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加及再4L4m椎那 368
推廣計劃
崇禎停下腳步,目光彷彿已經穿透了時空,看到了那蜂窩煤在千家萬戶中燃燒起來的景象。
他對方正化吩咐道:
“方正化。”
“奴婢在。”
“記下,待煤欄山煤球廠產出第一批合格、耐燒、煙小的蜂窩煤後,給朕仔細挑一批成色最好的,直接送到宮裡。
朕要在京師朝堂之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親自試用,並向他們好好‘推廣’一番!”
“奴婢記下了。”
方正化躬身應道,雖然麵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一凜。
陛下這是要親自為這“石炭疙瘩”站台啊!
這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崇禎點了點頭,繼續向前走去,腦海中卻已思緒翻湧。
他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絕非一時興起。
推廣一個全新的事物,尤其是在等級森嚴、觀念保守的古代社會,其難度不亞於打贏一場硬仗。酒香也怕巷子深,更何況是這種原本被視為“低賤”、“汙穢”的石炭製品?
崇禎需要一個足夠響亮的噱頭,而普天之下,還有什麼能夠比“皇家禦用”更具有吸引性和權威性呢!
這就像後世那些知名品牌,無不絞儘腦汁尋求“皇家認證”、“國禮殊榮”一樣。
崇禎打算一步到位,直接讓自己這個大明皇帝,成為蜂窩煤的“首位體驗官”和“首席推薦官”。
崇禎甚至可以想象到那日的場景。
莊嚴的皇極殿,文武百官分列左右,就在這象征著帝國最高權力的殿堂上。
他,大明天子,命人當場點燃一個特意打造的、小巧精緻的銅皮蜂窩煤爐。
當藍色的火苗穩定升騰,帶來的溫暖驅散殿內寒意,卻不見往日燒炭或直接燒煤時的濃重煙塵時。
那種視覺衝擊力和說服力,將是無與倫比的!
屆時,他再親自講解這蜂窩煤的妙處。
“此物,取材於順義牛欄山之石炭,經破碎、配料、壓製而成,中空多孔,故名‘蜂窩’。
其利有五:一曰易引火,二曰火力足,三曰耐燃燒,四曰省柴薪,五曰……煙塵少,潔淨尤甚!”
崇禎要用最直觀的方式,打破文武百官,尤其是那些清流言官心中“石炭卑賤、煙熏火燎難登大雅之堂”的固有偏見。
當皇帝本人都在朝堂之上欣然使用,並且明確指出其優於傳統柴薪木炭之處時,誰還敢輕易詆毀?
這就在頂層士大夫階層中,為蜂窩煤的“身份”進行了徹底的平反和拔高。
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次絕佳的政治秀和輿論引導。
崇禎可以通過此舉,向天下臣民傳遞幾個清晰無比的訊號。
一是自己心係民生,親自推廣此等利於百姓取暖炊爨之物,彰顯天子時刻掛念百姓疾苦的仁德。
二是自己務實創新,不囿於陳規,勇於採納和推廣利國利民的新生事物,展現開拓進取的治國姿態。
三是自己意在開源,聰明人都能看出,這蜂窩煤背後連著煤礦開采和製造業,是陛下開辟財源、充實國庫的重要一環。
自己親自下場站台的支援,就是給相關產業撐起了最大的保護傘。
如此一來,不僅能極大加速蜂窩煤在京師乃至全國的普及速度。
上行下效,官紳富戶必然會爭相模仿,到那個時候,使用蜂窩煤,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取暖,但是對於官員富商來說,那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如此一來,更能為自己後續一係列“大明製造局”的產業計劃鋪平道路,減少來自保守勢力的阻力。
“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朕這回就親自下場,當一回這‘煤球推銷員’!”
崇禎心中篤定,嘴角勾起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他要讓這黑乎乎的蜂窩煤,如同他手中即將揮向舊利益集團的利劍一樣,成為點燃大明新生的星星之火,並從這皇極殿開始,形成燎原之勢。
想到這裡,崇禎內心不禁還有一些小激動呢!
自己這個大明天子,也將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產品代言人。
安排完之後,崇禎加快腳步。
牛欄山一行,收獲頗豐。
崇禎現在要趕回順義城,召集張維賢、滿桂、秦良玉、趙率教等人議事。
所議之事,自然是崇禎要返回京師,主持大局。
駱養性已經按照自己的旨意將韓爌等人拿下,崇禎要返回朝堂,開始一個皇權前所未有集中的新時代。
隻有皇權的絕對集中,崇禎纔能夠為所欲為……不對,纔能夠大展宏圖,推廣自己的“順義經驗”!
牛欄山一行,收獲遠超預期。
崇禎心中那幅關於能源、產業與民生的藍圖變得愈發清晰和可行。
但是崇禎他知道,在安心搞建設之前,必須首先確保擁有一個絕對穩定、且完全由自己掌控的政治環境。
駱養性在京城掀起的風暴,需要他這陣“東風”回去坐鎮,才能徹底塵埃落定,並將成果牢牢握在手中。
不再耽擱,崇禎立刻率領護衛隊伍,快馬加鞭返回順義城中。
一回到順義城內,崇禎甚至來不及更衣,便即刻下達了連續的命令。
“傳朕旨意,令英國公張維賢、滿桂、秦良玉、趙率教、黃得功即刻前來議事!”
“奴婢遵旨!”
內外侍從和傳令兵立刻行動起來,氣氛瞬間隨著崇禎下達的旨意而變得緊張而肅穆。
因為,大家都很清楚,現在並非戰時,此時皇上傳令這麼多大人物來議事,定然是有要事相商的。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幾位核心將領便已齊聚在略顯簡陋的議事堂內。
張維賢、滿桂等人顯然也感受到了不同尋常的氣息,個個神情肅然。
眾人安靜的等候著崇禎的到來。
“皇爺,人都到了!”
方正化傳報!
“好,隨朕前去!”
崇禎也不廢話,直接從內堂而出。
“臣等拜見陛下萬歲萬萬歲!”
一眾人員行禮。
崇禎目光如電,掃過在場每一位將領。
張維賢老成持重,滿桂勇猛彪悍,秦良玉忠勇雙全,趙率教沉穩乾練,黃得功則是新近提拔的絕對親信。
無論如何,這些人,構成了他此刻最為倚重的軍事班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