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加及再4L4m椎那 310
信回遵化
薊州城那一夜的刀光劍影、忠義悲歌(自以為),隨著祖大壽自殺,吳襄投降,暫時被按下了靜音鍵。
凡事多彙報,多請示。
作為錦衣衛指揮使的駱養性自然深諳此道。
所以,事情結束之後,駱養性沒有一刻耽誤,立刻親手寫了一封密信。
對於崇禎,駱養性現在是一點都不敢有任何的隱瞞或者欺騙。
一場戰鬥下來,崇禎的手段和才華已經徹底將駱養性征服了。
駱養性現在很清楚,跟誰混都不如跟著大明皇帝混!
駱養性現在是標準的鐵杆帝黨!
駱養性在密信中,如實的彙報瞭如下內容。
一是有人想在牢房裡給袁崇煥下毒,送袁崇煥上路,幸被自己發現了,及時應對,保住了袁崇煥一條小命,但是下毒的人還沒有查到。
雖然說救下袁崇煥隻是運氣,但是駱養性毫不客氣的把這份運氣彙報說是自己的功勞。
畢竟,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其次就是彙報了,祖大壽和吳襄兩人前來劫獄,自己率領忠勇之士,奮力拚殺,祖大壽敗落後自殺,吳襄想要出逃,被自己及時抓住,吳襄投降,等候陛下發落處置。
密信中不僅說明瞭事實,也隱晦的點出了自己的功勞。
駱養性還是會寫彙報的!
這信,既是彙報,也是表態:老闆你看,薊州這攤子事,我可都給你擺平了,雖然過程有點……嗯,出乎意料。
深夜,薊州城西那扇平日裡不起眼的側門,“吱呀”一聲輕響,悄然開啟一道縫隙,一騎快馬如同被燒了尾巴的兔子,馱著駱養性那份沉甸甸的“工作總結”,朝著皇帝行在遵化城的方向絕塵而去,隻留下一溜煙塵。
快馬加鞭,踏碎一路晨露,抵達遵化城時,東方已泛起魚肚白,天色大亮。
城頭上飄揚的龍旗,在晨曦中顯得格外精神。
而我們的大明帝國的最高CEO崇禎皇帝朱由檢,此刻正經曆著每個放縱後的年輕人都會經曆的痛苦——宿醉。
懂的人都懂!
“嘶……哎呦……”
崇禎揉著彷彿被一萬隻大象踩過的太陽穴,從龍榻上掙紮著坐起來。
腦袋裡就像有個施工隊在進行拆遷作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昨晚和凱旋的將士們把酒言歡,一時沒摟住,徹底喝嗨了。
經常喝醉的人都知道,每一次醉酒後的清晨,內心都充滿了了懊悔。
就像每一次獎勵自己之後,內心那種自責一樣。
此時此刻的崇禎就是如此!
崇禎後悔,非常後悔,腸子都悔青了。
一邊小口抿著禦膳房精心熬製的、味道堪比中藥的醒酒湯,一邊在心裡瘋狂立flag。
“以後誰再敢勸朕喝這麼多,朕就……就罰他去浣衣局給太監們洗襪子!
不,洗一個月……不,洗一年!”
然而經驗告訴我們,這種flag立得越狠,倒得越快。
就在崇禎一邊品味醒酒湯的酸爽,一邊在內心劇場裡上演“堅決戒酒一百集”時,門外傳來了方正化那小心翼翼的聲音。
“皇爺,薊州方向,駱養性指揮使派人送來加急密報。”
崇禎的眉頭瞬間就打了個中國結。
薊州?袁崇煥?這家夥都進籠子了,還能整出什麼幺蛾子?
難道有些人坐不住了?開始搞事情了?
搞事情好啊!隻有搞事情,狐狸尾巴才會露出來!
“進來!”
方正化應聲而入。
崇禎接過那份還帶著夜露和塵土氣息的密信,帶著三分警惕、七分好奇,快速瀏覽起來。
看著看著,崇禎臉上的表情從宿醉的萎靡,逐漸變得玩味,最後嘴角抑製不住地向上揚起,露出一絲“果然不出朕所料”的笑容。
他把密信往禦案上一拍,發出“啪”的一聲輕響。
“嗬,有意思。”
崇禎輕笑出聲,眼神卻銳利得像剛磨好的刀。
“樹還沒倒,猢猻就先散了一半,還有一半急著推牆。
想讓他死的,生怕他見到朕;
想讓他活的,又蠢得把他往死路上送。
這出戲,唱得可真熱鬨。”
崇禎站起身,雖然腦袋依舊有點沉,但一股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掌控感,如同初升的太陽,驅散了宿醉的陰霾。
擊敗皇太極,活捉敵酋!
這實打實的軍功,就是他現在最大的底氣!
什麼朝堂陰謀,什麼邊將跋扈,在掌握兵權的自己麵前,都是紙老虎!
誰他麼的不服,那就殺,殺到所有人都服!
此時此刻,崇禎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有一種真想推開窗戶,對著整個遵化城大吼一聲的衝動!
“還有誰?!朕,就問還有誰?!”
當然了,崇禎隻是想想,做人嘛,還是要低調內斂些!
“方正化!”
崇禎深吸一口氣,聲音洪亮、中氣十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決斷力,回蕩在寢宮內。
“奴婢在!”
方正化趕緊躬身應道,耳朵豎得跟兔子似的。
“傳朕旨意!辰時一刻,大軍開拔,旌旗指向薊州!”
崇禎大手一揮,彷彿在指點江山。
“朕,要親自去會會那位讓這麼多人睡不著覺的袁督師!
也是時候回京,讓紫禁城裡那些以為朕年輕好糊弄的家夥們,好好清醒清醒了!”
崇禎霸氣的說道。
“奴婢遵旨!這就去傳令!”
方正化聲音都帶著一絲激動。
他明顯感覺到,眼前的年輕皇帝,經過這番戰火淬煉,彷彿脫胎換骨。
少了幾分以往的焦躁易怒、多疑搖擺,多了幾分沉靜如山、殺伐果斷的氣度。
那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自信和威嚴,通俗點說,就是王霸之氣側漏啊!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崇禎年輕卻已顯堅毅的臉上。
遵化城內,頓時如同燒開的鍋水,沸騰起來。
號角連營,戰馬嘶鳴,盔甲鏗鏘,凱旋的明軍將士們帶著勝利的榮耀和回家的期盼,開始迅速整隊,準備班師。
薊州城的那場鬨劇,即將迎來它最**的終章,皇帝的親臨審判。
而大明的權力中樞,一場更深刻的風暴,也正隨著這位攜大勝之威、煥然一新的君王回歸,開始加速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