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裝_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 439
謝清風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頭再次竄起的火苗,決定眼不見為淨。
“行了行了,”他有些不耐煩地揮了揮手,打斷了書房內凝滯的氣氛,也打斷了沈知遠忐忑的等待,“大過年的,跪在這裡像什麼樣子,起來吧。”
沈知遠依言起身,依舊不敢抬頭。
謝清風看都懶得看他,語氣硬邦邦地道:“你的意思本官知道了,不過此事非同小可,絕非你我一兩句話就能定下的。青青的終身大事需得從長計議,還得問過她母親和奶奶的意思。”
他頓了頓,終究還是沒把路完全堵死,但也絕不肯給什麼好臉色:“你且先回去,安生過你的年,至於彆的.....哼,以後再說!”
雖然這打發狠狠含糊其辭,但對於此刻的沈知遠來說,沒有立刻被轟出去或者嚴詞拒絕,已經算是看到了些許渺茫的希望。
他不敢再多言生怕再惹先生不快,連忙躬身行禮:“是,學生明白,學生告退。”
看著沈知遠如蒙大赦,又小心翼翼退出去的背影,謝清風沒好氣地哼了一聲,端起已經涼透的茶灌了一大口。
逆徒!
還敢惦記我家青青!
什麼接班人,以後還得再好好考察考察!品德這一關,必須嚴抓!
他憤憤地想著,決定回頭就得給研發組多加幾套難題,讓這小子沒那麼多閒工夫想東想西!至於青青那邊,嗯,也得找個機會好好說道說道,這京城裡的年輕子弟,心思多的很,可得擦亮眼睛!
不過一口氣堵在胸口,謝清風自己也不得不冷靜下來細想。
青青也確實到了桃李年華,是該考慮終身大事的時候了。
他揉了揉眉心,思緒翻騰。
他們謝家的女子,因著靜姝姐的經曆和他如今的身份地位,倒真有幾分特立獨行的底氣。靜姝姐和離後帶著青青自立門戶,不也過得很好?說句實在話,他們家的女人,就算一輩子不嫁人,他謝清風也養得起護得住,斷不會讓她們受了委屈。
可這畢竟是青青的終身大事,他歎了口氣,自己再不捨再看沈知遠那小子不順眼,終究不能替青青做主。
關鍵是青青自己怎麼想?青青可是很少會主動來他書房,沈知遠和她肯定在自己不知道的時候就認識了,她若是.....咳,即便隻是有那麼一點點好感,自己這做姨姨的,難道還能硬生生攔著不成?
這事兒,終究得攤開來,聽聽家裡人的想法。沈知遠那小子的話,他也得原原本本地轉述,至於成與不成,且先看看家裡人怎麼說。
初一中午,謝府正廳擺了張圓桌,奶奶張氏坐在主位,母親林娘陪在一旁,大姐謝靜姝、二姐謝思蓁分坐兩側,謝青青挨著母親坐下,謝清風則坐在對麵。
桌上的菜依舊不是很奢華但都是家人愛吃的,清蒸魚、紅燒肉,還有奶奶最愛的糯米丸子,氤氳的熱氣裡滿是團圓的暖意。
謝清風正思忖著如何開口,坐於上首的張氏慢悠悠地放下湯匙,語氣帶著尋常關切:“清風啊,我今早聽嬤嬤說,你那個頂得意的學生沈家小子來拜年了?這孩子瞧著就精神,懂禮數,每次來都記得給我這老婆子帶塊軟和的糕點,怎麼沒留他吃個便飯?”
謝清風正夾著一塊紅燒肉,聞言動作一頓,他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儘量平和地將沈知遠的來意和保證說了一遍。
他一邊說,一邊觀察著桌上眾人的神色。
他預想著會看到驚訝、慎重,甚至些許不滿。
然而,沒有。
張氏聽完臉上非但沒有訝異,反而露出瞭然的笑容點了點頭道:“知遠那孩子啊,我瞧著挺好,心思正,人也踏實,比那些隻會油嘴滑舌的強。”
知遠那孩子,多來幾回她就瞧出來了,眼神清亮,行禮問安實實在在,每回都不忘給她這老婆子帶些軟和吃食,不是那等浮躁虛滑之輩。最要緊的是,清風自己怕是都沒細想,他待知遠跟待彆的學生那是截然不同的。
那麼多機要事務都交給他辦,書房那樣要緊的地方也許他隨意進出,連謝義都不必通傳。若不是打心眼裡認可這孩子的品性和能耐,以自家孫女那看似隨和實則挑剔至極的性子,不會那麼信任他的。
清風打小就這樣,瞧不上的人連多一句話都懶得說,能讓自家孫女這般看重悉心栽培的,品行絕對是錯不了的!
謝清風:“???”
坐在張氏右下首的林娘也微微頷首,她性子溫婉,說話不急不緩:“那孩子是挺好的,舉止也守禮,是個知道分寸的。”
知遠那孩子,模樣周正,學問又好,青青眼看就到了出嫁的年紀,她們家......思緒轉到此處,林娘心底不由得泛起一絲難以言說的無奈。靜姝婚姻不順,和離歸家,清風更是女扮男裝這輩子都不能嫁人。
思蓁更是自己不想嫁人,當初還有很多來求親的,可她就是不開竅死活不嫁,現在年紀那麼大了還是老姑娘京城也沒人來求娶了。家裡這幾個孩子的姻緣路,走得都艱難。如今好不容易青青這孩子情竇初開,瞧著是往正道上走,對方也是個知根知底,品行端正的好孩子。
林娘覺著這門姻緣,無論如何也得護住了,可不能再出什麼岔子。
謝清風更懵了,看向林娘,怎麼娘也.....
緊接著,坐在林娘旁邊的謝靜姝放下筷子,用帕子拭了拭嘴角,“此事我知曉,青青與我提過。”
謝清風猛地看向靜姝姐。
靜姝迎著他的目光,淡然道:“那沈知遠,初次來府請教你《營造法式》時,在咱們那個花園偶遇青青,兩人便就其中一道測算題討論了幾句,後來他數次來訪,若恰逢你忙,有時也會與青青探討些算學疑難,青青於此道有興趣,隻是....”
“對你這位舅舅兼嚴師總存著幾分敬畏,不敢輕易叨擾,反倒是與同齡人探討更自在些。我暗中觀察過幾次,知遠這孩子言談有度,目光清正,探討學問時心無旁騖,待青青也守禮,重要的是,”她頓了頓,看向女兒,“青青自己也覺得與他說話投機,學問上頗有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