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 第382章 情愫
李賢眼中的明亮前所未有,
他走到窗邊,推開窗扇,
晚風帶著宮外槐葉的清香撲麵而來,
拂動他的衣袍。
遠處皇宮的方向隱隱傳來些許動靜,
想來父皇與母後已得知明崇儼的死訊,
此刻定是震怒,
三司衙門怕是早已忙得雞飛狗跳。
李賢唇邊的笑意更深,
明崇儼,是你自尋死路,怨不得彆人!
從今往後,這東宮,這大唐的未來,
隻會牢牢握在孤的手中。
長安城內外,布滿了捕快與金吾衛的身影,
他們挨坊搜查,盤問行人,
甚至對出城的車馬逐一檢查,
可三日過去了,依舊連一點線索都沒有。
那些動手的江湖人,
早已按趙道生的吩咐,帶著銀兩遠走他鄉,消失得無影無蹤。
明崇儼的死,成了一樁懸案。
五月初六,
李治因明崇儼之死悲痛過度,
本就孱弱的龍體陡然病重,
連起身都變得困難,再次無法處理朝政。
五月初七,他令太子李賢監國,代掌朝政。
李賢內心激動激動,
這意味著父皇已經開始將朝政托付給他,
意味著他的儲位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
他要處理朝政,要安撫百官,
要讓父皇放心,
要讓所有人都看到,
他有能力繼承這大唐江山。
還要讓母後看到,他就算不如兄長,
但肯定比李顯要強的多。
接下來的日子裡,李賢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政務中。
他每日天不亮就起身,批閱奏摺到深夜,
遇到疑難之事,便召集宰相們商議,言辭懇切,思慮周全,
連一向嚴苛的裴炎都對他讚不絕口。
朝臣們私下議論,都說太子監國後愈發成熟穩重,大唐的未來有了指望。
武媚娘雖然總攬朝政核心權柄,
為了培養李賢,
她也經常召李賢至含涼殿共商國事。
時長令隨侍身側的上官婉兒將擬定的詔敕初稿呈予李賢,
讓李賢參校修改,
此舉自然是為了對李賢治國之才的培養和曆練。
當然也為李賢與上官婉兒創造了尋常朝臣難以企及的相處契機。
此時十四歲的上官婉兒,
正立於東宮殿側的玉階之旁,手中捧著疊得齊整的詔敕。
等待內侍通報之後,將她引進李賢的內殿。
“婉兒見過殿下!天後命婉兒送詔敕與殿下。”
上官婉兒躬身向李賢行禮問安,並說明來意。
李賢抬眸,眼前的少女身著一襲淺青色宮裝,
雖未施粉黛,卻難掩眉目間的靈秀清婉,
宛若雨後初綻的玉蘭,素淨中透著勃勃生機。
這段時日的相處,
讓他對上官婉兒的才學有所瞭解,
他從上官婉兒的手中接過詔敕,
對上官婉兒溫聲道:
“婉兒文纔出眾,孤近日批註《後漢書》,
偶有遇疑難之處,
不知姑娘是否願與孤一同參詳,
共探經史奧義?”
上官婉兒聞言微怔,
她雖久居深宮,
卻早聽聞李賢嗜書好學,
不僅遍讀宮中藏書,
更曾召集弘文館學士,
編撰《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等典籍。
傳聞他為求一字之準,常深夜伏案,與學士們辯經論史至天明,
為補典籍缺漏,更是親赴秘閣,翻檢百年前的殘卷孤本,
這份治學的勤勉與嚴謹,實屬罕見。
如今親見太子殿下謙謹相邀,
言語間並無半分儲君的倨傲,
反倒滿是對經史的敬畏與對才學的珍視,
上官婉兒心中既有受寵若驚的惶恐,更有得遇知己的悸動。
她連忙斂衽躬身,聲音清亮:
“既殿下有命,婉兒不敢推辭,
自當儘心,隨殿下一同參詳經史,
不敢有半分懈怠。”
李賢見她應允,眼底當即漾開喜悅,
指了指案邊的錦凳:
“婉兒不必多禮,坐下說話,
孤觀姑娘此前批註詔敕,見解獨到,
想來對經史亦有深究,今日正好與孤一同切磋。”
上官婉兒依言落座,毫無低微卑怯之態。
她素手輕攏裙擺,將宮裝褶皺理得齊整,脊背挺得筆直。
李賢餘光李賢餘光掠過她挺拔的側影,眼底漫開幾分欣賞。
他見她雖然依言落座,
卻毫無半分宮人麵對儲君的侷促畏縮,
素手攏裙時動作從容不迫,脊背挺得筆直,
這般不卑不亢的模樣,
倒與宮中那些唯唯諾諾、隻知趨炎附勢之輩截然不同。
他想起以往她批註詔敕時,
字句間對民生吏治的洞見,
內心更為欣賞,
開口言語時,語氣不免就溫和不少,
“孤素來不喜繁文縟節,今日與姑娘論史,不談身份高低,隻論經史奧義。
你若有見解,儘管直言,不必有所顧忌。”
李賢的話語皆是對她才學的認可,
亦是對她這份獨特風骨的格外看重。
上官婉兒目光落在案上攤開的《後漢書》,
隻見書頁間夾著數張素箋,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批註,
字跡遒勁有力,既有對史事的點評,
更有對治世的思考,
字裡行間皆是太子殿下的真知灼見。
這位太子殿下,
對民生吏治的見解字字切中要害,
毫無世家子弟的迂腐之氣,
她心中越發敬佩,
渴望能觸到這位儲君伏案治學的赤誠之心。
她抬眸看向李賢,
“殿下過譽,婉兒隻是略通經史皮毛,
比起殿下召集學士編撰典籍的才學,實在不值一提,
今日能得殿下邀談,婉兒更願以學生自居,聆聽殿下高見。”
話雖謙遜,可提及經史時,
她眼底的光芒閃爍,
李賢知道,那是對知識的敬畏,
亦是對能與懂學者論道的期待。
李賢見她這般模樣,麵上展露歡顏,
他輕點書頁上的批註,笑道:
“婉兒不必過謙,你有任何想法,儘可直言,不必拘束,孤洗耳恭聽。”
說完眼帶期許望著上官婉兒。
——————————分界線
上官婉兒因為幼時的人生經曆,以及童年缺乏父愛,
又因在掖庭生存,心智早早成熟,
故而心底暗慕能給她安全感的年長男性。
李賢大她十一歲,
身份尊崇又待她謙和,
既欣賞她的才,又給足她尊重,
恰好契合她的情感上的渴求,
故而讓她對李賢心生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