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女配她一心禮佛 > 第 55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女配她一心禮佛 第 55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有那麼瞬間,陸青淮都懷疑自己聽錯了。

晏陵?

那個拒人於千裡之外,手握重權,卻連任何一位王爺的麵子都不給的天子近臣晏陵?

他唇角抽搐了下,一時沒太忍住,問道:“他真的能用?”

不是他懷疑溫月聲,而是論文官裡絕對的權臣,非晏陵莫屬。

天子近臣向來不與他人與往來,更彆說晏陵那個性格了。

此前他倒是記得溫月聲問過他晏陵的事,但他當時隻是覺得溫月聲好奇,可是萬萬沒想過,有遭一日溫月聲說,用得上他。

晏陵真的會答應嗎?

陸青淮可太好奇了,以至於次日一早,溫月聲去見晏陵時,他起了個大早,杵在了溫月聲身邊。

清晨曦光裡,溫月聲著一身素色衣裳,正漫不經心地在池邊喂魚。

陸青淮在那尊金色大佛的麵前,來回踱步。

穀雨都被他繞暈了,道:“陸將軍,你不累嗎?”

陸青淮抬眸,掃了溫月聲一眼,輕咳道:“你不是要去見晏陵,你怎麼還在這喂魚?”

拉攏晏陵這麼大的事,她怎麼還能有心思在這裡喂魚啊!

溫月聲聞言,眼皮都沒抬起來,隻淡聲道:“他自己會來。”

陸青淮:……

大概晏陵入朝這麼多年,也第一次見得這種要拉攏自己,還要讓自己送上門來的人。

溫月聲確實沒什麼人性。

然越是如此,他心裡就越發好奇。

好在沒讓他等多久,偏院的人便被推開了。

陸青淮等著焦急,正打算出門去看呢,迎麵就見晏陵帶著個長隨,緩步走了進來。

陸青淮:?

不是,大哥你真來啊。

晏陵和他印象中的一樣,疏離冷淡,難以接近。

因今日還要早朝,他著一身緋色官袍,越發顯得長身玉立,容色過甚。

溫月聲在池邊站著,他與其並立,見得她指尖漏出的魚食,引得池中的魚兒爭搶,他眼眸微頓。

“……事情大概就是這麼個事,晏大人以為如何?”陸青淮將事情的始末告知。

晏陵淡聲道:“郡主差人送來的信裡,也有寫明。”

陸青淮:……

那他還讓他說了這麼久!

不待陸青淮反應過來,晏陵便道:“晏陵願為郡主效勞。”

靜。這話一出,莫說陸青淮了,連他身後的滌竹,亦是神色大變。

晏陵入朝為官已有數載,恒廣王、渭陽王藉由竭力拉攏過他,就連如今看起來最為淡薄的永安王,皇後及鎮國公府那邊,也是頻頻朝他示好。

甚至在於昊周和親之前,皇帝還真的動過讓他尚公主的心思。

隻晏陵的主,誰都做不得,是以這件事情也未能成功。

而今,溫月聲都沒開口,他便已經做出了這個承諾。

且不光如此。

晏陵那雙煙波浩渺般的眸,看向了溫月聲。

日光底下,她眼眸漆黑如墨,冷淡而沒有情緒。

那股冷冽的檀香依舊縈繞在了她的身側。

他定聲道:“不隻是今日,往後亦如是。”

隻要她開口,他可以做她手裡的刀,她要讓他指向誰,他便會毫不猶豫地斬向誰人。

溫月聲回眸,她身後是萬丈霞光,明眉而嬌豔。

她輕聲道:“有勞晏大人。”

晏陵眼眸微動。

似乎平靜的浪潮,也遮擋不住底下洶湧的情緒。

隻他到底內斂克製,未再去用力看她,隻輕垂下眸,聞得那股香,動人悱惻。

晏陵自公主府內離開後,直接去了宮中早朝。

今日早朝尤其的熱鬨。

太和殿內,皇帝還沒到,殿中就已經吵鬨了起來。

原因無他。

昨日有一舉子狀告工部侍郎孫明遠之事,今日已經傳開了。

此事大理寺尚未做出了決斷,今早又生了變故。

竟有十幾個身帶功名之人,聯合一並,告到了大理寺外。

這其中,竟是還有一名被貶過官的前翰林院編修。

隊伍壯大,且目標一致,都是狀告那孫明遠貪墨受賄,賣官鬻爵的。

那個前編修的加入,還捎帶上了另外一個罪名。

那就是構陷同僚,結黨營私!

