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漁獵江南,養活一家七口 第128章 新的出路
“誰從你承包的區域搞的,王富貴,我發現大隊裡人罵你為富不仁,真算是罵的輕的。”
“做人要講良心,如果沒有東哥給你指一條路,你祖墳都要被大隊裡的老倌子給拆了。”
“看看你講的什麼話。”
王強沒好氣的懟了一句。
程小東也翻了個白眼:“六港子那邊弄得,趕緊打秤,魚現在還有一口氣,死了算你的。”
王富貴是真鬱悶。
看這些魚一條條也就最後一口氣吊著了,這是找準了時間挑上來的。
趕緊打秤。
最後草魚有五十多斤,鯉魚四十多斤,還有黃鴨叫。
黃鴨叫價格要比草魚這類普通家魚貴點。
還有其他最不值錢的白鰱等等……
一打秤竟然有兩百多斤。
各種魚類折算平均價五角一斤。
兩百斤就是一百多元。
漁民賺錢也沒有那麼簡單,如果是弄到一般家魚的話,對現在的程小東而言,已經有點看不上這點收入了。
這期間,他們本大隊的一個漁民和王富貴吵了起來。
是一些死魚。
王富貴的收魚規則是,死魚比活魚要便宜一角錢。
但也不是什麼死魚都要。
蘆葦林的網陣裡上魚,很多都是晚上就進去了,裡麵缺氧,魚死的早。
而這會還是十月,秋老虎的太陽還在逞凶。
魚在水裡泡一個晚上之後,會發點要臭的氣味。
王富貴在看死魚的時候,會特意仔細的檢查魚眼睛。
如果魚眼睛還能保持清澈,這種說明魚死的時間並不是很長,這種他就會要。
但是那種魚眼睛明顯已經有些發白了的,這種肯定死的時間有點長了,等他運送到縣裡之時,肯定會有一些臭味。
單位的食堂一般也不會要了,隻會當垃圾處理。
漁民一般要麼就是拿回家做鹹魚,要麼就是直接丟了,要麼就是特彆便宜的價格賣掉。
王富貴是壓根不要。
所以他們之間發生爭吵。
程小東邊上聽他們吵吵哄之時,突然覺得,要不我低價收了做鹹魚乾?
王富貴不要,那是因為他還要運送到縣裡,送到一些單位,食堂裡,這個過程時間長。
死魚會變質。
可我就在湖邊,現場就收了,下鹽醃製,這樣就能防止魚變壞。
而活魚的鹹魚,和死魚的鹹魚的味道是一樣的。
今天弄了兩百斤魚,一共就賺了一百多元。
換做是以前,我肯定會很開心。
可不能總是隻盯著這些蠅頭小利。
要改變思路了。
所以看他們兩人吵的不可開交。
程小東突然邊上開口:“要不,這些死魚賣給我好了。”
此話一出,邊上馬上安靜,都古怪的望著程小東。
王富貴說:“你要這個死魚乾什麼,你家能吃完啊。”
“王富貴,你少特麼給我多嘴,你不要難道還不能讓東伢子要?”這人一聽程小東說要。
馬上瞪著王富貴,生怕王富貴壞了自己的好事。
“東伢子,我賣給你,一角錢一斤,你全部拿走。”
王強邊上也很是著急:“東哥,想清楚啊,這些魚眼睛都發白了,估計放不了一個上午就會發臭了。”
“咱們買了乾嘛!”
程小東笑著說:“你彆管,我有自己的用途。”
隨即對那人說:“一角錢一斤有點貴了,五分吧。”
“這些魚哪怕你這會送到鎮上去賣,也不會有人要。”
“五分?”這人一臉苦澀,確實有點太低了。
但程小東講的也沒有錯。
賣不掉最後也隻能丟了,太可惜了。
做鹹魚乾吧,那個漁民家不是一堆的鹹魚乾?
更何況這年代普遍家裡都捨不得用油,漁民天天和魚打交道,他們並不是很喜歡吃。
家裡一碗鹹魚,好幾頓纔能夠吃完。
糾結了很久後說:“那就六分吧,你加點,都是辛辛苦苦從湖裡弄回來的。”
程小東說:“行,你這裡我全部都要了,另外,其他人這個品相的魚,我也全要了。”
誰籮筐裡還沒有幾條這種品相的死魚。
他們正愁怎麼處理呢。
聽程小東這麼一說,其他人馬上掏出來賣給了他。
最終,程小東用六分錢一斤的價格,收了一百多斤。
總共才花費六七元。
這一路上,王強一直都在嘮叨,覺得程小東虧大發了。
程小東看邊上有人,一直不說自己想乾嘛。
直到回了家裡後,程小東才解釋。
王強聽後,心裡開始盤算起來。
一百斤魚,三斤魚能曬一斤乾魚。
能出三十多斤!
一斤乾魚可以賣三元五角,這還是鰱子魚的價格。
如果是草魚,青魚這些還可以多加一角錢。
就算三元五角,那這些魚所能產生的價值超過一百元。
鹽成本:
一斤鹽一角五分錢,按照二嫂醃魚的習慣,可以醃製三十多斤魚!
一百斤魚也不過花掉三四斤鹽,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再就是算他們的人工,太陽總不要錢吧……
他算著算著,突然汗毛直立:“東哥,我們大隊這二十多條船,每天都可以出一百多斤這種死魚,這麼一算,很賺錢啊……”
程小東笑了笑:“所以賺錢要靠腦子,也要靠自己腿多勤快,多去找出路。”
“你們先剖魚,我去縣裡,心樂那邊應該東西都賣的差不多了。”
今天早上,程小東他們四人一起去了六港子,沒時間去賣昨天的野鴨。
所以就讓程雯雯和蔣心樂先去了縣裡送貨。
他要趕過去和她們彙合,買一台縫紉機回來。
王強充滿了乾勁:“那行,這些你不用管,我去找二嫂回來。”
“醃魚這東西,還是要二嫂親自下手,不然我們手腳沒輕重,要麼就是太鹹了,要麼就是鹽太少,導致魚肉壞了。”
說著趕緊去地裡找二嫂和大嫂去了。
昨天開始,大隊組織去防護林砍柴的事已經結束了。
再過一段時間就要到了種油菜的季節,兩個嫂嫂正在忙著先把地給翻了。
哪怕現在日子過的好了,他們也絕對不會讓自家地給荒了。
第一,土地是農民的根,根深蒂固,刻在了骨子裡。
厲害的農民,每年種地,沒事就去地裡捧點土聞一聞,就能大概分辨出今年這片地的收成。
所以他們見不得荒地。
第二,要是家裡空了一塊地,馬上就會被人打上一個懶人的標簽,是會被人笑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