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牌加及再4L4m椎那 > 387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牌加及再4L4m椎那 387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內閣人選

很快,崇禎的內心就有了答案。

看著跪在地上的駱養性,崇禎平淡的說了一句。

“起來吧。”

崇禎心情大好,虛抬了抬手。

“這些查沒的財物,現銀及易於變現之物,即刻登記造冊,全部解送內帑,由朕親自調配!

田產、店鋪等,暫由北鎮撫司代管,厘清產權後,再行處置。古玩珍寶立刻變現”

崇禎迅速做出了安排,核心就是一個字。

快!

儘快將財富轉化為可以支配的現金和資源。

至於這些銀子交到內帑,也就是崇禎的私人金庫,崇禎也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目前這個情況,再多的銀子放入國庫也不夠那些個蛀蟲官員揮霍的。

更何況,這是自己憑本事賺的銀子,憑啥充入國庫!

“臣遵旨!定當儘快辦理,絕無延誤!”

駱養性高聲應道。

所有的古文字畫,房產都處理掉的話,崇禎到手的現銀應該有八百萬兩。

再加上贖罪銀,崇禎估計自己手中會有上千萬兩白銀。

有了這些錢,崇禎想做的事便有了強大的支撐。

崇禎越想心情越不錯。

但是,崇禎並不滿足於這些。

如今查抄的隻是晉商八大家中兩家在京城的分號,如果要是能夠把晉商的大本營給端了。

那收獲………不敢想象啊!

這事得抓緊辦,不然等到京師的訊息傳回到山西八大家耳中的話,恐有變故。

畢竟狗急跳牆,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的。

所以,崇禎沉吟片刻,立刻說道。

“晉商在山西根基深厚,其在老巢之財富,必然更為驚人。

如今,這些晉商通敵賣國,乃是株連九族的死罪,朕擔心這些晉商恐怕會鋌而走險!”

崇禎頓了頓後,繼續說道。

“你立刻率領錦衣衛精銳,會同周遇吉的驍騎營,同時讓曹變蛟率領兩千關寧鐵騎一道,立刻前往山西,查抄涉案晉商,將其在山西的產業、銀庫、田莊,給朕一鍋端了!

所得財物,同樣照此辦理!記住,要快,要狠,不能給他們任何興風作浪的機會!”

崇禎很嚴肅,駱養性也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不敢怠慢!

“是!臣即刻去辦!”

駱養性眼中閃過厲色,這可是又一樁大功勞!

“去吧。”

崇禎揮揮手。

駱養性再次行禮,躬身退出了乾清宮,腳步都比來時輕快了許多。

殿內重新安靜下來,崇禎看著那本記錄著巨額財富的賬冊,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

這突如其來的巨額財富,如同甘霖,將極大緩解他改革初期的財政壓力。

有錢,啥事都好辦。

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

大明製造局、新學、新軍操練,乃至編練海軍,都需要大量的銀子。

自己手上哪怕有一千萬兩,也是遠遠不夠的。

還是得加快賺銀子的速度啊!

“有錢真好……”

崇禎低聲自語,嘴角勾起一抹複雜的笑意。

當然了,目前手上的這一千萬兩白銀,將成為他撬動大明這個沉重巨輪的第一根,也是最有力的一根槓桿。

會見過駱養性之後,崇禎所要考慮的自然就是明天的朝會了。

如今首輔韓爌、輔臣錢龍錫以及一眾大臣都被自己逮了起來,這些空缺的位置自然要補起來。

不僅要補起來,還要補上能乾的人,忠於自己的人。

組建屬於自己的班底,這樣做起事來,才更方便。

自己製定的政策才能更好的落實。

同時,有了這些人來幫自己處理政務,這樣自己才能脫身去乾更重要的事情。

不然,自己就要被困在這偌大的紫禁城。

崇禎可不想這樣!

是時候讓自己熟悉的一些曆史牛人提前登上舞台,開啟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了。

崇禎思索著,便提起了手中的筆。

崇禎首先要考慮的自然是首輔人選。

禦案之上,鋪開了一張空白的宣紙,朱筆在崇禎手中微微懸停。

首輔之位,關乎國政執行之樞紐,必須慎之又慎。

他腦海中掠過一個個名字,權衡著利弊。

溫體仁?此人工於心計,善於揣摩上意,且剛剛通過“智收賄銀”一事展現了其急智和“忠誠”,用他來穩定朝局、執行一些不那麼光彩的指令或許合適。

但溫體仁雖然聽話,但是格局有限,能力有限,且名聲不佳,用之恐難服眾,也非改革之良選。崇禎微微搖頭,將他從首輔候選名單中劃去,但心中已定,可讓其留任閣臣。

周延儒?此人頗有才名,結交廣泛,在士林中聲望高於溫體仁。

但他同樣圓滑世故,且與江南士紳集團關係密切。

在崇禎計劃中,未來整頓江南財稅、打擊土地兼並,必然觸及此集團利益,用周延儒為首輔,恐生掣肘。

崇禎再次否定,但亦可入閣,利用其聲望調和朝堂,平衡溫體仁。

那麼,誰可堪當此重任?

其實,孫承宗是最合適的內閣首輔人選。

但是,孫承宗年齡確實大了,而且在薊州,崇禎已經同意讓孫承宗告老還鄉。

君無戲言!

崇禎思索一番後,還是否定了這個想法。

又是考慮一番,崇禎的筆尖最終落在了一個名字上,李標。

李標為官清正,性耿直,敦大禮,顧大局,明辨是非曲直,敢於直言諫君!

雖然能力差一些,但是崇禎要的是能夠落實和執行自己想法的人。

“首輔,便定李標了。”

崇禎低聲自語,隨即在紙上寫下了李標的名字,並在後麵註明了“進中極殿大學士,掌內閣之事”。

定下首輔,接下來便是增補閣臣。

崇禎的思路清晰起來。

溫體仁,進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崇禎之後肯定是要創立新學的,這個事需要聽話的人來執行。

溫體仁很聽話,就用他!

畢自嚴,進東閣大學士。

畢自嚴作為明末頂級理財專家,性格謹慎務實,不參與黨爭,專注財政事務。

此時,畢自嚴正處於仕途巔峰期,入閣可直接主導財政決策,避免“外行管錢”的弊端。

侯恂,進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

侯恂的理財能力僅次於畢自嚴,熟悉漕運、田賦、鹽鐵專賣。

而且侯恂資曆足夠,且與東林黨關係疏遠,可避免財政被派係操控。

讓他協助畢自嚴管理財政,必然是錦上添花!

徐光啟,想到這個名字,崇禎的筆在這裡重重一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