這幾項罪名中,每一項單獨拿出來,都足以令得孫明遠人頭落地,更彆說這麼多人聯合上書狀告。

且這還沒完,不少人手裡掌握的證據,已不光隻是孫明遠一人,牽涉到的,大大小小共計十幾名官員。

有如今得用的,有官職小些的,有算得上是微不足道的。

然無論如何,這已算得上是近些年來,最大的一樁案子。

且有趣的是,牽涉到的這些官員,官職最大的,已涉及到了刑部、大理寺和順天府。

待得皇帝入殿,早朝開始後,此事已吵至沸點。

“這哪是狀告?分明就是誣告!雖說這三處牽涉官員的職位都不算高,但手底下掌著的都是實權,若他們所說為真,豈不是這些人一直在做那孫明遠的倀鬼,為其掃清弊害?”

“依臣所見,這些人分明是受了有心之人的指使,牽涉眾多官員,隻是想要將這件事情鬨大,逼迫朝廷不得不出麵,處置了那孫明遠。”

底下當即有官員站出來,附和道:“朝中處事,又涉及到了三個京中最大司法衙門,是斷然容不得刁民這般隨意生事,此後若人人都效仿之,朝廷威嚴何在?三大司法衙門如何立處?”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那李大人覺得,這事就這麼撂著不管了?”又有官員出列道:“秋闈剛過,榜單張貼沒幾日,就鬨出了這般大的事情來!”

“你可知曉,狀告孫明遠的人,都是有功名在身上的,若隨意誣告,他們的前途不要了!?若非真的被逼入了絕境裡,誰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

“若不給出一個合適的交代,隻怕會寒了天下讀書人的心,這個後果,大人可能夠承擔!?”

“江大人這話說得,這天下這麼大,讀書人裡邊難道就不會出現心懷叵測之輩了嗎?這般行徑,猶如給整個朝堂上潑了好大一盆臟水,那這個臟名,江大人可要承擔?”

朝堂之上,一分為一。

一邊劇烈地抨擊著這種行為,一邊覺得當徹查此事。

鬨哄哄一片,皇帝坐在了殿上,神色越發深沉。

爭論不休間,有個官員上前一步,沉聲道:“諸位且聽我一言。”

殿內安靜了片刻,那官員遂道:“此事鬨至眼下,已不是該不該管的問題,重要的在於,該如何管。”

“貪墨受賄、賣官鬻爵及結黨營私,均屬於重罪,按理,此案當交由大理寺亦或者是刑部處置,可事到如今,三大司法衙門都被牽扯了進去。”

“若審,還能由誰人來審?”

此言一出,周圍到底是安靜了下來。

三大司法衙門均是被排在其中,無論涉及此事的官員官職的大小,既是牽涉入內,那必然不能再審理此案。

若要其他人來審,又有誰能有這個權威,以及,在場之人,誰能夠保證得了同孫明遠沒有任何的勾扯?

這還是個燙手的山芋,接了此事的人,日後在朝堂上,又該如何自處?

京中上下幾百名官員,並非是人人都跟孫明遠有關係,可一旦做了這樣的事,就一定會淪為眾矢之的。

朝中局勢混雜,誰都說不準會有怎樣的一日,因而,不應下這等費力不討好的活,纔是關鍵。

晏陵站在百官行列中,神色始終冷淡。

自早朝開始後,他始終未開過口。

靜立站著,仿若這邊所有的事,皆通他無關。

然就在僵持之時,他輕抬了抬眸。

另一側靜立著的官員中,當下便有人出列道:“皇上,此番事已鬨大,今晨臣自書院經過時,一路行來,皆聽得書院學子議論此事。”

“更有甚者,眼下已經於大理寺外聲討。這等事情,牽連十幾個官員,若不明確給出個交代,隻會令得朝廷震蕩,百姓難安。”

