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女皇武則天 > 第374章 使者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女皇武則天 第374章 使者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正值初夏,長安城內暑氣初萌,

朱雀大街兩側的槐樹早已枝繁葉茂,

夏風習習,如同滿城湧動的歡騰。

自西域而來的驛馬將“生擒都支、招降遮匐”的捷報送入皇宮。

殿內文武百官聞聲側目,

李治扶著龍椅扶手,

原本蒼白的麵容因這喜訊泛起難得的紅潤,

語氣滿是開懷與欣慰:

“裴卿真乃國之柱石!

西突厥之亂遷延日久,

今日終得平定,河西邊境可安數年了!”

話音落時,殿內響起一片附和之聲,

群臣皆為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而振奮。

戴至德當即躬身奏道:

“陛下聖明!

裴大使此役不僅蕩平叛亂,

更震懾西域諸國,

據河西戍卒傳回的訊息,

吐蕃讚普已傳令邊境守軍暫緩襲擾,

且遣使者攜重禮前來,似有談和之意。”

李治聞言大悅,

目光轉向身側的武媚娘,

二人四目相對,

互相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邊境暫安的欣慰與對吐蕃意圖的審慎。

欣慰的是,

裴行儉憑一己智謀平定西突厥,軍威遠播西域,

終於讓常年受吐蕃鐵騎襲擾的河西之地有了喘息之機,

百姓不必再受戰火流離之苦,

審慎的是,

吐蕃素來以武力恃強,

前番連年犯境,燒殺劫掠,

何曾有過這般主動示好的姿態?

如今突然收斂鋒芒,

恐怕是見大唐軍力強盛而暫避鋒芒,

背後定藏著其他算計,

需多留幾分心眼應對,

斷不可因一時之喜而放鬆警惕。

四月初八,

吐蕃使者如期抵達長安。

其人身著吐蕃貴族服飾,

頭戴金冠,手持鑲嵌寶石的國書匣,

在鴻臚寺官員的引領下步入大殿。

行至殿中,使者恭敬行禮,雙手高舉國書,朗聲道:

“天皇陛下,吐蕃讚普慕大唐天威,

敬陛下聖德,近聞河西邊境烽煙暫歇,

四海昇平,特遣小臣前來,

願與大唐永結盟好,共護西域安寧,

使兩國百姓共享太平。”

他頓了頓,又道:

“今小臣攜黃金百斤、珊瑚玉樹各十株、良馬千匹為禮,

敬獻陛下與天後,

另有一事,

乃讚普肺腑之言,

讚普聽聞大唐正陽公主聰慧賢淑,

容德兼備,性情溫婉,

更兼精通詩書禮樂,實乃天潢貴胄中的明珠,

讚普願以讚普之尊,聘公主為妃,

自此唐蕃血脈相融,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

世代無戰事,百姓享太平,

此乃兩國之幸,天下之幸!”

說道此處,使者語氣愈發懇切,

目光掃過殿內群臣,繼續說道:

“小臣臨行前,讚普再三囑托,

若陛下應允此親,

吐蕃願每年向大唐進貢青稞萬石、犛牛兩千頭,

且嚴約束邊境部族,絕不再犯河西之地,

日後若大唐有需,吐蕃亦願出兵相助,

共禦外敵,絕不推諉,

懇請陛下憐念兩國百姓,

準此和親之請,使唐蕃永為一家,

傳為千古佳話!”

吐蕃使者之言雖滿是溢美之詞,卻讓殿內氣氛瞬間凝重。

李治接過內侍呈遞的國書,

目光匆匆掃過,

臉色漸漸沉了下來。

武媚娘端坐於側,

麵上依舊維持著天後的端莊雍容,

嘴角噙著淡淡的笑意,

眼底卻盛滿冷冽與警惕,如寒潭深不可測。

吐蕃素來以武力恃強,

前番連年襲擾河西,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如今突然以“進貢”“出兵相助”為誘餌求親,

絕非真心臣服,更非看重正陽公主的賢德。

恐怕是見裴行儉平定西突厥後大唐軍威正盛,

深知硬拚難敵,便想借和親之名,

將正陽公主鉗製為質,

實則是換種方式牽製大唐,

若公主遠嫁吐蕃,大唐日後對吐蕃用兵時,便會投鼠忌器,

而吐蕃則可借“聯姻”之名,

向西域諸國彰顯與大唐的關係,進一步擴張勢力。

這等以聯姻包裝的算計,陰險狡詐,

她決不可能會應允!

武媚娘緩緩起身,

望向台階下的群臣以及站在中間的吐蕃使者,

語氣冷然,不怒自威:

“使者遠道而來,一路跋涉,辛苦了。

大唐乃禮儀之邦,自當以禮相待,

鴻臚寺已備好館驛與膳食,

更有專人照料起居,

你等且先下去歇息,倒換水土,緩解旅途勞頓。”

她話音稍頓,目光如炬,

掃過使者緊繃的神色,

吐蕃使者本以為大唐會欣然應允,

此刻見天後隻字不提和親,臉上難掩詫異。

武媚娘語氣依舊沉穩強硬,不容拒絕:

“至於和親之事,

關乎兩國邦交與皇室體麵,

更牽涉公主一生幸福,非一朝一夕可定,

陛下需與群臣仔細商議,權衡利弊,

既要顧全兩國情誼,

也需對得起天下百姓的期盼,

待有定論,自會遣人前往館驛告知使者。”

她刻意在“情誼”二字上加重語氣,

既未直接拒絕駁了吐蕃顏麵,

避免給對方留下開戰的藉口,

也明確擺出需從長計議的姿態,

既守住了大唐的氣度,也為後續謀劃留出了餘地。

吐蕃使者本對此次和親信心滿滿,

他臨行前,讚普曾斷言:

大唐雖平西突厥,卻也損耗不小,

定不願再與吐蕃開戰,和親之事十拿九穩。

此刻見武媚娘言辭得體卻態度謹慎,

他心中雖有疑慮,卻也不敢表露,

隻得躬身行禮:

“多謝天後體恤,小臣願在此等候天皇天後的佳音,靜候陛下聖裁。”

說罷,便在內侍的引領下退出殿外。

吐蕃使者離開後,武媚娘緩緩落座,

對於吐蕃讚普覬覦她的正陽之心厭惡不已,

她的正陽乃大堂金尊玉貴的公主,

她和李治的掌上明珠,豈是一個邊陲小國君主能染指的?

簡直是癡心妄想!

小小吐蕃,她遲早要滅了它!

但眼下顯然還不能。

她目光掃過殿中垂首侍立的朝臣,聲音冰冷,

“吐蕃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前番屢屢犯我河西,屠戮邊民,

如今見我朝平定西突厥,兵力強盛,

便想以和親之名掣肘我朝,

實在打得一手好算盤!”

——————分界線

吐蕃屢次侵犯大唐邊境,

曆來是大唐邊境的勁敵,

昔日有文成公主遠嫁和親,

679年他們竟要迎娶太平公主,

當時的政治環境本就微妙,

女皇既不願犧牲公主換取和平,

又無法直言拒絕,隻能在兩難中另尋破局之法。

後台看到寶子們的催更和打賞,

閣主感動又感激,

感謝寶子們一路的支援和鼓勵!

謝謝大家!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