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重生後,我和夫君把侯府拆了 第82章 錦棠春
看多了讓人惡心想吐的話本子之後,年少的薑嬈怒而決定撒錢!
她就不信了,大把的銀子花出去,難道還能看不到自己想看的話本子?
所以,那時也就是在明遠書局,那些寫話本子的書生文人都快樂瘋了,竟然有狗大戶為了看話本子直接放了一千兩銀子在書局,隻要寫出讓她滿意的話本子就能拿走這一千兩?
一千兩啊,這能買多少書,買多少筆墨了?
許多人寫話本子本就是為了賺些潤筆銀子,現在有這樣的好事,自然個個都下筆如有神。
隻可惜,哪怕這些人筆下都快寫出花兒來了,也沒能得到那狗大戶的認可。
一千兩銀子是真香,可拿不到又有什麼意義?
到了後來,這些書生文人惱羞成怒之下,隻道那狗大戶根本就是在拿他們做消遣,壓根兒就不會真的把銀子給出來,畢竟到底滿不滿意,還不是那人說了算?
漸漸地,也就沒人再為了這一千兩銀子而動筆了。
隻有一個人堅持了下來。
那個人自號蕭山先生,從其行文之間能夠看得出來這人極有學識,且定是出自大家,同時也能看出來這人在寫話本子這件事上是個實實在在的新手。
這樣生澀的話本子,薑嬈自然看不下去。
但這蕭山先生大概也是個頭鐵的,寫的話本子一次沒能被薑嬈選中就寫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寫第三次……
這樣一次次堅持下來,哪怕他寫的話本子仍沒有打動薑嬈,也足以讓薑嬈對這個人生出好奇之心了。
好奇之下,薑嬈在看完蕭山先生的新作之後留了一張信箋給明遠書局的小夥計,讓他轉交給蕭山先生。
在那信箋之上,薑嬈對蕭山先生所寫的話本子作了點評,指出了他的不足,也以自己的眼光給出了建議。
看過那麼多的話本子,薑嬈覺得自己是有這個點評及建議的資格的。
在她看來,蕭山先生的行文風格以及對故事的構思都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是遠超她以前看過的那些話本子的,但有一點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蕭山先生筆下的男女在情感的互動上簡直是一塌糊塗,給薑嬈的感覺……
就像是,寫出這些人物的蕭山先生,壓根兒就不懂感情為何物。
打從出生就被爹孃寵著兄長護著的薑嬈難以理解,一個人便是沒經曆過男女之情,難道連應該一出生就擁有的親情都沒有感受過嗎?
還是說,這蕭山先生本身是個情感淺淡的人?
總之,自那之後,通過留信箋給明遠書局的夥計的方式,薑嬈與那蕭山先生有來有往的交流了起來。
在這樣的交流之中,蕭山先生的弱點一點點被彌補,他筆下的人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鮮活起來,再也不像之前那樣僵硬得如沒有感情的石頭人。
對此,薑嬈是欣慰的。
她有種親手養大了一個娃的感覺。
她還將自己希望看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講給了蕭山先生聽,甚至給這個故事取名為《錦棠春》。
而蕭山先生也承諾,他會將薑嬈想要看的故事寫出來,到時候親手交到薑嬈的手裡。
也是到這時,薑嬈才察覺到,那有過許多次交流卻未曾謀麵的蕭山先生,竟是不知何時對自己暗生情愫了。
薑嬈的見識遠超許多人,自然也就表現出了與她年紀不符的老沉,大概是這給了蕭山先生錯覺,讓他覺得薑嬈至少也應該有十六七歲。
這正是可以婚配的年紀。
可那時的薑嬈才隻有十三歲而已。
更重要的是,薑嬈還早就有婚約在身。
事實上,薑嬈也確實對蕭山先生有那麼些好感。
他們素未謀麵,卻你來我往的交流了這麼長一段時間,這開始本就有趣,更何況在交流之中她能察覺到對麵的蕭山先生有著世間許多男子沒有的,對女子的包容。
隻這一點,在薑嬈眼裡就已勝過世間大多數的男子。
所以,她會對蕭山先生有好感,其實也屬正常。
但那時的薑嬈即使年少,卻也有著足夠的理智,對蕭山先生的這點好感並不足以讓她無故退婚,更重要的是,按著她的估計,蕭山先生怎麼著也已經及冠了,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至少也有七八歲。
不管怎麼看,都不合適。
所以,在思忖一番之後,薑嬈囑咐了明遠書局的小夥計,將那一千兩銀子交給蕭山先生。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年少時代的一段青蔥歲月,也許曾在薑嬈的心裡留下過那麼一點印記,但這麼些年過去了,那點印記也早就消散得差不多了。
若不是這次去明遠書局帶回了這本書,也許薑嬈都不會再想起這個人,這些往事。
錦棠春。
薑嬈的手輕輕撫上這幾個字。
過了好一會兒,她才緩緩翻開書頁。
書仍是嶄新,但因為放了十年,書頁已經開始微微的泛黃,可這書中所寫的故事對於薑嬈來說,卻是曆久彌新。
就如蕭山先生當年所說,他確實將薑嬈想要看的故事寫了出來,而且寫得極為動人,哪怕這個故事最開始時就是由薑嬈構思出來的,她的情緒仍不由隨著故事的情節而起伏不斷。
她當年的眼光確實沒有錯。
當蕭山先生補足了他的短處,他寫的話本子就是足以讓人驚豔。
翻完最後一頁,將這個故事完完整整地看完,薑嬈有些不捨,但同時,心中的那點遺憾也在慢慢被撫平。
她不知蕭山先生是誰,但她希望,這個曾經的故人,能夠萬事順遂。
如此,她才能安心的將那段年少時光放下。
至於她自己……
她有圓姐兒,有腹中即將到來的孩子,而且也漸漸發覺,一直以來在她心裡表裡不一、老奸巨猾的穆珩,好像也沒有那麼糟。
她的日子,其實已經過得很好,甚至未來也可期。
心裡這樣想著,薑嬈麵上帶著微笑,將書頁輕輕合上,就像是合上了那段記憶中愉悅的年少時光。
既然不曾真正相逢,那就唯願,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