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 第433章 扶靈
武媚娘聞言,動作一頓,緩緩放下手中的朱筆,指尖輕輕摩挲著筆杆,目光深邃:
“李賢近況如何?可有說何時能到達洛陽?”
裴炎麵色凝重,語氣沉穩地回道:
“回太後,章懷太子在巴州閉門思過,已然頓悟,
他說昔日之事多有不妥,年輕氣盛,行事魯莽,
如今幡然悔悟,隻想遠離權謀紛爭,在巴州安穩度日,不願再回洛陽。”
“哦?”
武媚孃的聲音帶著探究,眼神微微眯起,似乎要看穿裴炎的心思,
“他真這麼說?”
裴炎坦然迎上她的目光,神色坦蕩,語氣誠懇:
“的確如此,殿下如今已習慣閒雲野鶴的生活,
每日隻在彆院栽花種竹,讀書靜坐,修身養性,
再無半分昔日的鋒芒與銳氣,
他還托臣轉稟太後,願以餘生為大唐祈福,
為太後儘孝,隻求太後能夠網開一麵,容他做個閒散之人,了此殘生,
若太後一定要他回來,他唯有以死為拒。”
武媚娘聽到最後一句話,心中忽然一痛,
李賢再混賬,也是她的親骨肉,
是她十月懷胎,含辛茹苦捧在手心裡養大的孩兒,
“他不回便不回,何須拿自己的性命相拒?”
武媚娘喉間發緊,平日裡運籌帷幄的從容褪去,
眼底漫上一層濕意語氣裡藏著難掩的疼惜與悵然,
“他要閒散,哀家便許他閒散,他要祈福儘孝,哀家便成全他。”
裴炎心中一塊大石落地,行禮告退。
武媚娘目光轉向立於側殿的李旦。
李旦端坐於一旁,神色恭順,垂眉斂目,似乎也在認真傾聽,若有所思。
武媚娘將李旦喊到近前:
“輪兒,你也聽到了,你賢皇兄如今也無心帝位,隻想在巴州了此殘生,
這大唐的江山,終究要落在你肩上。”
她抬手撫了撫李旦的肩頭,語氣既有殷切的期許,
“你性子溫潤仁厚,這是你的長處,
卻也需記得,帝王之道,既要存仁心,體恤萬民,
更要握狠絕,明辨是非,殺伐果斷,
你顯皇兄的前車之鑒,不可不記,
皇權之下,容不得半分猶疑,更容不得旁人覬覦。”
李旦隻覺得這皇位像一個燙手山芋,他想丟竟然又丟不出去。
“母後,我,”
武媚娘眸色沉沉,聲音壓低:
“母後明白你的心思,
往後,你隻需安心坐穩帝位,勤勉理政,安撫民心,
母後自會為你穩固根基,掃清障礙,
護你帝位無虞,保大唐江山穩固。”
五月十五日,
洛陽城,晨霧如紗,氤氳籠罩著皇城宮闕。
宮道兩側,宮娥內侍皆身著素縞,垂首肅立,神色凝重。
皇城之外,載著高宗靈柩的轀輬車早已備妥,玄色車幔上綴滿雪白流蘇,
在微涼的晨風中輕輕搖曳,與周遭素白世界相映,一派淒楚肅穆。
武媚娘一身縞素喪服,未施粉黛的容顏褪去往日華彩,卻依舊難掩眉宇間的天威。
她立在宮門前的高台上,目光沉沉望著那即將啟程的轀輬車,
眼底情緒複雜,
有喪夫之痛的繾綣,有托國之重的堅毅,
更有對前路的深謀遠慮,
轉瞬便儘數被深沉的哀慟覆蓋。
身旁王延年躬身趨前,聲音壓得極低,生怕驚擾這份肅穆:
“太後,時辰將至,梓宮當啟程西歸了。”
武媚娘緩緩頷首,朱唇輕啟,聲音沙啞,對候在一旁的王益壽吩咐道:
“傳哀家懿旨,沿途官吏務必謹小慎微,妥帖護持天皇大帝靈柩,
不得有半分差池,若有閃失,以大不敬論處!”
“奴才遵旨!”
王益壽雙膝跪地,恭敬叩首,額角觸地有聲,
而後起身快步離去傳話,步履匆匆卻不失章法。
武媚娘緩緩轉過身,目光如炬,落在立在階下的李旦身上。
他身著斬衰之服,腰係粗麻繩索,
雙眸望著玄色梓宮,淚水縱橫滿麵,滿麵哀慟難抑肝腸寸斷的模樣。
武媚娘看著這個素來溫順恭謹的兒子,沙啞的聲音添了些許凝重,抬手示意:
“輪兒,上前答話。”
李旦依言抬步,步履沉重地緩緩走到她麵前,
微微抬起,直視著她的眼睛,恭敬地喚了一聲:
“母後……”
武媚娘抬手,輕輕落在他的肩頭,
她聲音放柔和:
“天皇大帝靈柩西歸長安,有你親扶靈柩,以安宗室之心,以慰天下之民,
母後也能安心留鎮洛陽。”
李旦重重點頭,他素來乖巧聽話,對母後的吩咐從未有過違抗,
此刻依舊恭順應答:
“是,兒臣謹遵母後懿旨。”
“你是天皇大帝的嫡子,這便是你與生俱來的責任,”
武媚娘收回手,語氣鄭重,
“母後需留鎮洛陽,穩定京畿局勢
國喪期間,朝野上下人心浮動,
宗室諸王覬覦權位,地方官吏蠢蠢欲動,陽萬萬不能離了主心骨。”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李旦蒼白的麵容,輕輕拍了拍他的胳膊:
“此次回長安,路途遙遠,千裡迢迢,風餐露宿是必然之事,其間辛苦,母後皆知,
母後已命王益壽率內侍省精銳隨行服侍,飲食起居皆由他打理,
程務挺將軍率羽林衛一路護駕,
他麾下皆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士,
足以保靈柩與你萬無一失,你無需為安危之事煩憂。”
李旦知道母後向來周全,他低低的應答:
“兒臣知曉,謝母後體恤。”
武媚娘知曉他心中藏著不安,目光灼灼望著他,語氣溫柔叮囑:
“到了長安,劉仁軌等老臣已在城外迎候,
萬事皆依祖製而行便可,
他們皆是輔佐先帝多年的肱骨之臣,
老成持重,經驗老道,
你凡事多聽他們的勸誡,不可剛愎自用,
遇事切勿急躁冒進,更不可擅自決斷,以免授人以柄。”
李旦隨著武媚孃的話語,
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回長安後將要麵臨的種種局麵:
宗室親貴的審視,文武百官的窺探,朝堂之上的明槍暗箭,
尤其想到那些人或許會追問顯皇兄李賢被貶之事,
又會質疑自己何以登上帝位,
他心中頓時亂如麻團,隻覺前路荊棘叢生,繁雜難辨。
他抬起頭,眼底滿是惶惑與擔憂,卻不知如何向母後傾訴。
武媚娘何等通透,一眼便看穿了他心中所慮,拍了拍他的手,
再次鄭重提醒道:
“你性子耿直醇厚,素來不擅應對朝堂紛爭,更不懂虛與委蛇,
此番回長安,宗室親貴文武百官皆在拭目以待,
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關乎皇家體麵與大唐安穩,
你隻需記著,言行舉止皆要合乎禮數,
既要顯露出為人子的哀慟之誠,也要有帝王的沉穩體麵,
你如今已是一國之君,手握生殺大權,
當有雷霆魄力與濟世擔當,若是遇到胡攪蠻纏蓄意挑釁之人,
不必退讓,殺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