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女皇武則天 > 第407章 膏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女皇武則天 第407章 膏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武媚娘端起酒杯,敬向李治,聲音溫婉大氣:

“陛下,今日君臣同心,民心安定,實乃大唐之福,

臣妾敬陛下一杯,願陛下龍體康健,

願大唐江山永固,願盛世千秋萬代!”

李治笑著端起酒杯,與武媚娘輕輕一碰,一飲而儘,語氣中滿是暢快:

“天後所言極是!

有你輔佐,有太子與皇太孫傳承,

朕再無後顧之憂!

來,與眾卿同飲此杯,

共賀大唐盛世!”

百官紛紛端起酒杯,齊聲響應:

“陛下萬歲,大唐萬代!”

韋氏端著酒杯,看著眼前的繁華景象,心中的野心愈發熾烈。

她知道,今日的榮光隻是開始,她的路還很長。

她看向身旁的李顯,眼中帶著溫柔的笑意,伸手輕輕挽住他的手臂,低聲道:

“殿下,今日重照冊封皇太孫,乃是天大的喜事,

往後我們更要如同天皇天後一樣同心同德,

為重照鋪路,為大唐的將來儘心儘力。”

李顯聞言,連連點頭,眼中滿是對韋氏的依賴與認同:

“愛妃所言極是!”

韋氏麵上愈發溫柔,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主位之上的武媚娘,

眼神中的野心已然藏不住,

武媚娘能做到的,她韋氏也一定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總有一天,她會取而代之,成為這大唐真正的女主人,

讓所有人都臣服在她的腳下,永世傳頌她的威名!

這般想著,韋氏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飄向高台之上。

李治身著赭黃龍袍,雖因風疾麵色稍顯蒼白,卻仍端坐著接受百官朝賀,

而他身旁的武媚娘,

一身深紫繡金鳳的朝服,身姿挺拔,

目光銳利,偶爾與李治低聲交談時,

舉手投足間都透著天後的威嚴。

那是真正的實權在握,

是能與帝王並肩,左右朝局的氣勢,

是韋氏夢寐以求的模樣。

她收回目光,

方纔那一眼,

她看到了武媚娘掃過殿中時,

眼底掠過的深意,

似乎早已看穿了她心中的盤算。

韋氏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現在還不是時候,她必須收斂鋒芒,

像藤蔓般緊緊依附在李顯身邊,靜待時機。

“愛妃在看什麼?”

李顯察覺到她的失神,輕聲問道。

韋氏回過神,臉上立刻堆起溫婉的笑容:

“臣妾在看天後的氣度,

果然是巾幗不讓須眉,

能得陛下如此信任,

與陛下共掌朝政,實在令人敬佩。”

李顯聞言,連連附和:

“母後的確厲害,朝中大小事務,多仰仗母後決斷。”

韋氏心中冷哼,麵上卻愈發柔和:

“殿下能有如此明事理的母親,也是殿下的福氣,

將來殿下登基,定能將大唐治理得更加繁榮。”

李顯被她哄得滿心歡喜,連連點頭,

雙眸滿含愛意對韋氏說道:

“孤更幸運的是有你這樣一位賢內助。”

韋氏低下頭做嬌羞狀,

實則垂著眼簾,掩去眸中與嬌羞全然不符的算計,

李顯如此蠢笨,自然不知道她並不稀罕這“賢內助”的名頭,

她要的是像武媚娘一樣,成為站在帝王身邊,

能與他平分秋色、甚至掌控全域性的女人!

永淳二年十一月初三,

洛陽宮貞觀殿內,空氣中彌漫著沉鬱的藥香。

李治半躺在龍床上,麵頰此刻蠟黃,

唇瓣亦失去血色,呼吸微弱,胸口起伏間帶著久病的滯澀。

他渾濁的目光落在床邊守著的武媚娘身上,

聲音嘶啞:

“媚娘,朕……朕這身子,怕是撐不住了。”

武媚娘連忙俯身,雙手輕輕握住他冰涼的手,

李治指尖冰涼,讓她想起了當年王福來彌留之際,

她心頭一緊,悲從中來。

強忍著眼眶裡打轉的淚水,刻意放緩了語氣,聲音溫柔:

“陛下不要胡思亂想,

你乃真龍天子,有龍氣護體,

吉人天相,定會平安度過此劫,

太醫不是說了嗎,隻要陛下安心靜養,按時服用湯藥,

再過些時日便能日漸好轉,

屆時咱們還能一同看洛陽的牡丹呢。”

她說著,拇指輕輕摩挲李治的手背,

想要用自己手心的溫暖驅散李治手上的涼意。

昨夜太醫們滿臉的束手無策,早已暴露了李治病情的危重。

李治的目光緩緩移向殿角堆放的奏摺,

想起禮部昨日前提報的封禪嵩山事宜,

他眼中閃過對往昔盛景的嚮往,隨即又迅速黯淡下去:

“朕還記得,當年隨父皇巡幸洛陽,

曾遠遠望見嵩山巍峨,那時便想著,

日後若能登嵩山封禪,

告慰天地,彰顯大唐氣象,

便是此生一大幸事,

可如今……”

他咳了兩聲,氣息愈發急促,

“朕連起身祭拜太廟都要耗儘全身氣力,

更彆提登上嵩山之巔,行封天禪地的大典了。”

話音未落,他喉間溢位一聲歎息,滿是遺憾:

“罷了……罷了……朕這副殘破模樣,

怕是要負了百官數月的籌備,也負了這萬裡河山的期盼,

嵩山腳下的祈年壇已築得齊整,禮器、儀仗、祭文也都一一備妥,

隻待朕禦駕親往,便可奏響雅樂,敬獻玉帛,

將大唐的繁盛告慰天地,

可如今呢?

朕連禦攆都坐不穩,如何登壇拜謁、宣讀祭文?”

武媚娘聽著他的話,鼻尖一酸,

連忙掏出錦帕拭了拭眼角,柔聲道:

“陛下不必自責,

封禪本是為祈求國泰民安,

如今陛下安心養病,

不讓百姓為君心憂慮,

便是對大唐百姓最大的福祉,

待陛下龍體康複,

咱們再擇良辰吉日前往嵩山,

屆時定讓文武百官,天下百姓都看到陛下的聖明,

看到大唐的繁盛昌隆。”

李治卻緩緩搖了搖頭,眼神空洞:

“朕自己的身體,朕最清楚,

早已迴天乏術,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他頓了頓,忽然用力握住武媚孃的手,聲音雖弱卻堅定,

“媚娘,你……你替朕擬一道旨意,

罷除來年封嵩山的所有籌備,

將那些囤積的物料,糧草分撥給受災的州縣,

讓百姓們能熬過這個寒冬,

也算朕為他們做最後一點事。”

武媚娘心中一痛,她怎會不知,

封禪嵩山不僅是李治對天地的祈願,

更是他想藉此事彰顯自己三十餘年的治世功績,

彌補早年因體弱未能多巡幸天下的遺憾。

可如今,這份心願卻隻能化作一紙罷停詔書。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