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門崛起:羽落田豐 第87章 農政建言
-
大康四十五年秋分,金鑾殿的銅鶴香爐飄出龍涎香,與林羽袖中攜帶的菌菇香在殿中交織。他捧著《農稅十策》竹簡,聽著階下士族議員的冷嘲熱諷,目光掃過李閣老袖口若隱若現的虎頭紋
——
那是慎思堂的標誌,也是聚珍堂背後的參天大樹。
\\\"陛下,\\\"
林羽叩首後直起身子,\\\"當今菌菇山貨遍銷天下,然商稅竟達七成,致使山民藏貨於野,商隊裹足不前。\\\"
他展開牛角村稅單,\\\"三年前菌稅五成時,年繳商稅五千兩;今改三成輕稅,商稅反增為八千兩,此乃
'
藏富於農,稅基自擴
'
之效。\\\"
吏部侍郎張大人的笏板重重磕在丹墀上:\\\"農本商末,古之常法!若對菌菇輕稅,豈不是鼓勵百姓捨本逐末?\\\"
他指向竹簡上的
\\\"農商結合\\\"
四字,\\\"此策若行,井田製將廢,耕者必棄田從商!\\\"
殿中響起此起彼伏的附和聲,唯有戶部尚書周大人默默翻開賬冊。林羽注意到他指尖停在
\\\"江南菌稅\\\"
一欄
——
那裡記著牛角分號上月繳銀三千兩,比聚珍堂壟斷時激增五倍。
\\\"張大人可知,\\\"
林羽轉向殿中屏風上的《禹貢九州圖》,\\\"青州菌農有田十畝,半種粟米半育菌菇,粟米畝產三石,菌菇年利二十兩,稅銀較純耕者多繳三成。\\\"
他取出十二社分利賬簿,\\\"耕者並未棄田,反而因商利而精耕,此乃
'
以商促農
'。\\\"
周大人適時捧起賬冊:\\\"啟稟陛下,據戶部統計,推行輕稅的三縣,今歲田賦較去年增長兩成,恰因耕者有了餘財購置鐵犁、改良種子。\\\"
他意味深長地瞥向李閣老,\\\"倒是重稅的州府,田畝拋荒者日增。\\\"
李閣老的鬍鬚劇烈抖動:\\\"數據皆為牛角村一隅,安能代表天下?\\\"
殿外忽有快馬馳來,太子親自捧來江南急報:\\\"父皇,蘇州府呈遞的《菌稅便民疏》稱,牛角分號帶動周邊三十裡菌農納稅,商稅月增千兩。\\\"
他將疏文展在龍案上,\\\"兒臣以為,可先於江南三府試點
'
菌稅減半
'。\\\"
皇帝望著疏文中的山雀紋火漆印,忽然想起禦膳房裡日日呈上的菌菇羹
——
那是太子特意叮囑
\\\"用牛角村新製的保鮮陶罐\\\"
盛放的。\\\"準奏。\\\"
他提起禦筆,\\\"著林羽為試點監督官,賜
'
農政直行
'
令牌。\\\"
三日後,京都街頭突然流傳《廢井田論》傳單,繪著農夫棄犁揹筐的漫畫,旁註
\\\"林羽欲斷天下耕基\\\"。林羽在勸農院檢視傳單時,發現紙角染著微量硫磺粉
——
與聚珍堂毒菌案的證物相同。
\\\"大人,\\\"
陳公子遞來密報,\\\"經查,傳單出自城西
'
慎思書局
',而書局掌櫃的賬房,正是聚珍堂前總管。\\\"
他壓低聲音,\\\"幕後指使,怕是\\\"
未等說完,太子的暗衛已闖入:\\\"李閣老府中搜出虎頭紋印版,與傳單油墨一致。\\\"
金鑾殿再開,李閣老的笏板已換成枷鎖。他望著殿下的林羽,眼中閃過陰鷙:\\\"豎子敢爾敢爾的是你們。\\\"
皇帝拍案而起,\\\"借謠言亂政,罪加三等!\\\"
他轉向林羽,語氣和緩,\\\"卿家但行新政,朕為你鎮流言。\\\"
散朝時,太子將一方刻著山雀與麥穗的印璽塞給林羽:\\\"江南試點,可用此印調閱地方賬冊。\\\"
印璽底部,\\\"耕者有其利\\\"
五字與《牛角農書》的結語一模一樣。
當夜,林羽在勸農院整理試點方案,發現印璽盒底藏著半幅地圖
——
正是《天工秘錄》中記載的
\\\"木露珍培育地\\\"。而隨印璽一同送來的,還有封未署名的密信,信中隻有一句:\\\"慎思堂欲借
'
廢井田
'
之名,行
'
毀菌圃
'
之實。\\\"
他摸著印璽上的山雀紋,忽然想起在太學藏書閣看到的
\\\"木露珍\\\"
記載:其孢子喜生於稅賦苛重之地,借民怨為養分,遇重稅則爆髮式生長。窗外,京都的秋風吹過宮牆,帶來遠處商隊的駝鈴聲
——
那是掛著山雀旗的江南貨船,正將輕稅的喜訊帶回牛角村。
三日後,江南快馬送來加急軍報:蘇州府菌圃突發怪病,菌菇一夜之間通體泛紫,與《毒菌圖譜》中的
\\\"木露珍\\\"
完全一致。林羽盯著軍報上的
\\\"稅賦減半剛行三日\\\"
字樣,忽然想起《天工秘錄》的批註:\\\"此菌逢輕稅則隱,遇重稅則顯,實乃士族豢養的
'
稅賦毒瘤
'。\\\"
他握緊
\\\"農政直行\\\"
令牌,令牌邊緣的鋸齒,此刻像極了木露珍孢子的倒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