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都市 >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 第55章 分坊初立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55章 分坊初立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大康四十一年夏至,鄰縣的蟬鳴像煮沸的湯鍋,阿虎站在

\\\"豐羽分坊\\\"

的匾額下,手心的汗把坊主令牌浸得發潮。匾額是林羽親自選的桐木,刻著

\\\"耕織同源\\\"

四個大字,可他盯著前店後坊的格局,心裡直打鼓

——

這比在牛角村管采菌隊複雜十倍。

分坊開業那日,阿虎特意從牛角村運來十筐鬆針,鋪在菌圃裡。\\\"跟咱村一樣的腐殖土,一樣的通氣竹管,\\\"

他對工匠們說,\\\"準能種出一樣的好菌。\\\"

可半個月後,首茬菌菇出土就不對勁:菌蓋發皺,根部泛黑,湊近一聞,竟有股黴味。

\\\"濕度冇記準!\\\"

林羽翻著阿虎的登記簿,上麵的字跡歪歪扭扭,七月初二的濕度欄空著,\\\"燥濕儀顯示那天濕度超標,你冇通風,菌菇全悶壞了!\\\"

阿虎蹲在菌圃邊,抓著頭髮直歎氣:\\\"我想著采菌要緊,文書嘛\\\"

林羽冇多說,連夜畫了

\\\"濕度登記簿\\\",每頁都印著燥濕儀圖示,還附了

\\\"三查三記\\\"

口訣:\\\"晨查紗、午查炭、夕查土,雨前記、風後記、變天記\\\"。他把本子塞給阿虎,語氣裡帶著恨鐵不成鋼的嚴厲:\\\"文書不是麵子,是菌菇的命!\\\"

阿虎摸著登記簿上的山雀水印,忽然想起父親老刀說過的話:\\\"耕者的筆,跟竹匕一樣重要。\\\"

他咬咬牙,拜了縣學夫子為師,每天跟著學算術和記賬,硯台裡的墨汁乾了又濕,終於能把濕度、溫度、施肥量記得清清楚楚。

可麻煩事接踵而至。有商客投訴,分坊的菌醢有股酸味,像是偷減了蒸製工序。林羽當場砸開壇口,取出菌脯一嘗,果然帶著生澀味。\\\"物勒工名,古有明訓!\\\"

他命人在每壇菌醢刻上工匠姓名,\\\"出了問題,連坐追責!\\\"

工匠們看著壇口的刻痕,再也不敢馬虎。阿虎特意在工坊立了塊

\\\"連坐碑\\\",上麵刻著牛角村的老規矩:\\\"一蒸不足,十工同罰\\\"。當新一批菌醢送到州府,商客們摸著壇口的名字,竟覺得比以前多了份踏實。

標識冒用的問題更棘手。鄰縣突然冒出幾家

\\\"豐羽菌鋪\\\",招牌上的山雀紋歪歪扭扭,賣的卻是硫磺熏製的假菌脯。張虎聞訊趕來,盯著冒牌貨看了半夜,忽然一拍大腿:\\\"咱做個可拆卸的竹牌!\\\"

他用苦竹削出

\\\"山紋榫頭\\\",分坊的竹牌刻

\\\"豐\\\"

字榫眼,總坊的刻

\\\"羽\\\"

字,兩牌合榫才能顯出完整山紋。\\\"以後進貨,先對榫頭,\\\"

張虎舉著竹牌演示,\\\"假牌子榫眼對不上,就是塊廢竹!\\\"

周嬸來分坊傳藝時,發現縣民吃飯無辣不歡。她蹲在市集看了三日,見賣辣醬的攤子前總排著長隊,立刻有了主意:\\\"把菌脯切絲,拌上野山椒!\\\"

工坊裡頓時響起

\\\"咚咚\\\"

的搗椒聲,辣油混著菌香,熏得虎娃直打噴嚏。

\\\"麻辣菌脯\\\"

上市那天,阿虎心裡直打鼓,冇想到開壇就賣空。有個老婦買了十斤,說要給遠在京都的兒子寄去:\\\"這辣味,比城裡的醬菜還爽利!\\\"

周嬸看著空了的醬缸,笑得眼睛眯成縫:\\\"都說一方水土一方菌,冇想到辣味也能配鬆風。\\\"

秋分那日,分坊的菌圃終於長出像樣的鬆菌。阿虎蹲在竹篩前,用登記簿比對每株菌菇的生長日期,陽光透過通氣竹管,在他的賬本上投下網狀陰影。林羽站在坊門口,看著

\\\"耕織同源\\\"

的匾額被曬得發亮,忽然問:\\\"後悔接這擔子嗎?\\\"

阿虎摸著登記簿上的墨痕,想起那些被悶壞的菌菇,想起刻在壇口的名字,忽然笑了:\\\"以前覺得文書麻煩,現在才知道,每筆賬都是菌菇的底氣。\\\"

他轉頭望向菌圃,新出土的菌蕾頂著鬆針,比牛角村的稍矮,卻多了份潑辣的勁頭

——

就像這分坊,雖脫胎於牛角村,卻已長出了自己的根。

山風掠過分坊的飛簷,簷角的山雀風向標輕輕轉動,指向牛角村的方向。周嬸的麻辣菌脯罈子又空了,商客們排著隊打聽下一批貨的日子;張虎的防偽竹牌成了分坊的標誌,每塊牌上的榫頭都透著耕者的巧思;阿虎的登記簿越記越厚,墨跡裡混著鬆針香,成了分坊最珍貴的

\\\"菌菇日記\\\"。

這一晚,林羽在分坊的竹簡上記下:\\\"分坊之難,難在

'

同'



'

變'。同者,菌種工藝不可變;變者,口味經營需隨俗。阿虎之錯,非在愚鈍,而在輕文書;今之悟,非在苛責,而在知敬畏。\\\"

他合上竹簡,聽見隔壁傳來阿虎背誦算術的聲音,嘴角不禁揚起笑意

——

這或許就是耕者的傳承:在挫折裡生根,在變通中發芽,最終長成遮天蔽日的大樹。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