“此事誣告與否,需得要去查證,但若全然不管,便會讓天下學子寒心,誅般後果,已不是處置一個誣告之人那麼簡單。”

內閣大學士王進之亦是進言道:“且貪墨受賄、賣官鬻爵者,是吸附朝廷為生之蛀蟲,此等蛀蟲不除,朝中風氣難以糾正。”

“還請皇上頒布旨令,徹查此事,以正視聽。”

王進之開了口,清流一派的臣子近乎傾巢而出。

接連有人上前道:“臣附議。”

“臣附議!”

“請皇上徹查此事,給將要參加來年春闈的學子一個交代!”

清流一派聲勢浩大,一經出手,近乎碾平此前所有的爭論。

恒廣王臉色陰沉難看,正欲開口,卻被身側的徐國公製止。

殿上的皇帝神情難辨,沉聲道:“那此案,當交由誰來辦?”

他目光,落在了幾個王爺的身上。

三大司法衙門已被排除在外,最有權威的人,當屬幾位王爺。

隻這事辦好了不討巧,辦不好必定挨罰。

不隻會在千萬學子中名譽掃地,還會與朝臣相隔開來。

“父皇,此事可交由兒臣處理。”恒廣王麵色鬱鬱,冷沉著臉,譏笑了下後,拖著傷病的腿上前道。

想要用這等方式來對付他,當真荒謬。

孫明遠在替他辦事時,一直都格外謹慎,知道的人甚少。

如今無人能辦這個案子,他便親自來辦。

將那些膽敢狀告朝廷命官的刁民,儘數打殺殆儘後,此後他倒是要看看,還有誰人膽敢再生事!

恒廣王一開口,殿內便安靜了下來。

以目前的局勢上來說,若有王爺願意出麵審理此案,是為最佳。

但恒廣王的性情,許多人都算得上是瞭解。

這些人若是落在了他的手裡,必然逃脫不了一個死字。

查清與否不重要,此刻他站出來,說不準被狀告的人裡麵,就有他想要袒護的人。

殿上的皇帝不語,隻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而在他身邊,渭陽王摸了摸鼻子,低頭看地板。

蕭縉神色複雜,欲抬步上前時,忽聞殿上響起了一個冷淡至極的嗓音。

這道聲音來自於晏陵。

而整個朝堂,在他開口後,便是徹底安靜了下來。

晏陵道:“若此事為真,孫明遠背後,必有能庇佑他之人。

滿殿死寂。

他所言不假,但放眼整個朝堂之上,可以無懼這未來的幾個儲君人選直言的人,確實不多。

“是以,臣以為,幾位王爺,皆不適合審理此案。

恒廣王冷沉下臉,驟然回頭去看他。

然晏陵可並非常人,並不會為他的威脅觸動,甚至幾乎稱得上麵不改色。

“他們幾人都不適合,那你覺得,該由誰來審理???皇帝沉聲問道。

他目光落在了晏陵身上。

溫尋垂眸不語,依照皇帝的意思,隻怕一開始就想要讓晏陵來處理這事。

整個朝堂上,唯有晏陵可以在任何黨派之中來去自如,且不受其影響。

這殿內的其他人,亦是這般以為的。

畢竟晏陵除了是朝臣之外,也是晏貴妃的侄子。

皇帝對他,甚至比對幾位王爺還要信任。

然誰都沒能想到的是,晏陵在聽到了這話之後,靜默片刻,竟是道:“臣以為,此事當交由一個不涉足朝堂,且身份尊貴之人審理。

王進之問道:“不涉足朝堂,還身份尊貴,哪有這樣的人?

有是有,比如皇後、太後等,但大徽一直以來,皆是後宮不乾政的。

除此之外,這裡便都是朝臣了。

殿內安靜,唯有蕭縉在聽到了他的話之後,驟然回頭去看。

他目光深沉,緊盯著那晏陵。

晏陵卻連看都沒看他,隻沉聲道:“此人便是剛得了殿前金腰牌,率領城北守衛軍,且在灼日之中奪得頭名的——思寧郡主。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