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加及再4L4m椎那 094
兩個選擇
通州城,縣衙。
崇禎都來通州了,縣衙自然不用多問,成了崇禎的大本營。
“報!皇爺,大捷!秦總兵和黃總兵在京觀處取得大捷,殺敵無數,建奴向潮白穀方向撤退了。”
方正化一臉喜色。
方正化本以為崇禎聽到這條捷報的時候,會很開心。
實際上,崇禎確實很開心。
但是,崇禎知道,自己作為大明話事人,無論什麼時候,氣場一定要端起來。
自己是青龍會二當家的時候,大大小小火拚無數,每次勝利的時候,崇禎都是麵無表情,似乎一切都在他預料之中一般。
非常的裝逼。
如此一來,崇禎不僅在自己小弟麵前裝儘了逼,而且還在一眾小弟心裡樹立起了一個運籌帷幄的高人形象。
在幫會內地位穩如磐石,聲望很高。
看吧,大家都說裝逼犯,裝逼犯,殊不知,在合適的場合,合適的時間裝一個合適的逼,益處多多。
畢竟,在外麵,身份麵子都是自己給的。
所以,方正化說完以後,崇禎表麵根本沒有什麼反應,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
而這一幕讓方正化不禁感歎,皇爺到底是皇爺,穩如泰山啊!
崇禎不開口,方正化自然也不能多說,安靜的候立在旁邊。
實事求是的講,對於建奴的潰敗,是在崇禎意料之中的。
有偏廂車、燧發槍等先進武器的幫助,加上石柱兵和白桿兵,人數上也頗占有優勢。
看到京觀之後,建奴肯定憤怒不已暴跳如雷。
人在情緒激動的環境之下,肯定會衝動做出錯誤的決定。
此消彼長之下,建奴能勝纔有鬼呢!
至於建奴逃向潮白穀,必然也會受到滿桂率領的大同邊軍攻擊。
地形上有優勢,士氣上也有優勢,加上自己傳授給滿桂的幾個對敵絕招。
毫無疑問,建奴在潮白穀必然也是大敗。
崇禎一邊思索,目光一邊看向了旁邊的京畿地圖。
崇禎雖然一直在通州,但是絲毫沒有鬆懈過,一直在研究京畿之地的地形地勢和敵我力量分配。
不說廢寢忘食,也算得上彈精竭慮。
方正化:對對對,我可以作證!
建奴無法通過潮白穀,自然會選擇北上前往順義和另外一股建奴彙合。
這是建奴唯一的選擇。
這樣一來,崇禎知道自己就麵臨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建奴逃竄前往順義城,自己派遣人馬向順義進軍,會同順義駐軍對城外的建奴,來一個裡外夾擊,一舉擊潰建奴。
這個選擇如果成功的話,必然可以將越過薊州深入的建奴擊潰,大明的軍隊可以繼續向東,向薊州城外的建奴發動反攻。
但是,這個選擇將會麵對近三萬的建奴人馬,其中還有數萬是建奴精銳騎兵。
崇禎手上雖然有一百輛偏廂車和一個千戶的火槍兵。
這些人馬對付小規模戰鬥是足夠的,但是卻無法硬抗數萬建奴騎兵的衝鋒。
如此一來,在野戰麵對建奴騎兵的唯一辦法就是硬抗,用士兵的人命去抗。
這讓崇禎很遲疑。
雖然說慈不掌兵,可是崇禎很清楚,一旦做了這個選擇將會有多少大明兒郎將為此付出鮮活的生命。
第二個選擇相比於第一個,損失很小。
風險和收益永遠是成正比的。
損失小就意味這收益也不大。
第二個選擇就是,派遣人馬增員順義,依舊是堅守順義城。
隻要順義城不被建奴攻破,缺糧少草的建奴人馬要不了多久就會自行撤退。
這個選擇崇禎也不願意接受。
堂堂大明,麵對建奴,猶如縮頭烏龜,簡直讓人氣憤。
崇禎咽不下這口氣!
兩個選擇之間,崇禎陷入了兩難境地。
崇禎盯著地圖,不禁入了神。
在兩個選擇中,作出抉擇對於崇禎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皇爺!皇爺!”
方正化的聲音傳來,將崇禎的思緒拉了回來。
“何事?”
“秦總兵和黃總兵在外求見!”
“宣!”
秦良玉和黃得功來了。
“臣(末將),拜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不必多禮!”
崇禎抬手虛扶。
“陛下,城外一戰,在陛下指揮排程之下,殺敵近兩千人馬!”
秦良玉還是懂人情世故的,開口彙報第一句,就是一切功勞都是領導的。
“秦卿,莫要這般,這一切功勞都是浴血奮戰的將士們的,朕不敢冒領將士們的戰功!”
崇禎雖然是笑著說的,但是無論是秦良玉還是黃得功,兩人心中皆是一驚。
好家夥,陛下這是在敲山震虎嘛?
秦良玉和黃得功兩人都很清楚,在軍隊中,上級冒領手下人的軍功,貪墨立功者的賞銀很是常見。
幾乎成了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但是,現在皇上都說了,就算是他都不敢冒領將士們的戰功,那其他人如果冒領,豈不是找死!
這不是敲打是什麼?
二人心中默默將此事記下,回去之後一定要把皇上的意思傳達下去,讓手下的將領都收斂一些。
秦良玉和黃得功的心思,崇禎哪裡曉得。
實話實說,崇禎就是隨口一說,並沒有考慮到那麼深。
“黃卿,把這兩千建奴的腦袋也砍下來,繼續修建京觀。”
崇禎頓了一下後,繼續說道。
對於這個京觀,崇禎決定繼續擴大建設,以後但凡有建奴人頭了,也通通送過來築京觀。
崇禎現在還不知道,自己現在的這個決定,讓後來的通州城因為京觀聞名天下。
大明內外遊客絡繹不絕,通州因此受益匪淺。
“是,陛下!”
黃得功自然領命。
“兩位愛卿,朕正好有一件事,你們看看該如何抉擇!”
崇禎一邊說一邊轉身看向掛在牆上的京畿地圖。
黃得功和秦良玉聽到崇禎的話後,立刻躬身。
“請陛下吩咐!”
崇禎眉頭皺起,剛準備要開口,耳邊又傳來傳報聲。
“報,陛下,滿總兵拜見!”
滿桂來了?
看來潮白穀的戰鬥也結束了。
“宣!”
滿桂來了正好,也聽聽他的意見。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集思廣益才能得到最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