像個笑話。
“大學教授是吧……好,我找。”
秦想想決定來一個反向思維,那些搞經濟管理的不來是不是?那麼我找其他專業的!
聽說首都就有一個搞核物理的,八十年代初去米國矽穀參觀回來,明明原本是個學術天才,偏偏他就受刺激不想搞學術,他想經商了!但是經商又沒半點天賦(x)……這類人才智商高,懂技術,而且還嚮往經商,書本學習能力極強,他們應該主動學了經濟和管理類的課本知識,隻是實戰銷售麵對客戶麵對市場的能力不行……
沈阿姨白大姐這類人才,懂直接麵對市場銷售,缺乏書本商業管理係統知識。
而這個搞核物理的,身上懂技術,又學過經濟管理知識,奈何經商實戰不行。
這兩類人才湊在一起,也算是“中和互補”。
秦想想:“……我真是個天才。”
秦想想自己也很心虛,但是先湊一套草台班子再說,有技術,有銷售?至少能賺到錢……起碼這個學校不虧本。
這麼想著,秦想想給沈文博教授打了個電話:“沈教授,我想請您幫個忙,您是否認識一些‘不務正業’的高學曆人才,比如您的老同學啊,朋友學生啊,或者是認識的其他學校教授……”
“‘不務正業’?”
秦想想:“就好比,之前好好搞著化工,突然著了魔一樣想要做買賣經商賺錢的。”
沈教授:“……”
秦想想的這句話,突然點醒了沈教授,“有,還真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