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裝後,她成了京城權貴的白月光 074
淮南東路
當天晚上,韓明蘊便用紙筆將今天陳湫月所說的事情一一記錄在冊。
淮南東路安撫使頒布限產令。
問題就出在這裡。
為什麼會無緣無故頒布這個。
一般太平年代,王朝都是鼓勵桑蠶養殖,若非迫不得已,前方戰事吃緊,或者天災人禍,根本不會啟用這個政策。
桑蠶養殖十分賺錢,隻有糧食不夠用的情況下,朝廷才會出此對策。
糧食不夠用。
韓明蘊垂眸。
永嘉五十九年夏天,兩浙路出現水災,農田被淹沒,糧價暴漲,農民缺食。
這個時候,與兩浙路最近的就是淮南東路。
兩浙路賑災糧食不夠,第一個調糧的就是淮南東路。
所以,淮南東路安撫使緊急發布限產令,是因為他提前知道了這件事。
韓明蘊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他為什麼會知道?
原著中江南水災是因為兩浙路轉運司在水壩工程質量上造假,又剛好碰上了有史以來最長的梅雨季節。
最後堤壩坍塌,洪災肆虐,無數農田被淹沒,死傷無數之後,時疫又起。
而兩浙路轉運司貪汙的錢,最後都進了成王的口袋。
想必今年元日宴上兩浙路轉運使進京也是因為這件事。
兩浙路的水壩年年要重修,年年要維護,恐怕是皇帝不願意在給他們撥錢,才讓今年兩浙路趕在了元日宴當天進宮。
韓明蘊心中有些沒底,因為原著裡就算這件事給大魏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韓明淵還是用了什麼法子保住了成王。
假賬?
應該不至於,兩浙路轉運司這麼多年來的天價金額和無數大壩衝毀,不是一個小小的假賬就能應付過去的。
除非是轉嫁風險。
將這些爛攤子甩給彆的人。
至於淮南東路安撫使,至少韓明蘊現在知道了此人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是成王的人。
他對於成王的這些事情是知道,但是他不阻止。
而且此人頗有遠見,甚至能推測出今年可能有洪災,提前備糧,以防未來關鍵時刻拿不出糧食來調,得罪了成王。
此人十分關鍵,倘若他不是成王的人,那麼他做出如此有遠見的決定就說明,這些年他一直在暗中觀察。
要是自己想用這件事,扳倒成王,他一定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證人。
再從那天成王的對話來看,張計相想要阻止兩浙路轉運使拿到錢。
但是成王和另一個官員的話裡有一個致命的漏洞。
他們說張計相是吳王的人。
這怎麼可能。
張計相是掌握三司,鹽鐵司,戶部司,度支司總領天下的財賦的三司使。
這種人怎麼可能擅自站黨。
更何況是吳王。
吳王和壽春帝姬一母同胞,他也是原著裡唯一一個不想爭奪皇位的王爺。
甚至是多年不在京城,雲遊天下。
張計相怎麼可能是他的人。
韓明蘊死死咬著唇,她一定是漏掉了什麼關鍵訊息。
她想要扳倒成王,今年江南這件事就是最好的契機。
她必須搞清楚這裡的所有迷題。
失之毫厘,差之千裡。
稍有不慎就是萬丈深淵。
明天就是自己的封官之日,她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那天和成王密謀的官員是誰。
再者就是順州的人用什麼東西,讓皇帝鬆了口。
韓明蘊內心已然有了打算。
當時成王說的最遲三月就要拿到錢,眼下已是三月底。
兩浙路和順州的人早就離開了京城,所以她的切入口就是和成王一同密謀的官員。
心中已然有了打算。
韓明蘊放下紙和筆,明天就能見分曉了。
翌日一早。
韓明蘊就同韓明淵乘著馬車來到皇宮。
紫宸殿內,太監總管馮川尖著嗓子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定國公世子韓明蘊,勤勉於學,成績優異,特封都水監同判監事兼司農寺少卿,即日赴任。
欽此。”
“臣韓明蘊叩謝陛下隆恩,願為聖主效犬馬之勞。”
聽到這旨意,底下人一整騷動,更有年輕點的學生甚至有點站不住了。
這怎麼可能?
韓明蘊的題目是答得有多好,才能在自己父親兵敗北戎的陰影下,有此殊榮。
李衡意也是皺眉。
這是怎麼回事?
依照當年的事情,皇帝頂破天了也隻會給韓明蘊封個寄祿官,司農寺少卿。
寄祿官是沒有實權的,最適合國子監裡的一些世家子弟。
不用他們乾事,同時又有俸祿拿。
李衡意當時也打得這個心思。
他知道皇帝不喜韓明蘊,想讓她從寄祿官開始,至少留在了京城,往後的路還能一步一步慢慢走,一點一點靠近權力。
但他完全沒想到,皇帝竟然會一下給韓明蘊封了兩個官職。
要知都水監隸屬三司,掌控中央的水利工程,可是真正擁有實權的。
唯一的缺陷就是實行權力要等司農寺的決策。
而韓明蘊一人接管兩職剛好彌補了這一點。
她可以從司農寺給自己做決策,然後在用都水監的權力去實行。
李衡意的目光幽深,韓明蘊的起點是曆朝曆代以來,無人可及的高度。
要是中間不出意外,三年之內,必定封相。
她究竟做了什麼,能讓皇帝不計前嫌,為她行至於此。
李衡意纔不會相信,這是一次考試就能達到的。
況且試卷答得再怎麼好,也隻是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李衡意瞳孔驟縮。
除非她答得答案讓皇帝認為實施率為百分之百。
這怎麼可能?
今年的考題是老掉牙的治水。
皇帝一輩子沒治過水,怎麼可能看得懂,大多是其他官員批卷。
頂破了天也隻能是拿到皇帝麵前過目。
李衡意的腦子一團漿糊,可惜他的手伸不進東府和西府。
否則一定要弄清這是怎麼回事。
韓明蘊這邊,她聽到這個官職也怔住了。
皇帝不愧是皇帝,真是謹慎。
在保證她有實權的情況下,封了這麼一個不會引人懷疑的官職。
她能達到這個高度,無疑是那張試卷的功勞,而試卷的題目驚世駭俗,絕對不能被人任何人知道。
所以,皇帝才給她封了這麼一個緊扣試卷題目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