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重生後,我和夫君把侯府拆了 第352章 都是巧合
承恩公府的這次壽宴之後,往穆宅送的請柬一下子就少了起來。
究其原因,大概是在承恩公府的壽宴上,眾多女眷知道了薑家雖然出了點問題,但薑嬈這個人還是一如既往的不好惹,若是想要看她的笑話,說不得還反而會惹得自己難堪。
既然如此,何必去招惹她呢?
薑嬈很滿意這樣的清閒。
在這樣的清閒中,隨著天氣變得更冷,時間也進入了十一月。
再一次收到薑繹的信,薑嬈覺得,先前在承恩公府,自己刺激趙氏的那一番話,應該是真的起到了作用了。
按著薑繹所言,生絲的價格原本已經漲到了一個讓人瞠目結舌的價格了,也穩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就在前不久,也不知道是為何,這本就已經很誇張的價格竟然再一次往上漲了一些。
尤其是每次薑繹吩咐下麵的人去各處收購生絲時,總會有人出比他們更高的價格,提前一步將之買走,讓薑繹手下的人每每隻能空手而歸。
對此,薑繹手下的人都憂慮不已。
買不到生絲,不能在明年交貨期限之前交貨,那薑家要賠的銀子可就是個天文數字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薑家這是被人,而且是被很多人聯手針對了,人家擺明瞭就是要將市麵上的生絲都收購一空,讓薑家隻能賠上巨額的銀子。
下麵的掌櫃都有不少人明裡暗裡的遞了話到薑繹跟前來,問問他是不是有了什麼解決之法。
薑繹當然隻能搖頭歎息了。
是以,這段時間以來,整個薑家一係的人都可以說是愁眉苦臉的。
雖然虧的是薑家的錢,不是他們這些人的,可他們之中很多人都是有身契捏在薑家手裡的,薑家若是真的虧了這麼多的銀子從而徹底崩塌,他們這些人自然不可能再有這樣的安穩日子過,到時候說不得就要被發賣去彆家……
眾人如何能不憂慮呢?
薑家這些人的表現,更是讓外人肯定了薑繹對於此次的事是束手無策,現在多的是人在等著薑家跌個大跟頭呢!
看完信,薑嬈忍不住笑了。
穆珩原本是坐在一旁看書的,聞聲側過頭來:“何事這麼開心?”
薑嬈揚了揚手中的信紙,道:“今兒剛收到我哥寫的信……”
一邊說著話,一邊將手裡的信紙遞給了穆珩。
穆珩接過來看了。
對於生意上的事,穆珩並不精通,就連明遠書局他都是交到了吳掌櫃的手裡,自己壓根兒就沒有沾過手,也就是吳掌櫃是個厚道人,否則還真不知道會怎麼樣呢。
不過,穆珩雖然不會做生意,但不代表他就看不出好歹了。
“咦?”看著信中所言,穆珩也不由得笑了,“大舅兄倒也真是會做生意,竟然偷偷讓人把薑家自己庫存的生絲拿出去高價賣了……”
薑家在蘇州杭州都是有買地種桑養蠶的,隻不過相對於薑家每年對於生絲的需求來說,薑家自己產出的生絲占比不高而已。
如今生絲價格漲得這麼誇張,外人誰都覺得薑繹如今愁的是如何收到更多的生絲,好完成更多的訂單從而少賠些銀子,可誰能想到,薑繹會將薑家庫房裡的生絲拿出來去賣個高價?
這要是讓人,尤其是那些在背後算計薑家的人知道了……
嘖!
薑嬈把信拿回來,摺好了重新塞回信封裡。
“商人嘛,自然要唯利是圖,現在生絲漲到了這樣的價格,隻賣生絲就不比將生絲做成綢緞賺得少了,現在將生絲賣出去賺上一大筆,等將來生絲價格恢複正常了,再低價買回來,這平白來的巨大差價,誰不賺誰是傻子!”薑嬈道。
穆珩想想將來那些算計薑家的人知道真相之後的表情,也忍不住笑了。
“大舅兄莫不是渾身都長了心眼兒?”他道。
薑嬈瞪他一眼:“長了心眼兒怎麼了?身為薑家人,要是不多長點心眼兒,指不定早就被人吞得連骨頭都不剩了!”
穆珩輕笑著將薑嬈摟進懷裡,聲音裡滿滿都是笑意:“阿嫵,長心眼兒沒有怎麼了,大舅兄那是聰明,所以纔不會被人算計了,至於阿嫵……長了心眼兒的阿嫵最最可愛了!”
說話的同時,穆珩兩手捧著薑嬈的臉,滿眼深情地凝視著薑嬈,像是要讓她沉溺在自己那滿滿的情意之中。
薑嬈被這人逗笑了,雙手順勢環上穆珩的脖頸,不等穆珩低頭過來,便先一步主動吻上了他的唇。
“算你識趣!”
一個吻結束之後,薑嬈笑著道。
穆珩將頭擱在薑嬈的肩上,“阿嫵,大舅兄的這場戰爭,在過年前能結束嗎?”
他用的是“戰爭”二字。
事實上,對於薑家而言,這也確實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雖然不用喊打喊殺,但雙方交手之間需要耗費的金錢說不得比真的打上一仗還要來得多。
並且,若是在這一戰之中輸了,薑家絕對會一步輸便步步輸,隻怕用不了多久便能讓人算計到死。
這是薑家不能輸的戰爭。
薑嬈低頭算了算時間。
薑繹離京已經有兩個多月了,而薑家的海船算算時間再有一個月差不多也該回來了,若是薑繹動作快一點,說不得解決完了這些事還能趕回來過年。
“若是我哥動作快一點,年前應該就能結束了。”薑嬈道。
這個年,註定有人過不好。
穆珩瞭然地點頭,然後有些好奇地道:“阿嫵,大舅兄難不成早就猜到了有人會算計薑家嗎,要不然怎麼正正好就提前從海外運了生絲回來?”
若不是有這些即將運回來的生絲在,薑家這次的麻煩確實不會小。
薑嬈有些好笑:“誰還能真的未卜先知不成?這還真就是個巧合了!”
大安朝種桑養蠶、繅絲的技術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傳到了海外去,隻不過最開始時並不成規模,後來薑家的海船出海,想著大安朝對絲綢的需求越來越大,又或者也是薑家的祖輩們早早預料到了終有一日會有人在這方麵對薑家出手,所以在海外同樣買下了大量的土地用於種桑養蠶,也連帶著讓海外的人都紛紛效仿,從而形成了相當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