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小甜妻:腹黑相公寵不停 第1074章 合作是不可能合作的
\\t\\t\\t\\t
眼看太子的哭聲漸漸小了,皇帝心頭不滿,抬手又狠狠擰了兩把。
把太子再次擰得哭聲震天,
這才滿意了,見太子哭個不停,皇帝丟開手,帶著人大搖大擺的走了。
等皇帝走遠以後,管事姑姑,管事太監,太子的奶孃以及在這個偏僻宮殿裡服侍太子的幾個小宮女小太監,全都癱倒在地。
隻要在宮裡呆過一段時間的都是人精。
皇帝如此明顯的表現,他們要是還看不出來,皇帝不待見太子,那他們就白活了。
可是看出來皇帝不待見太子那又如何?
從來隻有主子挑奴才,哪裡有奴才挑主子的?
現在他們隻要一想到坤寧宮那些給皇後娘娘殉葬的宮人和產婆,就全身發冷,隻能祈禱小太子活得長久一點,保住他們的狗命!
太子的出生和孫皇後的死,除了徒增坤寧宮一地冤魂之外,對於整個大順朝的時政來說,並沒有起什麼水花,正如皇帝所說的那樣,大事為重,皇後連葬禮都是悄無聲息的。
彆說全國掛喪,讓內外命婦進宮給皇後娘娘哭靈這種事情沒有,就連皇後是哪天下葬的,前朝後宮的人都沒有一個說得出來。
好像死了一個皇後跟死了一個乞丐也沒什麼多大區彆。
而與皇後去世的悄無聲息相比,大順朝對北疆開戰的動靜就委實驚人。
大順朝的軍隊最終由錢德勝掛帥。
皇帝對這個人選不是太滿意,因為這不是他自己人,並不是他的心腹。
所以,在經過比試,錢德勝通過自己的本事脫穎而出,成為出征北疆的主帥之後,皇帝就把自己的心腹白中原任命為副統帥。
還讓錢德勝遇事要跟白中原多商量。
齊勝和馬成功兩人,也被皇帝放進征北軍中,成為兩員副將。
按照皇帝的想法是,這麼一來,出征北疆的大軍中有他自己的三個心腹,不管再怎麼樣,就等於還是他自己掌握著軍隊的主控權。
皇帝還就不相信了,白中原、齊勝、馬成功三個人合在一處,還能讓錢德勝一個人獨大。
於是就這樣,號稱清剿北疆謀逆之臣的十萬征北軍成立了。
皇帝以為,
白中原、齊勝、馬成功三人都是他的心腹,就應該通力合作,一起努力掌握征北軍的大權,給他守好這支征北軍,出征北疆打勝仗。
隻是皇帝壓根兒沒想到,雖然白中原、齊勝、馬成功三人都是他的心腹,但是,也不表示他們就一定會通力合作,一起抗衡錢德勝。
畢竟,人心都是自私的,大家更多的都是為自己考慮。
對於白中原來說,他沒有當到主帥,心裡本來就不高興,按道理,這個主帥的位置這會兒就應該是他的。
如今皇帝把主帥的位置給了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錢德勝,反而給了他一個副主帥的位置。
雖然說讓錢德勝遇事多和他商量,可要知道,在軍中,級彆不同,所代表的權利千差萬彆。
彆看錢德勝現
每次出現驗證,請不要使用無痕模式!
在答應皇帝答應得好好的,說遇事一定會跟他多商量,可是白中原敢保證,隻要征北軍一出京城,錢德勝肯定會把皇帝的話丟在腦後。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帝隔著天遠地遠,還能強迫得了錢德勝?
因著這個事,白中原對皇帝也十分不滿,更多的卻是為自己考慮,他要想法,趁著還沒出京城之前,在軍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
但就算這樣,也並不表示白中原就願意跟齊勝和馬成功兩個合作了。
他看不起齊勝和馬成功兩人。
也不知道皇帝怎麼想的,培養和提拔一個將領,不是他的本事和才能,而是看名字吉利不吉利。
要是名字吉利就有用的話,那他去改名叫作戰必勝好了!
嗯,說不定,皇帝這回讓錢德勝掛帥,就是看錢德勝名字比他白中原名字更吉利。
白中原不想跟齊勝、馬成功兩人合作,齊勝、馬成功兩人的想法也沒比他好到哪裡去。
他們兩個也不願意跟白中原合作。
大家都是皇帝的心腹,他們兩個這麼多年在軍中幫著皇帝練兵,什麼苦沒吃過,什麼累沒受過,到如今,大軍開拔,聽說北疆情況非常糟糕,隻要過去就是撿軍功。
結果,這種情況下,皇帝讓白中原當副帥,而他們兩個卻隻能當個副將!
彆看副帥和副將這兩個職位,隻是一字之差,其中的權利那可是天差地彆,到時候,到手的功勞,計算起來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大家都是皇帝的心腹,憑什麼啊?
憑什麼好處讓白中原占了,他們就去隻能去撿點小功勞回來啊?
這不公平啊!
所以這兩人心裡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反正就是,如果他們兩個想出頭,就得先把白中原拉下來纔有機會,不然,有個副帥白中原壓在他們頭上,他們肯定就沒有出頭之日。
所以,合作是不可能合作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合作了。
正好這征北軍十萬大軍之前一直都是他們兩個在操練的,所以對於軍中的情況,齊勝和馬成功兩人十分熟悉,底下的將士,也有一部份是跟著他們的,都聽從他們的調譴,倒讓齊勝和馬成功占到一點優勢。
至於錢德勝,他本來就不是跟白中原他們這些人一夥的,準確的說,他就不是跟任何人一夥的,包括皇帝,所以就更不存在跟他們合作的可能。
可你要說這十萬征北軍是皇帝的軍隊,錢德勝在裡麵一點優勢都沒有,那就大錯特錯了。
他一個退居二線那麼長時間的將領,最終能成為征北軍的統帥,這本身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
要是真的沒有任何根基,沒有任何人支援,這十萬大軍的統帥之位,又豈是這麼好拿的?
所以,在皇帝不知道的時候,整個征北軍其實就已經分成三個明顯大的派係各自為政,誰也不聽誰的。
偏偏皇帝還以為他自己英明神武,把一切安排得妥妥的,很快就能把北疆收回來,也不知道讓人是該氣還是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