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111章 嶺南瘴疫
-
大康四十八年霜降,英德縣的菌圃籠罩在黏膩的霧靄中。阿苗蹲在菌棒前檢視平菇長勢,卻見葉片上凝結的露珠泛著可疑的青紫色
——
與半月前從黃河災區運來的救災糧袋上的黴斑如出一轍。她剛要伸手觸碰,忽然聽見山下傳來哭喊:\\\"阿公又打擺子了!冷得發抖卻渾身滾燙!\\\"
三日後的總社密報證實了林羽的猜想:從嶺南送來的血樣裡,瘧原蟲正以詭異的螺旋狀分裂,其表麵抗原竟與三個月前黃河決口時檢測到的木露珍變種有
37
的基因重合。\\\"慎思堂在玩基因嫁接,\\\"
王遠的顯微鏡玻片上,瘧原蟲被青蒿素晶體刺得扭曲,\\\"他們把孢子的抗藥性基因,嫁接到了瘧原蟲的線粒體上。\\\"
虎娃翻看著《肘後備急方》殘頁,忽然指著
\\\"青蒿一握,水二升,絞取汁\\\"
的批註:\\\"哥,把青蒿素合成酶的基因,嫁接到平菇的菌絲體裡如何?\\\"
他想起在黃河堤壩時,王遠曾用蟬蛻粉啟用過蚯蚓的特定基因片段,\\\"就像給菌菇裝個天然藥囊。\\\"
凍土實驗室裡,王遠的牛角針在載玻片上移動,將青蒿的抗病基因注入平菇菌絲。\\\"看,\\\"
他指著逐漸變藍的菌絲,\\\"奎寧類物質開始分泌了。\\\"
虎娃舉著新改良的唧筒,筒內裝著混有青蒿菌孢子的山泉水:\\\"按《天工開物》的夏布法,把除蟲菊酯浸到麻紗裡,\\\"
他抖開三米高的滅蚊網,網眼間繡著極小的山雀紋,\\\"這蚊牆,連針尖大的瘧蚊都飛不過。\\\"
英德縣令的官轎在菌圃外被截住,轎伕們抬著的,是渾身青斑的縣丞。王遠用竹片刮取患者指尖血,在顯微鏡下展示蠕動的瘧原蟲:\\\"諸位看,\\\"
他滴入青蒿菌煎劑,蟲體表麵立即泛起白霜,\\\"這不是瘴氣,是比蚊子還小的蟲在啃噬精血。\\\"
深秋的儺戲台上,巫師戴著青蒿菌造型的麵具跳起
\\\"踏罡步\\\",手中的滅蚊網被篝火映成金色,恍若神鳥展翅。\\\"看這羽衣!\\\"
他突然將網罩向火塘邊的蚊群,墜地的蚊蟲在山民們的驚呼聲中現形,\\\"菌神派山雀啄死了瘧鬼!\\\"
虎娃趁機用唧筒向菌圃噴灑孢子液,水霧在月光下泛著微光:\\\"這是菌神的露水,\\\"
他指向葉麵逐漸消失的青斑,\\\"能讓瘧鬼不敢近身。\\\"
當第一個康複的山民捧著青蒿菌湯跪謝時,火塘裡的艾草與除蟲菊正騰起青煙,將科學的真相,織進了千年的儺戲傳說。
慎思堂的密探在英德水井投放紫色粉末的當夜,守井的虎娃就發現了異常
——
水麵漂浮的油花,正是木露珍變種孢子的油性保護殼。但他們冇算到,當孢子隨水流滲入菌圃,青蒿菌菌絲分泌的奎寧正等著它們。
\\\"看這些線粒體,\\\"
王遠的檢測鏡下,孢子的能量工廠正在崩解,\\\"奎寧嵌進了呼吸鏈,\\\"
他指著逐漸透明的孢子體,\\\"現在,這片水源反而成了它們的墳場。\\\"
更妙的是,死亡孢子釋放的營養物質,竟讓青蒿菌的菌絲體長得愈發粗壯,菌蓋上的山雀紋,也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清晰。
冬至那日,英德菌圃豎起了新的石碑,碑頂雕刻著山雀啄蚊的圖騰,基座刻著《青蒿菌護民記》:\\\"粵有瘴氣,生於蚊蚋,菌神降藥,山雀啄之\\\"
落款處,既有縣令的官印,也有儺戲班十二位巫師的手印。
林羽摸著石碑上的鑿痕,忽然想起在黃河堤壩收到的密信,慎思堂的井字紋旁,不知何時多了個被啄破的蚊形標記。遠處,虎娃正帶著山民們給滅蚊網刷漆,新調的硃紅漆裡,摻著能讓孢子在百米外就自動規避的,青蒿菌提取物。
臘月的北風裡,一支特殊的商隊啟程北上,馬車上載著曬乾的青蒿菌,車輪軸上纏著浸過除蟲菊酯的布條。王遠望著商隊消失的方向,手中的門禁卡突然發出蜂鳴
——
那是黃河流域的護商隊在傳遞信號,慎思堂的下一個目標,正是剛剛平息水患的,河南菌圃。
\\\"他們不會想到,\\\"
林羽望著菌圃裡正在越冬的青蒿菌,菌絲體在薄雪下泛著微光,\\\"從嶺南到黃河,每一片菌菇的脈絡裡,都藏著讓他們的陰謀,永遠無法破解的,耕者的,基因密碼。\\\"
伏筆收束:商隊行至贛州,虎娃在客棧牆角發現了慎思堂的暗記
——
用鬆煙墨畫的蚊形圖案,卻被人用指甲劃出了山雀的輪廓。當他刮下墨跡檢測,發現裡麵混著極細的青蒿菌孢子殘片
——
這意味著,在嶺南的某個角落,已經有人悄然學會了,用耕者的技術,對抗耕者的敵人。而在千裡之外的黃河堤壩,王遠新培育的
\\\"黃河青蒿菌\\\",正帶著嶺南的溫熱,在凍土中紮根,準備迎接下一場,關於生命與毀滅的,跨時空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