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則天 第442章 武氏
駱賓王不曾反駁,也未應承他的話,隻是平靜回道:
“裴相所言,句句在理,字字懇切,
隻是天意難違,民心難逆,
童謠既出,便如投石入湖,漣漪四起,
已是天下人心中有了計較,非人力可強行壓製。”
他目光如炬,直直望向裴炎,不避不閃,語氣平淡無波,卻字字擲地有聲,:
“裴相是循舊恩守現狀,安於相位終老一生,
還是順天意登大位,執掌天下號令四方,全在相爺一念之間,
隻是這千載難逢的機緣,
一旦錯過,便再無重來之日,悔之晚矣。”
駱賓王言畢,不等裴炎回應,便起身行禮,拱手告退,
留下裴炎一人在書房之中,心神激蕩。
“哈哈哈……哈哈哈……”
片刻之後,裴炎突然放聲大笑,笑聲暢快淋漓,
積壓多日的疑慮壓抑猶豫儘數煙消雲散,
取而代之的是熊熊燃燒的狂喜與野心。
他猛地一拍案幾,力道之重,震得案上紙筆紛飛,
眼中閃爍著從未有過的熾熱光芒,如烈焰焚心:
“好!好一個天授讖語!
好一個民心所向!
既然天意如此,民心歸我,我裴炎又有何懼之有!”
他轉身看向書案上的輿圖,神色已然堅定如鐵,再無半分猶豫踟躕:
“既然天意昭然,民心歸向,我便順水推舟借力使力,與李敬業聯手又何妨!”
裴炎的聲音洪亮如鐘,帶著破釜沉舟的決絕與孤注一擲的勇毅,
指尖如利劍般劃過案上輿圖,穩穩落在洛陽宮城的核心之地,
“他手握重兵虎踞在外,
我身居中樞執掌朝綱,
內外呼應裡應外合,此等天作之合,
何愁大事不成功業不就?”
他眼中的光芒愈發熾烈灼人,先前的顧慮遲疑,瞻前顧後早已煙消雲散,
隻剩對九五之尊的熱切渴慕與誌在必得的篤定:
“待武媚娘倒台李唐鼎革,
我便順天應人登基稱帝,
屆時冊封李敬業為一字並肩王,
裂土分茅共享天下榮華!”
言罷,他不再遲疑,
即刻取來筆墨紙硯,揮毫疾書,落筆力道千鈞,
一紙盟約字字鏗鏘,明確應下做李敬業的內應,約定裡應外合之策。
書信寫就,他喚來心腹親信,
密令其星夜兼程送往李敬業營中,
務必隱秘行事萬無一失。
心腹領命而去,書房內重歸寂靜。
裴炎負手立於窗前,目光灼灼望向洛陽宮城的方向,臉上誌得意滿的笑容。
先前對武媚孃的些許忠誠對先帝的點滴感念,
早已被皇權帝位的致命誘惑衝刷得蕩然無存,
心中隻剩熊熊燃燒燎原不息的野心烈焰,
誓要將那至高無上的權柄攬入懷中。
九月十一,早朝之上,
裴炎一身朝服挺拔如鬆,眉宇間意氣風發,
目光銳利,嘴角始終噙著一抹若有似無的傲色,
整個人看起來透著幾分蔑視天下的桀驁。
丹壁之上,武媚娘端坐鳳椅,
流蘇垂落遮不住她深邃的眼眸,
裴炎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皆被她儘收眼底。
也許是心中早已對裴炎生出疑竇,
此刻看他這般模樣,更添了幾分成見。
這讓武媚娘深思,
外人的忠心耿耿,終究抵不過血緣的根深蒂固,
這一點,她必須要看透。
退朝之後,武媚娘傳旨,召侄子武承嗣前往上陽宮見駕。
“承嗣,叩見姑母!”
武承嗣剛踏入殿門,便躬身伏地,行三叩九拜大禮,姿態恭敬至極。
武媚娘抬手,語氣平和卻自帶威儀:
“承嗣免禮,起身吧。”
說罷轉向侍立一旁的粉平,吩咐道:
“粉平,賜座上茶,不得怠慢。”
“是,太後。”
粉平低眉順眼,恭敬應諾,旋即奉上軟墊與香茗。
武承嗣謝恩落座,淺抿一口清茶,抬眼望向武媚娘,
眼神中滿是敬畏,輕聲問道:
“姑母今日召侄兒前來,不知有何吩咐?侄兒定當效犬馬之勞。”
武媚娘凝視著武承嗣,
見他容貌酷似兄長武元爽,心中頓時湧起一股親切感。
武承嗣被召回洛陽不久,現在多年未見的侄子近在眼前,
讓她不禁想起了兩位曾疼愛自己的兄長。
當年她羽翼未豐,無力掌控朝局,
才讓兄長們含冤枉死他鄉,
這份遺憾至今縈繞心頭。
她眸中添了幾分慈和,語氣溫柔且鄭重:
“你是哀家的親侄,
如今這世上,除了太平他們幾個,
你們兄弟便是哀家最親近的人了。”
武承嗣聞言,當即從座位上彈身而起,再次伏地叩首,語氣鏗鏘有力:
“侄兒對姑母絕無二心!
此生定當忠心耿耿,為姑母鞍前馬後,
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唯姑母馬首是瞻!”
武媚娘微微頷首,眼中閃過讚許,
他是兄長的兒子,血脈相連,自然值得信任。
“眼下,哀家的確有一件要事,需要你去辦。”
武承嗣依舊伏地,高聲回應:
“姑母但有差遣,侄兒萬死不辭!”
武媚娘輕輕歎了口氣,語氣悵然凝重:
“如今朝局表麵穩固,滿朝文武看似對哀家俯首帖耳,
實則暗地裡怨聲載道,指責哀家掌控朝政,
人心叵測,世情涼薄,唯有咱們武氏子弟,
纔是哀家最該倚重最該扶持之人。”
武承嗣自小在嶺南長大,與這位權傾朝野的姑母素少往來,
對她的事跡多是道聽途說,
此刻聽她這般言說,一時猜不透其中深意,隻能再次重申忠心:
“姑母明鑒!侄兒對姑母的忠心,可昭日月,絕無半分虛假!”
武媚娘起身,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親自上前將他扶起,溫聲道:
“承嗣不必多禮,坐下回話便是。”
武承嗣依言落座,屏息凝神等候吩咐。
武媚娘緩緩踱步至殿中,目光深邃:
“過兩日早朝,你可出麵進言,懇請哀家冊封武氏一族,
哀家貴為太後,執掌朝政,
武氏作為皇親國戚,理當水漲船高,榮耀加身,
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