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位財神 第五章 人心秤砣
人心秤砣
貞觀十六年。
暮春的竇家後院,海棠開得正盛。柳寶兒坐在石凳上,指尖在算盤上飛快跳躍,核對著剛從祖母處得來的新賬冊。陽光透過花枝,在她專注的側臉投下斑駁的光影。
突然,前院傳來一陣壓抑的哭喊和斥責聲,打破了午後的寧靜。她指尖一頓,算珠清脆的碰撞聲戛然而止。
不多時,就見負責漿洗的張婆子被兩個健仆拖著往後院柴房去,老婦人頭發散亂,滿臉是淚,嘴裡不住地喊冤:“老奴沒偷啊!那支銀簪是小姐賞的……”
管事的趙大娘跟在後麵,臉色鐵青,厲聲嗬斥:“賞的?誰能作證?庫房少了三支銀簪,偏就在你包袱裡搜出一支!人贓並獲,還敢狡辯!”
柳寶兒認得那張婆子。是個沉默寡言的老婦人,每次給她送洗好的衣物時,總會悄悄在籃子裡放一小把新摘的野莓,或是幾朵帶著露水的梔子花,從不多言,放下便走。那支她口中的銀簪,柳寶兒也確實有印象——去歲年節時,竇家一位出了閣的姑奶奶回來,見張婆子漿洗辛苦,隨手賞下的。
證據確鑿,人贓並獲。邏輯清晰,鏈條完整。按照府中規矩,偷盜主家財物,輕則發賣,重則送官。
柳寶兒垂下眼眸,目光落在賬冊某一欄不起眼的記錄上——那是兩個月前,趙大娘支取一筆款項,名義是“購置節禮”,數額卻比往年多了三成。她當時並未在意,隻當是物價浮動。
此刻,這兩件看似毫不相乾的事,在她腦中碰撞出火花。
她看見啞巴老仆站在不遠處的廊下,佝僂著背,渾濁的眼睛望著柴房的方向,那雙布滿老繭的手緊緊攥著掃帚,指節泛白。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圍觀看熱鬨,隻是沉默地站在那裡,像一尊悲傷的石像。
“無用即被棄。”
這是她一直信奉的鐵律。張婆子於她,並無直接價值。出麵乾預,不僅可能引火燒身,還會得罪管事的趙大娘,得不償失。理性告訴她,應該繼續撥她的算盤,置身事外。
可當她目光再次掃過賬冊上那筆含糊的賬目,看到老仆那雙緊握的手,想到籃子裡那些帶著清香的野莓和梔子花……一種陌生的、不受控製的衝動,讓她站了起來。
她整理了一下衣裙,緩步走向柴房。
“趙大娘。”她聲音不大,卻讓喧鬨的場麵靜了一瞬。
趙大娘轉過身,見到是她,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柳小娘子,可是驚擾到您了?這老貨手腳不乾淨,正要處置呢。”
柳寶兒沒有看癱軟在地的張婆子,目光平靜地落在趙大娘臉上:“方纔核對舊賬,見大娘兩月前支取過一筆購置節禮的款子,比往年多了五貫錢。寶兒年幼,不解其中緣由,正想請教大娘,這筆賬目該如何備注,方能在年底總賬時清晰明瞭?”
她語氣謙恭,彷彿真的隻是在請教賬目。但趙大孃的臉色瞬間變了變,那多支取的五貫錢去了哪裡,她心知肚明。她盯著柳寶兒,試圖從那雙清澈卻深不見底的眼睛裡看出些什麼。
柳寶兒依舊平靜地回望,彷彿隻是無意間提起。
僵持片刻,趙大娘臉上的厲色漸漸褪去,轉而露出一抹尷尬的笑:“哎呦,瞧我這記性!想起來了,那會兒除了慣例節禮,還額外添購了些香燭彩帛,是給老夫人祈福用的,一時忙亂,忘了在賬上註明。多謝小娘子提醒。”
她轉頭對著健仆揮揮手,語氣緩和了不少:“先把張婆子關進柴房,容後再審!許是……許是哪裡弄錯了也不一定。”
人群竊竊私語著散去了。
柳寶兒沒有再多言,轉身離開。自始至終,她沒有為張婆子說一句求情的話,也沒有指責趙大娘一個字。
傍晚時分,張婆子被放了出來。罪名不了了之。她來到柳寶兒屋外,隔著門磕了個頭,什麼也沒說,默默放下了一籃子新采的、還帶著泥土的春筍。
夜裡,柳寶兒坐在燈下,沒有碰那籃春筍。她鋪開紙,卻算術。