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105章 塞北牧耕
-
大康四十八年大寒,塞北草原的白毛風捲著碎雪,將韃靼部落的氈房埋進雪窩。首領巴圖魯的馬鞭指著枯黃的草場,草根處翻出的沙粒在陽光下閃爍:\\\"三年前還有膝蓋高的苜蓿,如今隻剩沙鼠洞。\\\"
他的羊皮袍上結著冰碴,\\\"漢人說
'
塞北不養菌
',可我們的牛羊,連草根都吃不上了。\\\"
總社的議事廳裡,王遠的顯微鏡玻片上,苜蓿根瘤處佈滿黑色斑點
——
那是土壤氮素枯竭的標誌。\\\"《齊民要術》說
'
苜蓿養地
',\\\"
他用銀針挑起草根,\\\"但連續五年單作,土地肥力早已透支。\\\"
林羽望著巴圖魯帶來的沙化土樣,忽然想起在實驗室見過的草原生態模型:\\\"菌草輪作,\\\"
他在沙盤上擺出苜蓿與菌棒的間隔種植,\\\"苜蓿固氮,菌菇吸腐,就像牧民的羊群與牧馬互相依存。\\\"
凍土實驗室裡,王遠對著《真菌基因圖譜》殘頁,用蟬蛻粉溶液浸泡苜蓿種子:\\\"第
47
號基因片段負責抗寒,\\\"
他用牛角針挑出熒光標記的種子,\\\"再裹上摻了木纖維的蟬蛻粉,既能防沙磨,又能在
-
40c啟用發芽酶。\\\"
虎娃按照《齊民要術》\\\"秋耕冬灌\\\"
法,設計出半地下式牧草菌棚:棚頂的透光防火泥能折射紫外線,促進苜蓿光合作用;棚壁的冷凝槽收集牧草蒸騰的水汽,經蟬蛻粉過濾後,恰好滿足食用菌的濕度需求。
\\\"看這固氮菌劑,\\\"
王遠展示著陶罐裡的乳白色懸濁液,\\\"從牛角村老槐樹下的根瘤菌改良而來,耐低溫,還能分泌抑製沙鼠啃食的萜類化合物。\\\"
首批試驗田選在陰山南麓。巴圖魯的兒子蘇和盯著埋入菌棒的苜蓿地,刀柄上的狼頭紋在風雪中泛著冷光:\\\"若牧草枯死,我們就踏平你們的總社。\\\"
但當春分的陽光融化積雪,破土而出的苜蓿芽讓牧民們屏住了呼吸
——
嫩芽頂著未完全脫落的蟬蛻粉殼,像戴著頭盔的銀色士兵。更神奇的是,菌棒周圍的牧草根係格外粗壯,根瘤處泛著健康的粉紅。
\\\"聞到了嗎?\\\"
林羽撥開牧草,腐葉香中帶著淡淡的鬆木味,\\\"食用菌分解的有機質,比牛羊糞還肥。\\\"
七月流火,正當牧草抽穗時,三頂氈房突然燃起大火。\\\"魔鬼附了牧草!\\\"
被煽動的牧民揮舞著火把,\\\"菌棒是地獄的眼睛!\\\"
虎娃剛要啟動唧筒式滅火器,林羽卻按住他的手:\\\"讓火燒。\\\"
防火泥包裹的菌棚在火中屹立,燃燒的牧草灰卻隨風飄向菌床
——
王遠突然驚呼:\\\"草木灰裡的鉀元素,能啟用固氮菌劑的休眠孢子!\\\"
顯微鏡下,被火烤過的土壤中,原本
dorant
的固氮菌突然甦醒,像聽到號角的士兵般聚集在苜蓿根部。巴圖魯的馬鞭停在半空,他看見過火的草場邊緣,牧草竟比彆處綠得更深。
滅火後的草場中央,林羽撿起半片燒黑的菌棒,上麵的山雀紋焦痕竟與巴圖魯的狼圖騰意外契合:\\\"在我們那裡,山雀是護苗的神鳥,\\\"
他指向重新發芽的苜蓿,\\\"而你們的狼,是草原的清理者,都是土地的守護者。\\\"
蘇和忽然抽出佩刀,在燒焦的菌棚立柱上刻下狼雀共生紋:\\\"阿爸,牧草燒不死,反而更壯,\\\"
他的眼睛映著跳動的篝火,\\\"就像我們韃靼人,越被風雪打,腰板越直。\\\"
深夜,王遠在火場灰燼中發現異常
——
幾簇未完全燃燒的紫色絨毛。\\\"是木露珍的耐高溫變種,\\\"
他的檢測鏡發出急促的熒光,\\\"慎思堂想借牧民的手,把孢子混入草木灰。\\\"
但他們失算了。固氮菌劑中的萜類化合物,恰好是這種變種的剋星。當虎娃將灰燼埋入試驗田,顯微鏡下可見紫色孢子被白色菌絲層層包裹,像被牧民套住的惡狼。
秋分那日,巴圖魯帶著九部落首領來到總社,獻上綴滿狼首的羊皮盟約:\\\"從此塞北草場,菌草輪作,牧耕兩旺。\\\"
盟約中央,山雀與狼頭環繞著苜蓿與菌菇的圖騰,邊緣刻著用畏兀兒文和漢字寫的輪作公式。
王遠趁機將《牧草基因改良手劄》埋入盟約石下,手劄裡夾著從未來帶來的抗沙化草種
——
這些融合了現代基因篩選與古代耐寒術的種子,將在塞北的風雪中,長成連接兩個時空的,永不倒伏的,生命之牆。
當韃靼商隊帶著首批菌草種子返回草原,慎思堂的密探在篝火堆裡發現了半片特殊的草葉
——
葉脈中竟嵌著極細的金屬絲,與未來實驗室的基因載體如出一轍。而在總社的凍土庫中,林羽正對著新培育的
\\\"狼雀苜蓿\\\"
微笑,這種能分泌天然驅蟲劑的牧草,其基因鏈末端,悄然多出了一段來自
2023
年的,專門剋製木露珍耐高溫變種的,保護性序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